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坊古戰道
國家A級景區
張坊古戰道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張坊鎮張坊村,距市區80公里。宋遼古戰道北依太行山,南鄰拒馬河。這裡風光秀麗,景色怡人,民風古樸,更兼有眾多名勝古迹,歷來是中外遊客嚮往的地方。古戰道經初步探測,長約1500米,現已修復400多米,據文物專家認定,是北京地區發現的唯一一處軍事性古戰道,內有藏兵室、兵器室、指揮室和生活設施,對研究古代軍事、政治、建築有較高價值。張坊是北京西南邊陲古鎮,距北京80公里,北依太行山,南臨拒馬河,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是欣賞自然風光、觀賞文物古迹的旅遊勝地。
張坊古戰道
張坊古戰道是國家A級景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早在西晉時,大將劉琨、祖狄為抗拒北方胡人石勒的進犯,就在此重兵駐防,當時帳房林立,連綿數里,故當地百姓取名帳房,後去諧音,定名張坊。張坊古城鎮樓最底層的洞口,便通向地下戰道。
歷史淵源
古戰道始建於北宋,公元996年,距今1千多年,修復於明代。在明代,古戰道的軍事性能進一步得到發揮。明初洪武年間,元朝貴族潰逃蒙古漠北,但時刻伺機反撲,不時南下犯境,古戰道成為明軍抗擊蒙古韃子的軍事堡壘。據文物專家認定,張坊古戰道是北京地區發現的唯一一處軍事性古戰道,文物價值和軍事價值非常高。
1991年村內修路時被發現,1997年進行原貌修復,2000年正式對外開放。早在西晉時,大將劉琨、祖逖為抗拒北方胡人石勒的進犯,就在此重兵駐防,當時帳房林立,連綿數里,故當地百姓取名“帳房”,后取諧音,定名張坊。張坊古城鎮樓最底層的洞口,通向地下戰道。
張坊是北京西南邊陲古鎮,距北京80公里,北依太行山,南臨拒馬河,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是欣賞自然風光、觀賞文物古迹的旅遊勝地。
鎮樓毀於日本侵華戰火,所看到的鎮樓,是依原樣復建的。
張坊不僅有古城、古鎮樓,還有大遼天慶古塔,與拒馬河鐵鎖崖、孫臏山遙相呼應,與雲居寺、中山寺、黃姑坨、下寺唐塔、鎮江營塔、照塔等,相沿成線,迎天下遊人光臨,共享博大精深的中華古文明……
張坊是北京西南邊陲古鎮,距北京80公里,北依太行山,南臨拒馬河,風景秀麗,環境優美,是欣賞自然風光、觀賞文物古迹的旅遊勝地。
張坊古戰道位於北京市房山區張坊鎮,距北京市區約75公里,是宋遼時期修建,至今保存完好的的人文古迹。
青磚結構,牆體磚是順砌,上下錯縫,頂部為立磚順砌,這種砌法與宋遼時代營造法式一致。戰道內岔道分佈,形成網狀結構,縱橫交錯,四通八達,迂迴曲折,連通4個城門樓及周邊村落。張坊村塔位於房山張坊村,遼天慶六年(1116)始建。塔為八角形五級密檐石塔。通高6米。塔座分上、中、下三層,上部是圓形的石雕仰蓮托,中、下部為兩層須彌座,周身浮雕人物,動物圖案。塔的中部是獨石制就的八角幢身,因上面刻有經文,所以俗稱“精幢”。
近千年來因張坊古戰道引起的歷史文化和民間傳說十分豐富,其中最令人熟悉的是古鎮樓的歷代題詩和明代任閣老的傳說。
張坊古戰道
古戰道寬2米,並排可立3人,高度為2—3米左右,下面青磚墁地,邊側設有流水槽、盛水缸,牆壁樂途遊民部落五周年2007西藏聖地婚禮航空旅行白皮書黃金周出遊全攻略有檯燈,室寬2米,長約3米,有的藏兵室內上有土炕,內有藏兵室、兵器室、指揮室和生活設施。古戰道在古鎮地下四通八達,迂迴曲折,通四門城樓,通片上村任家墳,初步探測約為1500米,現已發現和復修400多米。宋遼對峙時期,由於古戰道退能守、進能攻的優良軍事性能,曾經使幽州一帶遼軍專心固守不敢南下犯宋。
張坊古戰道在軍事上是積極防禦的產物,藏兵於地道中,有儲兵之所,叫“藏兵洞”。洞寬2米,長3米,洞券頂的弧形磚,精美絕倫,是一次性燒制完成的,里粗外窄。此外,洞里還陳列了一組古人的生活用具,如升斗、石磨等。地道內的照明器具為100多個不同樣式的燈碗,全部是按照發掘地道時出土的宋代燈碗陶具複製,造型各異,形態萬千。
1、門票價格:20元
2、取票方式:景區售票處
3、門票說明:
①兒童票:身高1.2米—1.5米兒童半價,1.2米以下免票
②老年證、軍官證、教師證票須憑證購買半價票
③景區有講解服務,到景區可以隨同其他遊客聽取講解
張坊古棧道開放時間:8:30—17:00
917路(天橋-張坊)市區公交站點天橋、廣安門、六里橋到張坊站,或張坊總站下車
836路(天橋-十渡)市區公交站點天橋、廣安門、六里橋到張坊站
917路(天橋-淶水)市區公交站點天橋、廣安門、六里橋到張坊站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