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倫春族音樂

鄂倫春族音樂

贊達仁 鄂倫春族民歌中主要的音樂形式。在鄂倫 春語中,贊達仁的詞義本身雖然是指山歌小調類型的民 歌,但也泛指歌舞曲以外的一切民歌。

鄂倫春族簡介


中國鄂倫春族主要分佈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的鄂倫春族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 旗,以及黑龍江省的呼瑪遜克愛輝、嘉陽等縣。人口4132人(1982年統計)。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 斯語族通古斯語支,通用漢文。鄂倫春民間音樂主要有 山歌體的“贊達仁”、歌舞曲“呂日格仁”、宗教歌曲“薩滿調”等。

鄂倫春族音樂


贊達仁 鄂倫春族民歌中主要的音樂形式。在鄂倫 春語中,贊達仁的詞義本身雖然是指山歌小調類型的民 歌,但也泛指歌舞曲以外的一切民歌。就其內容而言,它 包括悲歌、情歌、兒歌、搖兒歌等。贊達仁有無詞和有 詞的兩種形式。無詞的節奏較為自由,只用襯詞“哪衣 呀,哪耶希哪──斯耶”等填充曲調。這類歌即興性強,音調高亢剛健,如:有詞的節奏規整,結構方整對稱,有時將這兩種贊達仁 連起來唱一些敘事性的內容。
呂日格仁 鄂倫春族民間歌舞。人們手拉著手,隨 著呂日格仁的節奏前後擺動,在原地或沿圓圈踏步。演唱形式以一領眾和為多。呂日格仁歌曲襯詞多樣。有些呂日格仁和贊達仁相似。一般說來呂日格仁情緒活躍,節奏便於舞蹈,結構短小方整,有的只有一個樂句。歌舞進入高潮時常常唱出一些力度較強的、有節奏的呼號襯詞。
薩滿調 兼有歌唱、舞蹈、敘事的特點。它的節奏多變,襯詞特殊,音調富於表情色彩,在一定程度上保 留著鄂倫春族民歌的古樸風貌。

鄂倫春族民歌


鄂倫春族民歌多為五聲羽、宮調式,其次為徵、商調式。五聲音階中的偏音多作經過音使用。在黑龍江黑河地區的鄂倫春族民歌中有六聲音階出現。鄂倫春族民歌多為單樂段,由兩句或四句構成。旋律以連續四、五度大跳音程進行為典型樂匯。節奏有二拍、四拍、三拍 等,亦有不規則節奏及混合拍等,但散板極為少見。鄂倫春族民歌的傳統唱法中,長音一般平直,無顫音或波音,只在開頭和結尾有裝飾音。歌曲變體較多,一曲多詞現象相當普遍。歌詞多採用頭韻,音樂和歌詞結合自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鄂倫春族民間音樂得到發掘和整理。反映鄂倫春人民新生活的歌曲《鄂倫春小 唱》、《鄂倫春姑娘》等受到群眾的歡迎。以鄂倫春民間音樂為素材而創作的歌劇《帶槍的新娘》已由哈爾濱歌劇院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