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2500多年前的古徐國(今徐州),曾發生了一個“吳季子掛劍”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吳季子,名季札,生於公元前591年,是吳國開國始祖吳太伯19世孫。作為吳國的外交家、政治家,吳季子以四讓王位而被尊稱為“四讓王”。公元前544年,吳季札出使中原列國,路過古徐國時留下了掛劍的佳話。《史記·吳太伯世家》記載:“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札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徐人高其誼,為築台以表之。
掛劍
①動作:劍尖后勾,立劍由前向後上方或後下方格開對方的進攻。
②力點:劍刃前部。
③勁力:從腰經肩到臂貫至腕。
⑤眼看:劍尖。
《史記.吳太伯世家》載:
春秋時,吳王
壽夢少子季札封於
延陵,號
延陵季子。他出使路過徐國,徐國國君很愛他的劍。季札已心許,準備回來時再送給他。等到回來時,徐君已死,季札就把劍掛在徐君墓上,表示不能因徐君已死而違背自己許劍的心愿。后以"掛劍"為懷念亡友或對亡友守信的典故。亦以諱稱朋友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