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王安定的結果 展開

王安定

烈士

王安定(1926年—1979年),河南省濟源縣坡頭鄉孝庄村人,烈士。

目錄

正文


幼隨母討飯,四方飄零。民國32年(1943)11月參加革命。次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警衛員、戰士、工作員、區委委員。1947年隨軍渡河入嵩,先後任第六區(大章)區委委員、區委書記兼區長,中共嵩縣紀律檢查委員會副書記、縣委組織部部長、縣長、縣委副書記兼縣長。
王對黨忠誠,廉潔奉公,生活簡樸,作風民主,聯繫群眾,在干群中享有盛譽。解放初期,長住舊縣、閻溝、西店等地剿匪反霸。白天率領群眾加固寨牆,防止土匪襲擊,夜間開展工作。50年代初,互助合作化運動興起,在大章鄉楊庄蹲點培養薛迪榮互助組,做到典型引路,全面發展。1956年春,任縣委副書記兼縣長時,組織干群首次從南召縣引進“勝利100號”紅薯芽新品種3300萬株。1958年興修躍進渠時,親臨現場勘察,同大家一起研究,制定方案。在鑿通山城隧洞時,洞內經常塌方,他不顧個人安危,親赴洞中察看,對施工人員以極大鼓舞。1959年興建陸渾水庫,他任副指揮長。當時,9個縣民工達18萬多人。工程用料,民工食宿,他親自安排,井井有條。又經常和民工一樣扛包裝車,卸送料物。大壩合龍時,正值汛期,他與李平山指揮長在壩頭的帆布棚里上下聯繫,日夜輪班,坐鎮指揮。
“文化大革命”期間,他連遭批鬥,長期“靠邊”,下放勞動。在庫區柏坡,群眾選他當生產隊長,他欣然接受,敲鐘領工。寒冬臘月,大雪紛飛,曠日不晴,為使群眾過好年,他冒雪到高山拉煤。車村公路改線,親臨指揮。栗子坪電站動工,又親自翻倉倒庫,湊集料物,解決工程急需。在工地上與民工一起挖溝排水,用錘砸石塊,左腳動脈血管被砸斷,經縣醫院診治方愈。
1975年11月,他調任洛陽地區廣播電視管理站任黨的核心小組組長。1979年返嵩,任中共嵩縣縣委副書記、縣革委副主任。他懷著對嵩縣人民的感情,著手解決十年內亂中的遺留問題。幹部、群眾找他談心彙報,請求解決問題者絡繹不絕,忙的通宵達旦,廢寢忘食。終於積勞成疾,致使心臟病發作。在醫院裡,仍然支撐著病體在床上談論工作,詢問生產。后,病情惡化,轉洛專醫院,經治療無效,於同年6月26日病逝,終年53歲。他的遺體在洛陽火化,骨灰安放在嵩縣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