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董文淵的結果 展開

董文淵

著名象棋手

董文淵,男,1919年出生在浙江杭州。父親董阿林,和人合夥在開元路開設協聚興銅匠店。董文淵是一位出名的棋手。

1996年董文淵逝世。

大事件

1919

出生

1919年出生在浙江杭州。

1936

成為江南棋壇的一顆新星

1936年杭州舉辦過一次全市象棋比賽,由城南民眾 教育館主辦,應邀參賽的為“五虎一豹”六人及新進劉憶慈 (大董三歲)、董文淵,結果董得第一,劉得第二。於是,董正式成了江南棋壇的一顆新星。賽后民教館主任彭桔甫私人請吃,以示杭州棋壇後起有人。

1937

獲得四省棋王之譽

1937年春基督教杭州青年會根據群眾要求,著手舉辦“華東地區象棋名手邀請賽”,特請“象棋總司令”謝俠遜來杭州主持賽事,地點在青年會的健身房,掛大象棋,出售門票(每張二角),參加者為江蘇竇國柱、山東邵次明、福建連學正及浙江董文淵。比賽結果董得第一,遂有“四省棋王”之譽。同年獲魯閩浙蘇四省棋賽冠軍。

1939

獲新七省棋王之譽

1939年去香港與周德裕爭雄。曾在十局賽中大勝周氏,獲“新七省棋王”之譽。

1996

逝世

1996年董文淵逝世,享年77歲。

逝世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富有弈棋天分的董文淵少年時就痴迷象棋。約10歲時起,在其父的銅匠店學手藝,閑時在街坊下棋,12歲時師從白鬍子潘選子,14歲時即超過乃師,16歲時登喜雨台弈棋。曾短期受教於關春林。以象棋起始,兼攻圍棋,進步神速。不日,即能和名棋手蔡阿福、徐春泉、李嘉春等抗衡。

職業生涯

1936年杭州舉辦過一次全市象棋比賽,由城南民眾 教育館主辦,應邀參賽的為“五虎一豹”六人及新進劉憶慈(大董三歲)、董文淵,結果董得第一,劉得第二。於是,董正式成了江南棋壇的一顆新星。賽后民教館主任彭桔甫私人請吃,以示杭州棋壇後起有人。
1937年春基督教杭州青年會根據群眾要求,著手舉辦“華東地區象棋名手邀請賽”,特請“象棋總司令”謝俠遜來杭州主持賽事,地點在青年會的健身房,掛大象棋,出售門票(每張二角),參加者為江蘇竇國柱、山東邵次明、福建連學正及浙江董文淵。比賽結果董得第一,遂有“四省棋王”之譽。同年獲魯閩浙蘇四省棋賽冠軍。
1939年張澹如的賬房劉盈丈在上海找到董文淵后,同乘亞洲皇后號大輪船去香港,立即參加一次“六王奪鼎賽”。所謂“六王”即六名名棋手:周德裕、鍾珍、蘇天雄、盧輝、方紹欽及董文淵。由張浩如出資作大銀杯一隻及獎金一百元:“我和鐘的兩局 勝棋不算。我和你作十局賽,來搶這金牌如何?”這一說既堵 住了周罷賽的嘴,也得到觀眾的喝彩。
1939年去香港與周德裕爭雄。曾在十局賽中大勝周氏,獲“新七省棋王”之譽。
50年代初在上海與楊官磷進行兩次十局對抗賽,多負。棋藝特點為開局靈活多變,殘局功力深厚。兼擅圍棋。
1962年獲全國棋藝錦標賽圍棋比賽第四名。
解放初,經濟處在逐步恢復中,當時上海棋壇有許多象棋擂台,董作為“華東三虎”之首,曾紅極一時,收入可觀,而董總是任意揮霍。
1951年從廣州來了個瘦小青年人,他叫楊官璘,少董6歲,在上海工人文化宮設擂成功後向董挑戰,以二負一勝一和小負結束。
1952年楊再次到滬,在“米高揚”打董的擂台,共弈十局,楊取得凈勝二局的戰績,從此開始了楊官璘時代。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1996年董文淵逝世,享年77歲。

