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葉南洋杉

大葉南洋杉

大葉南洋杉(學名:Araucaria bidwillii Hook.)是南洋杉科南洋杉屬植物,喬木,在原產地高達50米,胸徑達1米;樹皮厚,暗灰褐色,成薄條片脫落;大枝平展,樹冠塔形,側生小枝密生,光滑無毛。葉輻射伸展,卵狀披針形、披針形或三角狀卵形,扁平或微內曲,堅硬,厚革質,光綠色;花果枝,老樹及小枝兩端的葉排列較密。雄球花單生葉腋,圓柱形。球果大,寬橢圓形或近圓球形;舌狀種鱗的先端肥大而外露;種子長橢圓形,無翅。花期六月,球果第三年秋後成熟。

原產於澳大利亞,主要分佈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南部京比和奔雅山之間,北部有少量分佈。南部林分在南緯27°,北部林分約在南緯16°30’-17°40’之間。中國福建、廣東、海南等地引種栽培。性喜暖熱氣候,喜空氣濕潤處,不耐乾燥,喜生於肥沃土壤,較耐風。不耐寒。

木材乳白色,紋理直,容易加工,用於膠合板生徠產、室內裝飾、模具等。種子含脂肪,可食用。樹冠高大,圓傘形,於形通直,樹姿優美,亦為優良的庭園綠化樹種。

形態特徵


大葉南洋杉
大葉南洋杉
喬木,在原產地高達50米,胸徑達1米;樹皮厚,暗灰褐色,成薄條片脫落;大枝平展,樹冠塔形,側生小枝密生,下垂,小枝綠色,光滑無毛。葉輻射伸展,卵狀披針形、披針形或三角狀卵形,扁平或微內曲,堅硬,厚革質,光綠色,無主脈,具多數並列細脈,上面通常無氣孔線,下面有多條氣孔線,先端有漸尖或微尖的銳尖頭;同年生小枝上的葉不等長,葉形也有變異:幼樹及營養枝上的葉較花果枝及老樹的葉為長,排列較疏,小枝中部的葉較兩端的葉為長,長2.5-6.5厘米;花果枝,老樹及小枝兩端的葉排列較密,長0.7-2.8厘米。
雄球花單生葉腋,圓柱形。球果大,寬橢圓形或近圓球形,長達30厘米,徑22厘米,中部的苞鱗矩圓狀橢圓形或矩圓狀卵形,先端肥厚,具明顯的銳脊,中央有急尖的三角狀尖頭,尖頭向外反曲,兩側較厚不呈翅狀;舌狀種鱗的先端肥大而外露;種子長橢圓形,無翅。花期六月,球果第三年秋後成熟。

生長環境


大葉南洋徠杉性喜暖熱氣候,喜空氣濕潤處,不耐乾燥,喜生於肥沃土壤,較耐風。生長迅速,再生能力強。不耐寒。
為熱帶雨林樹種,在澳大利亞生長於海拔150-1000米。分佈區為溫暖、亞濕潤氣候區,夏季溫暖、濕潤,冬季溫和。最熱月平均最高溫度28-32℃,最冷月平均溫度5-10℃。在南部較高海拔,冬季有30天霜日,年降水量900-2000毫米,常有霧。在距海岸160千米的各種地形上,如低海拔濕潤的谷底和較高坡地的上部及山脊頂部。土壤多為紅壤或由玄武岩風化的巧克力色土壤。

分佈範圍


原產於澳大利亞,主要分佈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南部京比和奔雅山之間,北部有少量分佈。南部林分在南緯27°,北部林分約在南緯16°30’-17°40’之間。中國福建、廣東、海南等地引種栽培。

繁殖方法


選種

15年左右開始開花結實,但早期的種子空癟粒多,少有發芽能力。正常的結實年齡約50年左右。當球果的苞鱗開始散裂時,可採摘或地面收集種子。種子貯藏或運輸需混濕沙或苔蘚,以防脫水。種子千粒重14042克,在原產地澳大利亞發芽率達80%以上。種子采后應立即播種,否則應置於3℃左右的低溫濕潤條件下貯藏,第二年春季播種。

播種

種子一般隨采隨播。播種前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30分鐘,取出洗凈,播種在沙床內,蓋上2-3厘米厚的細沙,再蓋上一層稻草,經常澆水保持苗床濕潤。種子萌發成苗過程與其它樹種不同,播種后15天左右開始萌發,長出胚軸、胚根。胚軸彎曲,長2-3厘米,胚根6-10厘米,上端膨大成紡錘狀,徑粗1-2厘米,下端細小,子葉黃色,肉質。約經1個月左右,子葉及胚軸慢慢腐爛,留下紡錘狀根部,經兩個月左右,紡錘狀根部頂端萌出幼芽,這時將根部挖起移植在事先做好的苗床上,株行距15厘米×20厘米。幼芽出土后,漸漸才出真葉,初生的真葉呈三角狀,先端尖銳,以後生長的針葉為披針形。苗期較喜陰,向陽的圃地夏季要搭棚遮蔭。培育1年,苗高25-30厘米,地徑0.3-0.4厘米,即可出圃。培育綠化大苗,需再行分床移植,培育2-3年出圃。

栽培技術


造林要選擇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山地或丘陵地,種植穴規格50厘米×50厘米×40厘米,穴內要施基肥,每穴施腐熟的土雜肥25千克或複合肥400克。通常在冬季或早春下過透雨後,用一年生裸根苗或二年帶土的苗木造林。密度不宜過大,種植1110-1670株/公頃,株行距為2米×3米或3米×3米。“四旁”綠化一般用帶土球的大苗或小樹栽植。
大葉南洋杉
大葉南洋杉

主要價值


經濟:木材乳白色,紋理直,容易加工,用於膠合板生產、室內裝飾、模具等。
食用:種子含脂肪,可食用。
觀賞:樹冠高大,圓傘形,於形通直,樹姿優美,亦為優良的庭園綠化樹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