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容止的結果 展開

容止

漢語詞語

容止是一個漢語辭彙,讀音為róng zhǐ,指(人)儀容舉止。語出《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周旋可則,容止可觀。”

基本解釋


1.儀容舉止。
容止可觀,進退可度。——《孝經·聖治》
愛妾曰非煙,姓 步氏,容止纖麗,弱不勝綺羅。——《清平山堂話本》
2.《世說新語》中偏重一義。
其中,或偏重儀容,如俊秀、魁梧、白凈等;或偏重講舉止,如莊重、悠閑。多用於讚美,個別也譏彈貌丑。相當一部分直接描寫容貌舉止,也著重寫某一點,如眼睛、臉龐,或某一動作,如彈琵琶。有一些條目只是點出“美姿儀”等,而不做具體描寫;有的用側面烘托法,表現人物容止之美。

引證解釋


1.儀容舉止
①漢 禰衡《鸚鵡賦》:“且其容止閑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懼,撫之不驚。”
②唐 皇甫枚《三水小牘·卻要》:“湖南觀察使李庾之女奴,曰 卻要。美容止,善辭令。”有時偏指舉止。
③《禮記·月令》:“先雷三日,奮木鐸以令兆民曰:‘雷將發聲,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備,必有凶災。’”鄭玄註:“容止,猶動靜。”有時亦偏指儀容。
④晉 干寶《搜神記》卷十八:“華(張華)見其總角風流,潔白如玉,舉動容止,顧盼生姿,雅重之。”
⑤《魏書·濟陰王小新成傳》:“元參軍風流清秀,容止閑雅,乃宰相之器。”
2.允許棲止;收留。
①漢劉向《列女傳·齊孤逐女》:“妾三逐於鄉,五逐於里,孤無父母,擯棄於野,無所容止,願當君王之盛顏,盡其愚辭。”
②《魏書·釋老志》:“自王公已下,有私養沙門者,皆送官曹,不得隱匿。限今年二月十五日,過期不出,沙門身死,容止者誅一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