蔓九節

蔓九節

蔓九節(學名:Psychotria serpens L.)是茜草科九節屬植物。葉對生,紙質或革質,葉形變化很大,年幼植株的葉多呈卵形或倒卵形。聚傘花序頂生,有時被秕糠狀短柔毛,常三歧分枝,圓錐狀或傘房狀。漿果狀核果球形或橢圓形,具縱棱,常呈白色;果柄長1.5-5毫米;小核背面凸起,具縱棱,腹面平而光滑。花期4-6月,果期全年。

該種植物適合地栽,布置庭院,是美化假山、樹榦的良好材料。全株藥用,功能舒筋活絡、壯筋骨、祛風止痛、涼血消腫;治風濕痹痛、坐骨神經痛、癰瘡腫毒、咽喉腫痛。

形態特徵


蔓九節果
蔓九節果
多分枝、攀緣或匍匐藤本,常以氣根攀附於樹榦或岩石上,長可達6米或更長;嫩枝稍扁,無毛或有粃糠狀短柔毛,有細直紋,老枝圓柱形,近木質,攀附枝有一列短而密的氣根。葉對生,紙質或革質,葉形變化很大,年幼植株的葉多呈卵形或倒卵形,年老植株的葉多呈橢圓形、披針形、倒披針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0.7-9厘米,寬0.5-3.8厘米,頂端短尖、鈍或銳漸尖,基部楔形或稍圓,邊全緣而有時稍反卷,干時蒼綠色或暗紅褐色,下面色較淡,側脈4-10對,纖細,不明顯或在下面稍明顯;葉柄長1-10毫米,無毛或有粃糠狀短柔毛;托葉膜質,短鞘狀,頂端不裂,長2-3毫米,寬2-5毫米,脫落。
聚傘花序頂生,有時被秕糠狀短柔毛,常三歧分枝,圓錐狀或傘房狀,長1.5-5厘米,寬1-5.5厘米,總花梗長達3厘米,少至多花;苞片和小苞片線狀披針形,苞片長達2毫米,小苞片長約0.7毫米,常對生;花梗長0.5-1.5毫米;花萼倒圓錐形,長約2.5毫米,與花冠外面有時被秕糠狀短柔毛,檐部擴大,頂端5淺裂,裂片三角形,長約0.5毫米;花冠白色,冠管與花冠裂片近等長,長1.5-3毫米,花冠裂片長圓形,喉部被白色長柔毛;花絲長約1毫米,花藥長圓形,長約0.8毫米。
漿果狀核果球形或橢圓形,具縱棱,常呈白色,長4-7毫米,直徑2.5-6毫米;果柄長1.5-5毫米;小核背面凸起,具縱棱,腹面平而光滑。花期4-6月,果期全年。

繁殖方法


該種植物以扦插法繁殖為主,多在每年春秋二季進行。亦可採用播種法進行育苗。

栽培技術


地栽:宜選用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壤土。種苗多在春季進行定植。宜選地勢較高、陽光充足之地,按行距30厘米、株距30厘米挖穴,每穴放入二年生種苗一株,然後覆土壓實,澆透水即可。
管理:蔓九節生長旺盛階段應保證水分的供應。其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多,除在定植時施用基肥外,生長旺盛階段可以每隔2-3周追肥一次。蔓九節每天接受日光照射不宜少於4小時。在16-28℃的溫度範圍內生長較好,中國北方地區可露地越冬。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蔓九節不易患病,亦較少受到有害動物的侵襲。該種植物為多年生,自成形后,能夠觀賞較長時間。如有持續的長勢減弱、葉片漸小等現象發生時,則應該考慮更新植株。

分佈環境


分佈於日本、朝鮮、越南、柬埔寨、寮國、泰國和中國;在中國分佈於浙江、福建、台灣、廣東、香港、海南和廣西。生長於海拔70-1360米的平地、丘陵、山地、山谷水旁的灌叢或林中。喜溫暖,較耐寒,適宜生長於日光充足、濕潤的土壤環境。
蔓九節
蔓九節

主要價值


藥用:功能舒筋活絡、壯筋骨、祛風止痛、涼血消腫;治風濕痹痛、坐骨神經痛、癰瘡腫毒、咽喉腫痛。
全株(穿根藤):苦、微辛,微溫。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用於虛弱無力,風濕關節痛,頭風痛,小兒疳積,手足麻木,腰腿痛,腰肌勞損,附骨疽,多發性膿腫,跌打損傷,骨折,毒蛇咬傷。
觀賞:該種植物適合地栽,布置庭院,是美化假山、樹榦的良好材料。
蔓九節
蔓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