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戊,現代漢語規範一級字(常用字),普通話讀音為 wù ,最早見於商朝甲骨文時代,在六書中屬於形聲字。“戊”的基本含義為天乾的第五位,用作順序第五的代稱;引申含義為指代土,如:戊方(戊己之日)。

在現代漢語使用中,“戊”的用法一般是指古代以十干配五方,戊居十干中,因以指中央,如:五六者,天地之中合。——《漢書》。

字源演變


戊字最早見於商朝甲骨文,形聲字。甲骨文的“戊”字,斧形大致不變,但字體卻已開始線條化了。金文的“戊”,此時“戊”的形體開始變了,頂鉤變了,斧柄彎了、腳叉成為斜線。秦篆的“戊”字,訛變更大:斧柄彎而短,腳叉彎而長,頂鉤竟成為丫杈形了。於是便相沿發展為漢隸和之後的楷書“戊”。其字源演變圖如下:
戊的字源演變圖
戊的字源演變圖
戊的字源演變圖
戊的字源演變圖
戊的字源演變圖
戊的字源演變圖

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名詞天乾的第五位。方位屬中央又與地支相配,用以紀年或紀日the fifth of the ten Heavenly Stems周共和九年為戊辰年
古代以十干配五方,戊居十干中,因以指中央centre五六者,天地之中合。——《漢書》
指代土earth戊方(戊己之日)
參考資料: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中宮也。象六甲五龍相拘絞也。戊承丁,象人脅。凡戊之屬皆從戊。莫候切。
說文解字注
(戊)中宮也。鄭注月令曰。戊之言茂也。萬物皆枝葉茂盛。律曆志曰。豐楙於戊。象六甲五龍相拘絞也。
六甲者、漢書日有六甲是也。五龍者、五行也。水經注引遁甲開山圖曰。五龍見敎。天皇被跡。榮氏注云。五龍治在五方。為五行神。鬼谷子。盛神法五龍。陶注曰。五龍、五行之龍也。許謂戊字之形像六甲五行相拘絞也。莫候切。三部。俗多誤讀。戊承丁。象人脅。冡大一經。凡戊之屬皆從戊。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並莫候切,音茂。十干之中也。物皆茂盛也。《爾雅·釋天》:歲在戊曰著雍,月在戊曰厲。
又《集韻》:莫后切,音牡。義同。《詩·小雅》:吉日維戊。《朱傳》:戊,剛日也。凡外事用剛日,宣王田獵,外事也,故用剛日。按五代史梁開平元年,改日辰戊字為武,避諱也。後人讀戊音為武音,其訛由此。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
中國台灣
中國台灣
中國香港
中國香港
日本
日本
韓國
韓國
參考資料:

書寫演示

1
1
2
2
3
3
4
4
5
5
參考資料:

書法欣賞

隸書-何紹基-《何紹基書法字典》
隸書-何紹基-《何紹基書法字典》
草書-宋克-《書法大字典》
草書-宋克-《書法大字典》
行書-愉庭-《張猛龍碑》
行書-愉庭-《張猛龍碑》
楷書-顏真卿-《金石集帖》
楷書-顏真卿-《金石集帖》
參考資料:

音韻彙集


方言集匯

國際音標wu˥˧日語讀音TSUCHINOE韓語羅馬MWU現代韓語무越南語mậu
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彙]vu4[台灣四縣腔]wu5[梅縣腔]wu5[海陸腔]wu6[客英字典]vu5[東莞腔]meu3[陸豐腔]wu6[寶安腔]wu5粵語mou6

韻書集成

字形韻書聲調韻目字母聲類開合等第清濁反切擬音索引
廣韻次濁莫候切mu438.07
集韻次濁莫后切məu438.7.9
次濁məu618.1.4
韻略5.1
增韻莫切5.1
中原去聲魚模次濁ʋu13.4
中州去聲魚模亡布切29.3
洪武次濁莫候切mou34.1
參考資料:

用法搭配


相關組詞

青戊、戊子、上戊、戊己、戊已圓、戊申録、戊寅時、新戊烷、戊己校尉、異戊橡膠

相關成語

戊己校尉、戊戌維新、異戊橡膠、戊戌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