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山霧罩
成語
雲山霧罩,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讀作yún shān wù zhào。出自(梁斌《紅旗譜》三十六)“放爆竹的硝煙,象雲山霧罩,正在熱鬧。”
形容雲霧瀰漫,也指人說話不著邊際。
罩:覆蓋。山被雲霧籠罩,看不清它的真實面目。比喻故弄玄虛,曖昧不明。
主謂 形容模糊不清。張繼《清白的紅生》:“在向鐵環暗示村長與小葉的苟合時,暗示得~,驢頭不對馬嘴,像說著一段夢話。”△貶義。用於情狀方面。
他雲山霧罩地扯了半天,誰也不清楚他到底想說什麼。
同義詞 :雲山霧沼 雲苫霧罩 雲山霧障 雲苫霧障 雲里霧裡 撲朔迷離。
有一個詞在編輯部引起了爭論——雲山霧罩。報紙上經常出現這個詞:“雲山霧罩地胡扯一番”,“我聽得雲山霧罩”,“她的歌詞也有雲山霧罩的毛病”,“聽完劉某一通雲山霧罩地吹噓后”,“黑中介人員只顧著雲山霧罩地拉攏主顧”,“把他老人家侃個雲山霧罩”……編輯部里有人說:“不對,應該是‘雲山霧沼’。”
為什麼呢?“雲山霧沼”這個成語,“雲山”對“霧沼”是個聯合片語。這裡的“沼”是沼澤的意思,雲霧籠罩著山巒和沼澤,從詞的意義上和構詞上都合情合理。而“雲山”對“霧罩”就不好講了。你還別說,用“雲山霧沼”的還真不少。北京作家鄧友梅的《那五》中就有“這不是又雲山霧沼了嗎”;王蒙的小說《冬天的話題》也有“有的善於神聊、聊起來天南海北、雲山霧沼,乍一聽還以為跑了題,但最後都能歸結為七卷中的某一卷某一頁某一行某幾個字(包括標點)”。
新華社福建頻道在介紹旅遊名勝“福清石竹山”時也有“在此觀景,四周峰巒奔突、雲山霧沼……”的句子。有意思的是為了迎接 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北京人想起了一部四十年代的小說《雲山霧沼》。作者耿小的。小說描寫當時中國的體育創造不出優異成績。
有的編輯說:“這個詞還可以寫成‘雲苫霧罩’。”理由也很充足,“雲”和“霧”在這裡是名詞,“苫”在這裡是動詞,當“苫蓋”的意思,“雲苫”和“霧罩”都是主謂結構,聯在一起就成了聯合片語。例句也不少。《法制日報》說有的影視劇“一邊折騰得雲苫霧罩,一邊卻是冷冷清清的演出市場”;“新浪網”說“拋開時尚雜誌雲苫霧罩、朝三暮四的穿衣與化妝指南”;《溫州晚報》說汪曾祺批評有的小說“故意不讓讀者明白,含糊其辭,撲朔迷離,雲苫霧罩”。
其實,何止這三種寫法呢!除此以外還有“雲山霧障”和“雲苫霧障”。雲苫霧罩”之所以常常被寫成“雲山霧罩”,我推測多半是因為“苫”比較生僻,一般人常常想不起來,只好用“山”來湊數。這就像“打尖住店”的“尖”,本來應該是“中間”的“間”,既然大家都寫“打尖”,寫“打間”反倒不對了。“雲山霧罩”也是因為時間長了,就成了約定俗成的成語,而“雲苫霧罩”反倒沒了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