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秀藻
馮秀藻
馮秀藻,南京氣象學院教授。湖南長沙人。1941年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南京大學)地理系。長期從事農業氣象教學與研究。主編《農業氣象服務手冊》、《全國雜交稻(燦型)氣象條件研究》,合著《二十四節氣》。1986年中國氣象學會授予他“半個世紀以來對中國氣象貢獻卓著”榮譽證書。1992年國務院授予他“為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作出突出貢獻”證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馮秀藻
馮秀藻,1916年4月3日生於湖南省長沙縣。1941年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地理系。1946-1947年赴美國進修,回國后曾任中央氣象局技士、講師、技正、航空委員會空運大隊氣象員、南京氣象站和中央氣象局南京辦事處主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軍事委員會氣 象局技正,中央氣象台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所與軍事委員會氣象局合組的聯合天氣分析預報中心主任、測政處負責人、編輯室技正,全國農業展覽館氣象館副主任、農業氣象研究室副主任,中央氣象局、中國農業科學院和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合組的農業氣象研究室副主任。1960年參加籌建南京氣象學院,先後任農業氣象學系主任、教授、名譽主任等職。曾任中國氣象學會副秘書長、常務理事、名譽理事兼農業氣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農學會農業氣象研究會副理事長,國家科委氣象組成員,第七、八兩屆世界氣象組織農業氣象專業委員會(WMOCAgM-VⅡ、VⅢ)委員。他是江蘇省氣象學會創始人之一,歷任江蘇省氣象學會副理事長兼江蘇省農業氣象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是農業出版社特約編審顧問、《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業氣象卷》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編委。
曾任南京市第四、五、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江蘇省第四屆政協委員,第五、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馮秀藻
1949年11月,馮秀藻隨涂長望局長到北京參加中央人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氣象局的籌建工作。1949年12月到1950年3月期間,協助局長處理技術事宜,如擬訂全國氣象事業發展計劃,台站網建設規劃草案、吸收國內外氣象科技人員提出的建議以及日常業務工作等。1950-1960年他在中央氣象局任職期間,先後被調動工作7次,幾乎經歷了氣象局的所有業務部門,直到1957年才定位到農業氣象方向上來。
每次調動,馮秀藻都要從頭開始,有的專業還很生疏,但是他服從工作需要,毫無怨言,愉快走上新崗位。他不畏艱難,勇於創新。尊重領導,團結同志,虛心學習,邊學邊干,不斷總結工作經驗,努力提高業務水平。熱心培養新生力量,壯大氣象科技隊伍。在他領導與參與下,對各種天氣系統的發現及其演變規律研究、地面氣象觀測方法、農業氣象觀測、情報、預報方法研究以及農作物生育與氣候條件關係及生育期預報方法研究等,均取得顯著成績,獲得突出進展。
竺可楨
乾旱地區農業研究
中央氣象局
廿四節氣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在黃河流域長期觀天、測日並與“天時”鬥爭的經驗總結,反映氣候與農事活動的規律性描述與命名。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各地氣候懸殊,而“節氣”的日期是固定的,同一節氣各地氣候條件差異很大,某些節氣的命名不能準確地反映其他地區的氣候與農業特點,如果刻板地運用這些經驗指導農業生產,必將造成巨大損失。基於此,他曾兩次主持了“廿四節氣與農業生產”研究。他科學地將廿四節氣與全國氣候資料聯繫起來,分析各地廿四節氣里具體的氣候與農業氣候條件,找出有關節氣與各地氣候特點相對應的地區分佈,有關農諺與當地農業生產相符合的地區範圍,據此提出在當時農業生產水平下各地區最佳農事安排的建議,以及靈活運用農諺與創新農諺的可能性。
馮秀藻十分重視科技基礎工作。曾多次組織並參與專業工具書的編撰:有《氣象學名詞(俄、中、英對照)》、 《英漢氣象學名詞》、《氣象學詞典》、《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業氣象卷》、《中國大百科全書農業卷》中氣象部分,其中《中國農業百科全書·農業氣象卷》於1986年獲國家新聞出版署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
