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兒彎彎照九州

江蘇民歌

《月兒彎彎照九州》是自南宋以來流行於江蘇省一帶的地方民歌。該民歌出自南宋建炎年間(1127~1130),述民間離亂之苦,對外實行不抵抗主義,對內殘酷壓迫人民。明末馮夢龍所編的《山歌》中也有記錄。

作品原文


月兒彎彎照九州,
幾家歡樂幾家愁?
幾家夫婦同羅帳?
幾家飄散在他州?

譯文


一彎月牙照人間,在這同一片月光下,有多少人家歡樂,又有多少人家憂愁啊。多少夫妻團圓歡樂,多少家庭離散飄零!

作品賞析


這首歌揭露南宋統治階級在外族入侵時,對外實行不抵抗主義,對內殘酷壓迫人民,偏安江南,過著驕奢淫逸的生活,使老百姓飽受離亂之苦。月亮照耀著中華大地,同在一片藍天下,有的家庭歡樂生活,有的廣大人民愁容滿面,過著衣不遮體食不飽腹的苦日子。
詩人從月照人間寫起,月亮的陰晴圓缺好像是同人間的悲歡離合連在一起,因為將自然現象的變化同人事聯繫在一起,是古人的一種心理傾向。但是詩人否定了這種看法,認為人間的憂傷和痛苦是由人自己導致的,同月亮的變化沒有任何干係,要擺脫這些煩擾人心的事,還要善於寬容。詩人非常積極地看待人生的歡樂喜憂,認為只有把自己的心態放寬,才會有磊落豁達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