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坐落於古都南京玄武湖畔,前身系1940年8月在重慶北碚成立的中國地理研究所。1988年1月,改名為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並沿用至今,是全國唯一以湖泊-流域系統為主要研究對象的中國地理研究所。

研究所科技創新發展總體布局為長期聚焦“湖泊關鍵過程與多要素相互作用機理”和“湖泊-流域系統演變及對人類活動的響應與綜合管理”兩大基礎科學問題研究;重點發展“物理湖泊與水文、湖泊生物與生態、湖泊沉積與環境演變、湖泊環境與工程、流域水文與資源環境、區域經濟地理、遙感與地理信息科學”七個學科方向;支撐“湖泊水環境治理與生態修復”和“區域可持續發展規劃與評估”兩大戰略研究領域。

截至2014年底,研究所設有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中科院重點實驗室;共有在職職工243人,包括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43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73人;共有在學研究生182人(其中碩士生73人、博士生109人)、在站博士后16人。

第一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歷史沿革


1937年,國民黨國立中央研究院開始籌建地理研究所,並聘請李四光先生為國立中央研究院地理研究所籌備處主任,后因戰亂及經費問題未果。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1940年8月,由中英庚款董事會會長朱家驊提議創建中國地理所,所址設在四川重慶北碚,黃國璋任所長,所內設:自然地理組、人生地理組、大地測量組、海學組,全所職工40餘人。
1947年,中國地理研究所改隸屬國民黨教育部,所長由林超接任,同時研究所由四川重慶北碚遷至南京。
1949年,南京解放由南京市軍管會文教部接管,當時所內職工僅剩9人。
1950年,移交中國科學院並成立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籌備處,由竺可楨、黃秉維任籌備處正副主任。
1953年,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正式成立,由黃秉維任所長。所內設地理組、大地測量組、地圖組。
1957年,大地測量組獨立成立測量製圖研究室,1958年遷往武漢組建中國科學院武漢測量製圖研究所。
1958年,國務院決定地理所遷往北京,南京留下部分同志組建南京地理研究所,當時留下的同志主要搞湖泊學,因此成立了湖泊研究室和地理室,由施成熙教授兼湖泊室主任,由任美鍔任所長,周立三任副所長。
1970年7月,中科院研究所體制調整時將該所下放江蘇省、歸原省科技局領導,改名為“江蘇省地理研究所”。
1979年6月,經科學院研究擬同意中科院與省雙重領導,以中科院為主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研究所”。
1980年元月1日,該所正式重歸院建制。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1988年,該所改名為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沿用至今。

科研條件


人員編製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243人。其中科技人員209人、科技支撐人員24人,包括研究員及正高級工程技術人員43人、副研究員及高級工程技術人員73人,博士生導師34名,碩士生導師37名;全所進入創新崗位233人。共有國家“青年”入選者1人(新增1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9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新增1人)。
國家“青年”入選者:趙成
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賀斌、江和龍孔繁翔、劉元波、羅瀲蔥、秦伯強、沈吉、於革、張奇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秦伯強、沈吉、吳慶龍、張運林

設施設備

• 科研設備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擁有30萬元以上的大型儀器設備100餘台/套,包括建立的一個所級公共技術分析測試中心,該中心經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CNAS)及中國計量認證CMA資質認可,依據質量體系ISO17025的標準要求運行的綜合性檢驗檢測機構。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所級公共技術分析測試中心主要從事水、土壤沉積物、植物樣品的檢測分析,包括放射性、有機、無機、物理性質等各方面。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所級公共技術分析測試中心儀器概覽
放射分析無機分析有機分析生物分析物理分析
高純鍺伽瑪譜儀三位熒光儀高效液相色譜凝膠成像系統激光粒度分析儀
液體閃爍及發光計數儀離子色譜
氣相-質譜聯用儀
(GC-MS)
遺傳分析系統孔徑和比表面
光釋光測年儀連續流動分析儀氣相色譜儀GPC凝膠凈化系統透射電子顯微鏡
連續漂流分析儀LC-MS多色分析和高速分選流式分析細胞儀激光共聚焦顯微鏡
液態水同位素分析儀元素分析儀掃描電鏡
同位素質譜儀總有機碳分析儀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傅里葉紅外變換光譜儀
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
全自動固體測汞儀
HPLC-原子熒光
設備資料來源: 
• 館藏資源
據2016年1月研究所圖書館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館藏圖書約11萬多冊,其中中西文圖書4萬多冊,主要包括自然地理學、區域地理學、湖泊科學、全球變化、環境科學等各個方面;方誌古籍4262種,共44300冊(其中含各省的山志、水志、名勝志等各類專志),主要以明、清兩朝為主,其中善本書有近百種以上,孤本書有十幾種;期刊合訂本1萬多冊;各種地形圖63000多幅;航衛片77000多張;還訂有中文期刊180種,外文原版期刊34種。