人物軼事


圍棋國手陳祖德九段在他的自傳《超越自我》一書中曾有這樣一段記載:“浙江隊的主將董文淵在剛解放時已是棋壇高手,他的圍棋和象棋都堪稱一流,是難得的雙槍將……”
董文淵,1919年生於杭州,自幼好弈,無師自通,17歲便奪得杭州市冠軍,翌年更是一舉獲得魯、閩、浙、蘇四省象棋賽冠軍,故有“四省棋王”之稱。
除此之外,董文淵還有一個“牙擦”棋王的綽號,因為他雖然棋藝精通,但棋品卻不是很好,經常以各種盤外著對付對手。“牙擦”乃南方土語,即指董文淵的棋品。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一下董文淵與周德裕的一段恩怨。
董文淵成名之後,在杭州喜雨台結識了香港著名企業家張澹如,大受張的賞識。1939年,張澹如的賬房劉盈丈在上海找到董文淵,與其同乘亞洲皇后號大輪船去香港,參加一次“六王奪鼎賽”。所謂“六王”即六名象棋名手:周德裕、鍾珍、蘇天雄、盧輝、方紹欽及董文淵。由張澹如出資做大銀杯一隻及獎金100元,比賽的真正用意是:董向周挑戰。結果周得第一,董獲第二。不久,張又出資做純金獎牌一枚,邀周德裕、董文淵及鍾珍參賽,定名為“三王賽”。比賽採用單循環制,分先各兩局,以積分多少定名次。經抽籤后董和鍾先賽兩局,董文淵連勝,獨得4分,形勢對董極為有利,對周則構成極大威脅。處於危機的周德裕,突然提出不參加續賽的動議,理由是:董以重金收買了鍾,鍾佯作兩敗,但在對周之戰將全力拚搏,為董奪取金牌創造條件。周提出的理由儘管證據不足,但根據棋界的風氣,也不是沒此可能。這一下首先激怒了已購票的廣大棋迷,聚集在文園酒樓前,要求退票,使主持人感到為難。正當場內紛紛攘攘,難以收場之時,年少氣盛的董對周大聲說:“你說我作弊,我們以無弊可作的方式續賽如何?”接著董說:“我和鐘的兩局勝棋不算。我和你作十局賽,來搶這金牌如何?”這一說既堵住了周罷賽的嘴,也得到觀眾的喝彩。也許是董文淵正處於棋藝的上升時期,也許是周德裕的“帥氣”有所浮動,再也許就是周德裕沒有吸足煙(指鴉片),第一天比賽董連勝兩局,第二天比賽董又連勝兩局,第三天香港各報均大加宣傳,吸引了更多的觀眾前往觀看。比賽進行之前,董舉起手,以掌中的“誓殺周德裕”五個字示與對手。此舉引得周心氣浮動,結果周又連負兩局。統算連吞六蛋!
如此落敗,周德裕怎能服氣?半月過後,周主動邀董再決“私人金牌賽”。此賽在同樂棋壇進行,因周德裕已不能再敗,所以他力求保持情緒穩定,三局大戰,最後周以二勝一和的絕對優勢獲勝,自此董周在香港的爭鬥也告一段落。
時過境遷,周德裕於1942年回到上海,與董文淵再次相逢,由於周已經沒有在香港時富商捧場的社會背景了,所以兩人“一笑泯恩仇”,重新又在棋盤上對抗。是時,上海名流陳志川重金邀請周德裕與董文淵到家中對弈。周董共弈四局,首局周勝,二、三局和,四局董勝,打成平手。
時隔不久,周德裕逝世,董文淵甚為傷感,寫下一篇《對局書懷》的悼念文章,以記述在香港初戰周德裕時的感受。
