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甲巡洋艦

裝甲巡洋艦

裝甲巡洋艦(armored cruiser),是19世紀中期以後,世界艦船領域綻開的一朵奇葩。

裝甲巡洋艦(armored cruiser),是19世紀中期以後,世界艦船領域出現的一款新型軍艦。該型艦也可稱為鐵甲巡洋艦,這樣翻譯也更好理解,他擁有接近鐵甲艦的強大火力,普通巡洋艦的航速,強於普通巡洋艦的防護。簡單的說,就是一款採取類似鐵甲艦防護和火力模式的巡洋艦。但只是在防護上模仿鐵甲艦,出於對航速性能的要求,又受到造價限制,該型軍艦實際防護能力遠弱於同時代鐵甲艦。

最早由俄國建造,作戰職能為實施破交戰、破襲戰、或作為艦隊輔助艦隻,或作為勇敢者的主力艦。

後來的日俄戰爭,俄國真的把這款軍艦當成了主力艦來用,由於裝甲薄弱,損失嚴重。

需要說明的是,“鐵甲艦”一詞或該譯為“裝甲艦”。國內稱鐵甲艦完全是延續清代的稱謂。

基本簡介


同時期的巡洋艦,起初 並沒有裝甲,后隨著設計的不斷演變,逐漸開始增加防護,在用裝甲甲板提高巡洋艦生存力的同時,英國海軍率先提出在巡洋艦上使用水線帶裝甲的設想,但這種設計被認為對於當時只用於偵察、巡邏等輔助任務的巡洋艦過於奢侈,全無必要,而且還會加大軍艦的重量,影響航速,因此遭到英國海軍部否定。

特點


義大利“比薩”級裝甲巡洋艦
義大利“比薩”級裝甲巡洋艦
對於擁有大量一等鐵甲艦的海上霸主英國來說,增加一種帶有水線裝甲防護的巡洋艦確實沒有過多吸引力。然而對海軍實力單薄的國家而言,則意味著可以讓造價較低的裝甲巡洋艦來充當鐵甲艦的角色,以較低的成本擴充海軍實力。對海洋充滿野心,但苦於國力不充,無法大量建造鐵甲艦的俄國人最早領會到這一點,1870年,俄國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線帶裝甲巡洋艦“General Admiral”,這級軍艦和早期的巡海快船十分相似,唯一的區別就是它沿水線帶裝備了鐵甲。在用以摸索技術的水線帶裝甲巡洋艦問世后不久,俄國人在後續的軍艦上引入了鐵甲堡設計,一時間,世界艦船設計領域發生了不小的震動,原本巡洋艦隻是輔助艦種,現在居然裝上了類似鐵甲艦的裝甲,對比穹甲巡洋艦,裝甲巡洋艦雖然成本較高、航速不快,但是卻有強大的生存力,可以勝任海戰主力艦的角色,其實用價值不言而喻。自裝甲巡洋艦誕生始,與其設計原理相近的二等鐵甲艦的分類逐漸不再被使用,2種艦型歸於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