科研部門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設有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一個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湖泊生態與環境工程研究中心、區域發展與規劃研究中心和湖泊野外觀測與數據中心(含太湖湖泊生態系統國家野外觀測研究站、鄱陽湖湖泊濕地觀測研究站、撫仙湖高原深水湖泊研究站和湖泊-流域數據集成與模擬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湖泊與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流域地理學重點實驗室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2010年,該研究所共有在研項目140項(包括新增項目37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1項、承擔課題10項(新增4項),主持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1項,主持國家基礎工作專項1項;國家水污染治理專項項目1項,課題4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7項(新增24項),其中傑出青年基金2項,重點項目4項(新增2項)、面上項目50項(新增14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1項(新增8項);承擔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2項、重要方向項目15項(新增4項),承擔國際合作項目10項(新增5項),承擔重大儀器研製項目1項;承擔院地合作項目1項(新增1項)。共發表論文356篇,其中SCI論文116篇、CSCD論文240篇;申請發明專利16項,獲得授權專利19項,登記軟體著作權12項。
2011年,該研究所共有在研項目155項(包括新增項目45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3項(新增2項)、承擔課題9項(新增3項),主持國家基礎工作專項重點項目1項;國家水污染治理專項項目1項,課題4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3項(新增34項),其中傑出青年基金1項,重點項目6項(新增2項,含聯合基金1項)、面上項目50項(新增15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6項(新增17項);承擔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1項,重大項目課題3項、重要方向項目12項,承擔國際合作項目11項(新增8項),承擔重大儀器研製項目1項;承擔院地合作項目1項。共發表論文315篇,其中SCI論文131篇(含一區和二區論文27篇),EI文章32篇,出版專著11部;申請專利36項,獲得授權專利18項,其中申請和授權發明專利32項。
2012年,該研究所共有在研項目172項(包括新增項目97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項目2項、承擔課題6項,主持國家水污染治理專項項目1項,課題3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21項(新增38項),其中傑出青年基金2項(新增1項),重點項目6項(新增2項,含聯合基金1項)、面上項目61項(新增23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1項(新增12項);承擔中科院重要方向項目12項,承擔國際合作項目6項(新增1項);承擔院地合作項目3項(新增2項)。共發表論文318篇,其中SCI論文160篇,含一區和二區高影響因子論文37篇。申請和獲得授權專利52件,其中發明專利34件;新登記軟體著作權9件。
2013年,該所共有在研項目398項(包括新增項目130項)。其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4項(新增1項),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項、承擔課題5項,主持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項目1項(新增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4項、面上項目52項(新增20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項(新增1項);主持院重點部署項目1項(新增1項);承擔重點國際合作項目9項(新增3項);承擔院地合作項目3項。共發表論文330篇,其中,SCI論文185篇;TOPSCI論文27篇,出版專著5部;申請和授權專利75項,軟體著作權9項。“太湖水環境的演化過程與驅動機制”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湖泊底泥污染控制理論技術與應用”參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4年,該研究所共有在研項目251項(包括新增項目67項)。其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課題4項,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2項、承擔課題5項,主持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1項(新增1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6(新增3項)、面上項目57項(新增14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2項;主持院重點部署項目1項;承擔重點國際合作項目6項。發表論文324篇,其中,SCI論文113篇;TOPSCI論文51篇,出版專著4部;申請和授權專利90項,其中發明專利55件,軟體著作權16項。

