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菲利浦·威特

大衛·菲利浦·威特

徠大衛·菲利浦·威特,別名泡泡男孩,生於1971年9月21日,他患有一種及其罕見的基因缺陷疾病―“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簡稱SCID),從出生那一刻起,他就生活在一個無菌透明的塑料隔離罩中,他在塑料泡泡里度過了12年的光陰,1984年2月22日離開人世。

人物生平


1971年9月21日,他出生在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市的聖魯克醫院。從出生那一刻起,他就生活在一個無菌透明的塑料隔離罩中,因為他患有一種及其罕見的基因缺陷疾病―“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簡稱SCID)”。他的體內沒有任何免疫系統,沒有任何抵禦細菌、病毒的能力。對他來說,泡泡外面的世界充滿著致命的威脅,甚至連母親一個充滿疼愛的吻或者擁抱,都可能會給他帶來可怕的後果。大部分患有“重症聯合免疫缺陷病”的新生兒都在出生后不久夭折了。醫生們認為唯一的治療方法就是進行骨髓移植手術。但是醫學測試發現,“泡泡男孩”父親、母親和姐姐的骨髓都與他的骨髓不匹配,而醫生們向全球徵求合適的骨髓幹細胞供體的努力也毫無結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泡泡男孩”在泡泡里等待著,但希望慢慢變成了失望,為他治療的醫生也一個個離他而去。與世隔絕的壓抑和孤寂隨著他年齡的增長與日俱增。那些曾經把“泡泡男孩”案例稱為醫學史上的奇迹的人們開始反思並決定,不能再把一個活生生的孩子像實驗用的小白鼠一樣囚禁在牢籠里了!
徠1983年底,新任主治醫生為“泡泡男孩”移植了姐姐凱瑟琳的骨髓幹細胞,雖然兩人的骨髓並不完全匹配。手術后,凱瑟琳骨髓內潛伏的致命病毒就侵入了他脆弱的身體,並肆意地大量繁殖,醫生竭盡全力為他搶救也無濟於事。最終,醫生放棄了治療,把“泡泡男孩”從禁錮了他12年的泡泡里抱了出來。
1984年2月22日,與病魔和孤獨鬥爭了12年半的“泡泡男孩”享受著生命的尊嚴與自由,靜靜地離開了人世。
他在塑料泡泡里度過了12年的光陰,他渴望親人深情地擁抱,卻在臨死那一刻,第一次觸摸到媽媽的手。
他是經受苦難卻從不哭泣的美麗天使,他幫助成千上萬的孩子獲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