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克生

鄧克生

鄧克生,經濟學家。他從創辦《觀察日報》起,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普及宣傳和理論研究工作,先後出版十幾種著作。

簡介


湖南省長沙人,1911年出生於長沙一個小資產階級家庭。1923年讀小學時,目睹日本水兵慘殺長沙市民,又多次看到長沙人民"抵制仇貨"的愛國運動,即立志反帝救國。北伐戰爭中,在湖南大學商科附屬中學讀書,任該校學生會宣傳部長和國民黨支部常委,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反對國民黨右派。馬日事變后,他脫離國民黨,到湖南群治大學經濟科讀書。1935年結識進步分子李仲融、楊榮國,共同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1936年,參加地下黨領導組織的湖南省文化界救國會,從事抗日救亡運動。同年8月,參加李銳、魏澤同等創辦的《湘流報》(三日刊)的編輯工作。西安事變發生后,《湘流報》被封,與楊榮國等創辦《今日評論》半月刊,1937年5月又被國民黨勒令停刊,再次創辦《社會科學》雙周刊。抗日戰爭爆發后,在《市民日報》編輯《號角》專刊,宣傳抗日。還與蕭敏頌等創辦《前進》周刊,與馮秀藻、楊潤湘等創辦《民族呼聲》半月刊。同年冬,兩刊合併為《聯合旬刊》,他以"億榮"、“兢生”等筆名在這些刊物上發表過許多文章,並資助出刊經費。1938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主要成就


1938年1月,《觀察日報》創刊,不久即成為中共湖南省工委的機關報。他是報社的出資者之一,在副刊撰寫經濟學講義和抗戰建國綱領講義。同年秋,擔任報社總經理。文夕大火前夕,報社遷往邵陽,遷移費用和在邵陽的經營虧損,均由他毀家捐助。還在長沙東鄉購置田莊一處,名為其父墓廬,實為地下黨活動據點,共產黨員在此舉辦農民夜校。1939年4月,《觀察日報》被封后,繼續在邵陽經營印刷廠,承印進步書刊。同年冬,反動派擬沒收該廠,他及時轉移到桂林,創辦西南印刷廠和寫讀出版社,由中共南方局領導。在桂林約一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新經濟學講義》。至此,他為黨的報刊和出版等經營活動捐獻資金達5萬元。
1940年冬,桂林形勢緊張,組織上決定他與李仲融等組成黨的小組,轉移到上海,次年5月又轉入蘇中解放區。先後任《抗敵報》編輯、蘇中區黨委秘書。此後長期從事財經工作,歷任華中銀行第一、第二分行行長、總行副行長、工商局副局長、中國人民銀行蘇北行長、黨組書記、江蘇省財經委員會副秘書長等職。1953年轉到理論戰線,歷任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委黨校副校長、省經濟研究所所長、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黨組書記、副所長等職。
他從創辦《觀察日報》起,致力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普及宣傳和理論研究工作,先後出版十幾種著作,發表20多篇論文,其中《資本家發財的秘密》、《商品自傳》、《揭開商品價格之謎》、《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等影響較大。1982年彙集為《鄧克生通俗經濟學論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其許多經濟學觀點受到肯定和重視。

逝世


十年內亂中遭受殘酷迫害,1976年含冤逝世,終年6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