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競爭力

中國城市競爭力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是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研究所發布的一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依據經濟、人民生活水平、環境、教育、科技、政府行政能力等指標。

城市競爭力研究會應用自主創立的GN評價指標體系,調查了包括港澳台地區在內的中國34個省級城市和295個地級市,根據經濟、社會、環境、文化四大系統及多項指標,作出城市競爭力的綜合評估,至2015年已連續13年 發布相關排行榜。

2010年排名情況


城市競爭力

廣州
廣州
最具競爭力前10名: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廣州、天津、高雄、大連、青島
生活環境競爭力前10名:北京、上海、香港、廣州、武漢、南京、重慶、澳門、西安、杭州
人才本體競爭力前10名:香港、北京、深圳、天津、上海、澳門、杭州、中山、東莞、武漢
公共部門競爭力前10名:上海、北京、紹興、香港、深圳、重慶、杭州、澳門、南通、天津
創新環境競爭力前10名:上海、北京、深圳、香港、廣州、天津、大連、長沙、寧波、東莞

生活環境競爭力

深圳
深圳
居住條件:東莞、台州、泉州、杭州、中山、南寧、嘉興、柳州、紹興、溫州
購物環境:香港、北京、廈門、上海、廣州、杭州、深圳、澳門、福州、天津
出行設施:北京、香港、上海、深圳、東莞、廣州、杭州、中山、長沙、成都
教育環境:重慶、廣州、北京、武漢、南京、上海、西安、濟南、成都、哈爾濱
保健娛樂:澳門、北京、東莞、昆明、瀋陽、福州、杭州、武漢、泉州、包頭
生態環境:深圳、香港、南京、廈門、威海、無錫、青島、蘇州、澳門、大連

2014年排名情況


天津
天津
2015年5月,2014年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出爐,其中變化最大的是深圳取代香港成榜首。
這份《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3》,是由中國社科院、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城市百人論壇還有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共同組織發布的。

排名前十城市

2014年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廣州、天津、蘇州、北京、澳門、無錫。
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和港澳台地區,廣大中西部地區無一城市進入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之列。其中,與2013年相比,變化最大的莫過於深圳取代了香港躍居綜合經濟競爭力榜首,無錫取代了佛山,進入到綜合經濟競爭力的十強。

綜合經濟競爭力

在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城市中,天津的綜合增量競爭力最高,而澳門的綜合效率競爭力優勢明顯。
北海成為近三年來綜合經濟競爭力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在二十強的城市中,天津、廈門、鄭州和長沙分別在過去三年提升了3個位次,深圳是從過去兩年的第二位上升到了榜首的位置,上海、台北和廣州在2012年、2013年、2014年一直是穩居三到五位。

香港首次被深圳超越

綜合經濟競爭力方面,香港高居第二位,首次被深圳超越,綜合競爭力分項的表現稍有差異。從綜合增量競爭力分項指數來看,香港整體很好,但是“守成有餘、創新不足”的發展局面始終沒有改變。香港過於看重貿易、金融、航運、旅遊和專業服務這五大產業,面對不少規模較小、新興但是極具潛力的產業關注不足,從長遠看缺乏新型產業業態的支撐和引領。

2015年排名情況


2016年5月30日下午,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聯合在京發布了2015年度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前十強城市榜單,上海分別位居第三和第二。

中西部無一城市進入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2016:新引擎——多中心群網化城市體系》(以下簡稱“報告”)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助理倪鵬飛研究員牽頭完成。報告分別從城市組織體系、規模體系、結構體系、聯繫體系等方面論證了中國城市體系的變化,並構建了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當前短期競爭力)指數和可持續競爭力(未來長期競爭力)指數,對2015年中國兩岸四地294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和289個城市的可持續競爭力進行了歸納研究。
深圳、香港、上海、廣州、台北、天津、北京、蘇州、澳門和無錫位居2015年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十強。2015年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十強為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澳門、廣州、杭州、蘇州、南京、青島。與上次排名相比,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城市名單沒有顯著變化,只有廣州超越台北躋身第4位,北京超越蘇州躋身第7位。從十強城市區域分佈來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和港澳台地區,中西部地區無一城市進入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

四個一線城市均排進城市病指數前十

報告通過構建城市病指標體系,對全國38個主要大城市的城市病進行了測度,依嚴重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名分別是,深圳、北京、杭州、溫州、廣州、濟南、上海、西安、佛山、石家莊。研究發現,近年來,中國城市競爭力格局呈現出分化趨勢,人口流向成為新風向標;城市間競爭力在總體收斂的表面現象下面臨深度分化,與此同時城市間差距呈現固化現象;城市競爭力最強的城市,城市病也日趨嚴重,人口單中心過度聚集是導致城市病的重要原因。深圳、北京、廣州、上海四個一線城市均排在“城市病”指數的前十位,而中心城區人口規模適當的南通、大連、徐州、蘇州等“城市病”程度相對較低。
據《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統計,在2013年中國50個大城市中,上海是人口吸引力最高的城市,人口凈流入數為953.5萬;首都北京的人口凈流入數為771.8萬,人口吸引力排名第二。專家稱,在人口流向成為新風向標的今天,勞動年齡人口達到頂峰、人口紅利逐步喪失,外來人口流動量過大在給城市競爭力上加分外,同時也滋生了大城市病和地區發展不均衡的隱患。

多項城市競爭力排名

2015年宜居城市競爭力十強:珠海、廈門、舟山、香港、海口、深圳、三亞、溫州、蘇州、無錫。
2015年宜商城市競爭力十強: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重慶、武漢、成都、杭州。
2015年知識城市競爭力十強:北京、深圳、上海、南京、廣州、天津、杭州、蘇州、武漢、大連。
2015年和諧城市競爭力十強:深圳、北京、武漢、上海、廈門、寧波、蘇州、青島、大連、威海。
2015年生態城市競爭力十強:香港、鄂爾多斯、黃山、十堰、澳門、南寧、大連、北海、麗水、宜昌。
2015年文化城市競爭力十強:香港、北京、澳門、蘇州、重慶、廣州、杭州、武漢、成都。
2015年全域城市競爭力十強:香港、澳門、深圳、北京、東莞、上海、蘇州、廣州、杭州、南京。
2015年信息城市競爭力十強:廣州、上海、深圳、香港、北京、杭州、寧波、東莞、廈門、南京。
以上信息來源於

2016年排名情況


2017年1月3日,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3日在港發布2016年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行榜,上海繼續排名第一,香港及深圳則位居第二及第三名。
位列第四至第十名的城市分別是北京、廣州、重慶、天津、蘇州、杭州及南京。上海在該評比中已是連續4年排名首位。

評價指標


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包括經濟、社會、環境和文化4個系統,由綜合經濟競爭力、人力資本教育競爭力等10項一級指標、50項二級指標和216項三級指標等綜合計算而成。

機構信息


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1998年在香港註冊成立,是中國較早涉足城市競爭力研究領域的學術機構,2002年推出第一份中國城市競爭力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