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縣誌
1547年出版的圖書
《牟平縣誌》是1547年出版的圖書。
現存的有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寧海州志》、清康熙十一年(1672)《寧海州志》、清同治三年(1864)《重修寧海州志》、民國22年(1933)修《牟平縣誌》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60年5月,組建牟平縣編志委員會,修成志稿30萬字,油印稿。1982年2月組建縣誌編纂委員會及縣誌辦公室,始修《牟平縣誌》,1991年8月出版。
牟平縣誌,上限盡量追溯事物發端,下限止於1985年。志首有地圖、照片、序、凡例、目錄。內分建置、自然地理、人口、政黨·群眾·團體、政權·政協、政法、民政、人事·勞動、軍事、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郵電、城鄉建設、財政·稅務、金融、經濟管理、文化、教育·體育、科學技術、醫療衛生、風俗、宗教、僑務·台灣事務、人物25編,概述、大事記列編前,附錄殿後。
牟平縣位於山東省膠東半島東端北部。北瀕黃海,南鄰乳山,東接文登,西鄰芝罘、福山;西南與棲霞、海陽接壤。西漢初置東牟縣,唐麟德二年(665) 置牟平縣。五代、北宋、金、元襲之。明撤縣併入寧海州,清襲之。民國2年(1913) ,改為寧海縣,因與浙江寧海縣重名,次年改稱牟平縣。民國36年(1947)分為牟平、牟東二縣;次年又合併為牟平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於1958年撤縣併入煙台市,次年恢復牟平縣(1994年,牟平縣改稱煙台市牟平區)。1985年,牟平縣總面積為1737平方千米。境域中部高,南北低。北部多為平原,佔總面積的10%。全境河流、水庫、塘壩、平塘、機井、乾渠繁多,水利條件優越。縣境東南的昆嵛山主峰泰礴頂海拔922米。山高大而深阻,峰崇峻而磅礴;谷深多生藥草,地暖能發杜鵑。西南的?山有小面積森林。北部沿海沙灘有百里防風固沙林帶。全縣森林覆蓋率為33.2%。境內屬北溫帶季風型大陸氣候。年降水量737.2毫米。無霜期180天。地產小麥、玉米、大豆、花生、西瓜、蘋果、梨、桃、杏、葡萄等。海產魚、蝦、蟹、貝、藻、海參、紫石房蛤。礦產金、銅、鐵、石墨、石灰石、大理石、滑石、石英砂等。牟平為全國第四產金縣。1985年,全縣17個鄉鎮、682個行政村,55.82萬人,以漢族為主,有回族、滿族、壯族、侗族、朝鮮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全境交通便利,郵政電信發達。1983年糧食總產量29022萬千克;花生5760萬千克;果品6677.5萬千克。農業總收入42342萬元。1985年,雖遇旱災,農業總收入仍上升到71459萬元。1985年全縣擁有冶金、機械、船舶、電力、電器、建材、化工、鹽業、紡織、縫紉、皮革、食品、儀錶、衡器、造紙、包裝、印刷、塑料、橡膠、工藝美術、五金加工、木材加工、飼料加工等工業企業2458家,全縣工業總產值50928萬元。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牟平的教育、科學、文化、衛生、體育、計劃生育等事業有了較大發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1985年,全縣有幼兒園674所,幼兒入園率為70.9%。小學513所,公辦中學17所,民辦中學93所,鄉鎮職業中學5所,聾童學校1所,中專學校6所,電視大學1所;小學學生入學率、普及率、鞏固率和升學率均達到9 5%以上。全縣擁有科研所4處,鄉鎮農技站17處,村農技實驗隊478個。工程技術人員496人,農業技術人員139人,衛生技術人員945人;全縣有防疫、防治站(所)5處,醫院19處。成為省級衛生先進縣、全國計劃生育先進單位。縣城有書店、文化館、圖書館、影院、劇場、廣播局、電影公司、工人俱樂部等文化機構;鄉鎮均設文化站、廣播站、電影管理站、影劇院;農村有青年民兵之家、圖書室。大型體育設施有賽馬場、體育場等。養馬島賽馬場居全國四大賽馬場之首,在此舉辦過國際場地障礙賽和全國馬術錦標賽。牟平人民富有革命傳統。東漢末年,有王營領導農民起義。清順治年間亦有昆嵛山農民暴動。1932年,中共黨員宋竹庭在縣境成立了中共牟海特別支部,秘密開展革命工作。1935年中共縣委發動“一一·四”暴動。1938年牟平雷神廟戰鬥打響了膠東抗日救亡第一槍。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有3867名牟平優秀兒女犧牲。歷代名人輩出。東漢,牟平人劉寵官至司徒太尉。現代音樂家、劇作家安波,創作《兄妹開荒》等許多音樂作品。還有著名植物學家、林學家劉慎諤、土木工程專家王洵才、著名旅日華僑山東分會會長於學成、著名台胞山東牟平同鄉會會長苗育秀、軍事家林浩及全國特級偵察英雄楊子榮等。牟平投資開發覽勝、避暑、沐浴、療養一條龍的旅遊事業。昆嵛山自然景觀引人入勝。養馬島橫卧黃海,距牟平城7.5千米,相傳秦始皇東巡時曾在此島養馬,故名。山青海秀,氣候宜人,是理想的避暑休養勝地。
新編《牟平縣誌》1994年獲山東省新編地方志優秀成果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