馮秀藻是中國很有影響的農業氣象教育家。早在20世紀50 年代中期,就參加了中國第一個農業氣象專業——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氣象專業的籌建工作。20世紀60年代初,受中央氣象局重託,承擔了南京氣象學院農業氣象系的創建工作。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帶領一批剛跨出大學校門的年輕教師,跋山涉水調查研究,借鑒兄弟院校經驗,結合氣象部門人才需求特點,制定了第一個適合氣象系統培養農業氣象人才的教學計劃,組織編寫教學大綱與教材。他以創建農業氣象專業為己任,雖苦猶榮,和教師打成一片,精誠團結,克服重重困難,於1961年迎來了第一屆農業氣象專業本科生。1982年又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至此,教師隊伍壯大,教學秩序步入正軌。他從全局出發,結合國家農業氣象中心任務,或與有關單位合作,或選派教師分赴各省(區)、市舉辦各類農業氣象培訓班,以提高全國農業氣象科技水平,加速農業氣象事業的發展,深受國內同行的讚賞與敬重。他學識淵博,曾講授過氣象學、氣候學、中國氣候、農業氣象學原理、農業乾旱、林牧業氣象等專業課程。他教學認真,內容深廣,旁徵博引,理論聯繫實際,且能做到因材施教,教書育人,深受學生敬仰。30餘年的耕耘,學生遍布世界各地,許多學生都有卓越成績,他常引以為慰。
馮秀藻治學嚴謹求實,對學生關懷備至,審批論文一絲不苟。1991年為總結他一生的教學經驗,主持編著出版《農業氣象學原理》一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結構嚴謹,圖文並茂,於1996年獲全國氣象系統優秀教材一等獎。
馮秀藻一生嚴於律己,寬以待人,他崇尚節儉,生活簡樸,從不為個人向組織提任何要求。1950年妻子調往北京工作,他無暇回南京接一家老小,且考慮當時國家困難,一切搬家費用全部自理。1978年女兒考入南京氣象學院,原單位認為她工作只差10天即滿5年,按當時政策工作滿5年者,可帶薪入學,建議她請幾天假,推遲辦理離職與入學手續。女兒回家與他商量,他當即表示:不能向組織討半點便宜,一切按規定辦事,學習、生活費用他負擔。1993年他病重期間,曾多次對子女說,“不要住監護病房,太貴了”,“如果是癌症就不要用藥了,學院經濟很緊,不要向學院提過高要求”,“我自己負擔不了的,你們子女替我負擔”,“不要再麻煩系裡同志了,組織上對我的照顧已經太多了”,表現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品德。
他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克己奉公,誠摯待人;他尊重領導,敢於仗義執言;胸懷寬廣,從不計較名利和得失;他善於團結同志,從不妒賢嫉能。他處處與人為善,對“文化大革命”中整過他,甚至侮辱過他的人,從不記恨,認為他們也是受害者,明白過來,就會如同既往。對有缺點和錯誤的師生,他總以朋友或長輩的態度與之促膝談心,幫助分析與誘導。他對學生親如家人,學生名冊常帶在身上,閑暇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有的學生連個人問題也願與他交換意見。他尊師愛生,深受系裡師生愛戴。
1986年中國氣象學會授予他“半個世紀以來對中國氣象貢獻卓著”榮譽證書。1992年國務院授予他“為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作出突出貢獻”證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16年4月3日 出生於湖南省長沙縣。
1934-1937年 在南京中央大學化工系學習。
1937-1939年 任長沙《民族呼聲》主編。
1939-1941年 在重慶中央大學地理系學習。
1941-1944年 任中國地理研究所自然地理組助理員。
1944-1946年 任重慶中央氣象局技士、主任技士。
1946-1947年 在美國空軍氣象學校進修。
1948年 任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氣象訓練班講師,國民黨政府航空委員會氣象員。
1948-1949年 任中華民國中央氣象局技正,兼南京氣象站、氣象局南京辦事處主任。
1949年 任南京氣象站技正兼主任。
1949-1950年 任北京軍委氣象局技正。
1950-1952年 任北京軍委氣象局技正兼中央氣象台負責人;中國科學院、軍委氣象局聯合天氣預報中心主任。
1952-1953年 任軍委氣象局技正、測政處負責人。
1954-1956年 任中央氣象局編輯室編輯、組長。
1956-1960年 任全國農業展覽館氣象館副主任,中央氣象局農業氣象處工程師,中央氣象局農業氣象研究室工程師兼副主任,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中央氣象局聯合農業氣象研究室副主任,北京農業大學農業氣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1960-1992年 南京氣象學院農業氣象系主任、教授、名譽系主任。
1 馮秀藻,等。農業氣象服務手冊。中央氣象局內部出版,1959
2 馮秀藻,江懋濟等。編製棉花播種期預報的討論。氣象學報,1961,31
3 馮秀藻,歐陽海,張養才。華北地區冬小麥霜凍指標的初步探討及其氣候分析。氣象學報,1961,31
5 馮秀藻,歐陽海,姚克敏。雜交水稻主要生育期的氣象條件及氣候分析。南京氣象學院學報,1978(1):116~133
6 馮秀藻,陶炳炎等。雜交水稻親本花期相遇計算方法探討。南京氣象學院學報,1978(1):134~140
7 馮秀藻,彭釗安,陶炳炎等。雜交水稻親本花期相遇與氣象條件關係的探討。南京氣象學院學報,1979(1):68~75
8 馮秀藻,沈國權,雷克淼等。雜交水稻氣象研究。氣象,1979(10):22~25
9 馮秀藻,姚克敏等。秈型雜交水稻冷害指標變化規律分析。南京氣象學院學報,1981(2):19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