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寨村

山東省煙台市萊山區下轄村

北寨村是山東省煙台市萊山區下轄村,位於鎮駐地北,萊山區府駐地東。北瀕黃海,南鄰南寨村,西與新建農業大學毗鄰。緊靠路北有一山,瀕海崛起,原名馬山,因其形似磨盤,俗稱磨盤山。

歷史沿革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為防倭寇,在此築城建寨,此山又名大寨山。明末,沙、李、刁、於、許姓,由雲南遷入此地建村,遂以山寨為名,稱馬山寨。該村靠山鄰海,地勢較高,土地較少,且喜澇怕旱,故以漁業為主。後來村南又建起一村,因地勢低於該村,命名馬山下寨,馬山寨遂更名為馬山上寨。1958年更名為北寨,沿用至今。該村現有909戶、3571人。
大寨。北寨的大寨山,海拔74米,方圓約3公里,由於地理位置在軍事上的地位,列為歷代軍防重地。
元末明初,日本國內有南北朝之爭,南朝戰敗,其殘餘勢力流為海寇,不斷侵犯中國沿海一帶。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年),倭寇擾及登、萊。為防倭寇竄擾,洪武十年(1377年),朝廷加強國防設施。在寧海州(今牟平)設立寧海衛,衛下設5個大寨(千戶),每個大寨下設10個小寨(百戶),北寨和今黃海路街道的清泉寨,都是當時的小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倭寇大舉進犯寧海,被指揮使陶鐸率眾擊退。
馬山寨土城。呈四方形,建有四門,城牆系大方磚砌成,面積約13公頃。城中央設有炮台,高約5米。1957年時土炮還在。城內北側,建一烽火台,高約5米。1980年代末,烽火台仍巍然矗立其處。土城面海,居高臨下,為海防堅固工事。城東,即大寨山東麓的沙塂上,建有馬廄,為駐軍養馬之處。1985年時,原馬廄遺跡尚在。西麓,為明軍營寨。據《牟平縣誌》載: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和光緒年間此處均有駐軍。

經濟情況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北寨村民自古以海上捕撈和養殖為主業。該村有海域面積5333公頃,參區733公頃,海底平緩、潮水流速適中,底質多為泥沙,餌料豐富,沿岸淺海除有魚、蝦等各類水產資源可供捕撈外,還是人工養殖貽貝、扇貝、牡蠣刺參、海帶、裙帶等的良好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