學術期刊

• 《湖泊科學》
《湖泊科學》創刊於1989年,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和中國海洋湖沼學會聯合主辦,主要報道湖泊(含水庫)及其流域在人與自然相互作用下資源、生態、環境變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刊載與湖泊科學有關的各學科(如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生態學、地質學、地理學等)以及湖泊工程、流域綜合管理的理論性或應用性研究論文、簡報和綜述。
《湖泊科學》 2006起改為雙月刊,每 1、3、5、7、9、11月6日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湖泊科學》已經被中國所有資料庫(機構)列為核心期刊,並被數10家國際專業資料庫收錄。
根據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2015年9月公布的2014年度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湖泊科學》綜合評價總分排名水文學、海洋科學類第一;其中,影響因子為0.937(水文學、海洋科學類第一),總被引頻次達2034 次(水文學、海洋科學類第一);如果按照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的統計數據,《湖泊科學》2014年的影響因子和總被引頻次分別為1.191 和2714 次。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是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自然地理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截至2014年底,該所設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后流動站,2個專業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4個專業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2個專業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4個專業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以及一個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培養點。
博士后流動站:地理學
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地理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地理學、環境科學與工程
二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環境科學
二級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環境科學
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培養點:工程碩士(環境工程、建築與土木工程領域)

教學建設

自1982年到2013年10月,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累計培養研究生近600餘名(其中培養博士300多名)。
截至2014年底,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共有在學研究生182人(其中碩士生73人、博士生109人)、在站博士后16人。
2013年,該所研究生孫小祥、戴雪獲“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青年優秀論文獎” 。
2014年,該所胡竹君博士獲2014年度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論文獎;該所2011級博士研究生朱夢圓同學、2012級博士生馬明明同學獲得2014年度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學金。
2015年,該所2013級博士研究生劉笑菡同學獲得2015年度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學金;該所2013屆博士曹艷敏榮獲江蘇省2014年度優秀博士論文獎;該所2012級博士研究生馬明明同學、2013級博士研究生高金龍同學等二人榮獲2015年度中國科學院“朱李月華優秀博士生”獎;該所趙雁捷碩士獲國際湖沼學會PEG2015會議“優秀報告獎” 。

文化傳統


所徽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所徽中間的一串大寫英文“NIGLAS”表示該所的英文簡稱,下方數字“1940”表示該研究所的建立時間;內圓中的上、下半圓中圖形表示該所的主要研究對象“湖泊-流域系統”。

所風

團結、奉獻、務實、創新

組織領導


現任領導

所長:沈吉
黨委書記、副所長:谷孝鴻
副所長:段學軍

歷任領導

行政領導黨組織領導
時期姓名職務任職時間時期姓名職務任職時間
中國地理研究所
1940~1949
黃國璋所長1940~1945.9 ——
李承三
所長
(代)
1945.9~1947
林超所長1947~1948
羅開富
所長
(代)
1948~1949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籌備處 1950~1953竺可楨主任1950~1953
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 1953~1958黃秉維所長1953.6~1958.8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研究所
1959~1962
任美鍔所長(兼)1959.7­~19621958~1960戚果夫
負責人
(主持工作)
1958.9-1960.初
周立三副所長1959.7­~19621960~1970封行
副書記
(主持工作)
1960.初~1970
1962~1964周立三
副所長
(主持工作)
1962~1964
1964~1973周立三所長1964.3~1973.5
1970~1973於導明書記1970.1-1971
1973~1978蔣宗魯革委會主任1973.5~1978.31973~1980蔣宗魯書記1973.5-1979.4
1978~1984周立三所長1978.3~1984.3
1984~1987周立三名譽所長1984.3~1987.31984~1987范雲崎
副書記
(主持工作)
1984~1987
屠清瑛
副所長
(代理所長工作)
1984.3~1987.3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1987~1992周立三名譽所長1987~19921987~1993范雲崎
副書記
(主持工作)
1987~1990
屠清瑛所長1987~1992
范雲崎書記1990~1993
1992~1996周立三名譽所長1992~1996——
虞孝感
副所長
(主持工作)
1992~19941993~1998范雲崎書記1993~1998.6
虞孝感所長1994~1996
1996~2000周立三名譽所長1996~1998.5
虞孝感所長1996~2000.111998~2000李世傑
副書記
(主持工作)
1998.6~2000.11
2000~2004秦伯強
副所長
(主持工作)
2000.11~2004.122000~2004李世傑書記2000.11~2005.1
2004~2008楊桂山所長2004.12~2008.122004~2009吳明其
副書記
(主持工作)
2005.1~2009.4
2008~2014楊桂山所長2008.12~2014.22009~2014沈吉書記2009.4~2014.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