解放初期,上海棋壇有許多象棋擂台,董文淵作為“華東三虎”之首,亦曾紅極一時,收入可觀,但他從不事經營,總是任意揮霍。1951年,從廣州來了個瘦小青年人,這就是楊官璘,少董6歲,楊在上海工人文化宮設擂成功後向董挑戰,楊雖以二負一勝一和小負,但楊返穗后更加用心,苦拆苦解,大有精進。而董在上海除了對弈撈錢,尋花問柳之外,終不再探究棋藝。1952年楊再次到滬,在“米高揚”打董的擂台,兩人共弈十局,楊取得凈勝二局的戰績,從此棋壇開始了楊官璘時代。此時的董文淵雖和北方的謝小然三戰皆平,和另“兩虎”相較還有些優勢,日子比較好過,但在生活作風上終於出了問題,1955年以“玩弄女性”罪被判刑去了黑龍江。
上世紀60年代初,董刑滿后回到浙江。五年未下棋的董竟還有兩手,1962年代表浙江參加全國圍棋比賽奪得第4名。然而就在這次比賽上,董故技重演,因棋品差而被省體委點名批評,且從此不再用董。董文淵從此過起了流浪生活,靠私下賭彩金過日子。
杭州棋手董文淵,解放前後一直活躍於上海棋壇。在滬期間也一直在襄陽公園弈棋。董文淵原來是個銅匠,他先學象棋,後下圍棋,顯示出罕見的弈棋天賦,便棄銅匠之業,以弈棋賭博為生,人稱小董,後來五六十歲了,棋友不論長幼仍叫他小董。
董文淵確是棋界奇才,陳祖德在《超越自我》一書曾生動地描述過他,說:“此人頭腦聰明,感覺敏銳,著法犀利。”他的象棋在名手如林的上海,罕有敵手。解放后常在大世界掛大棋盤表演。其圍棋在一九四八年執黑與過惕生對弈,四戰皆捷,名聲大噪。到解放初,已可與國手劉棣懷、王幼宸等分庭抗禮。小董不僅對子棋有實力,還擅長讓子,一直以賭彩為主要收入。他為人狂妄自大,如果顧水如、劉棣懷能讓某人四子,他必更多讓人一二子,以顯其能。其實,有時也並不能讓這麼多,對弈時只能靠一些“盤外招”為,或嘴裡嘲弄、誘騙、恫嚇之辭滾滾而來,或大唱京劇,手指直戳對方鼻眼,或猛吸香煙,將煙霧噴向對方臉面,施展出十八番武藝,以干擾對方思路。於是原來論實力只能讓四子的,往往被他讓六子也贏了去。其棋品之惡劣,由此可見一斑。但小董棋藝確有獨到之,
著子不落俗套,常有奇想,有時人們眼見他已必敗無疑,忽然突發妙手,化險為夷,令人叫絕。因此,儘管他棋品不佳,不少好手仍常約他對弈。
五十年代初,小董棋力絕不弱於顧水如,但顧老仍堅持要讓他二子。小董便說:好,你要讓我二子也行,要有彩金,誰輸誰付錢。”兩人在襄陽公園當眾對弈,結果當然是小董獲勝,他欣然得了彩金,而顧老讓小董二個子,也面上有光,雙方皆大歡喜。後來,上海市文史館組織一次規模頗大的圍棋比賽,幾乎所有上海著名棋手都參加了。小董與顧水如分在一組,對弈開始前,小董賊忒嘻嘻地笑道:“顧先生,平時我總讓你三分,今天不再讓你了,要你瞧瞧我小董的真功夫!”這盤棋小董執白贏了顧水如,把顧老氣得半死。
“文革”前,上海有一金姓棋友,參加市比賽曾進入決賽圈,有一定實力,但他被小董讓三子仍抵擋不住,小董對他下出的棋總是批評得一文不值。一日,金某特地背熟了日本坂田九段與橋本九段的一局棋譜,前來襄陽公園,找到小董,對他說:“小董,昨天我和一個朋友下了盤棋,自覺很滿意,現在擺出來請你指點。”小董滿臉不屑地道:“你這臭棋!擺出來讓我瞧瞧。”金某便將棋子一著一著擺在棋盤上。起初,每擺一著棋,小董便大搖其頭,說這著棋下得不好,那著棋也不對,但擺了三四十著,小董突然緘默了,他抬起頭瞪視金某喝道:“滾你的蛋!這不是你下的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