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克雷嗜血桿菌

能夠引起性傳播疾病的細菌

(杜克雷嗜血桿菌(Hemop hilus ducreyi)感染能夠引起性傳播疾病(STD),即軟下疳(chancroid軟性下疳)。

詳細介紹


病防治欄詳細介紹。
紀梅毒與軟性下疳混為一談。直到1889年,義大利皮膚病學家杜克雷從3例患有生殖器潰瘍的病人患部取膿性分泌物,接種到自己身上,並形成了潰瘍。他在自身患部排出的膿性分泌物中發現一種微生物,這種微生物特別喜歡在含有新鮮的人血或兔血的培養基上生長,所以被稱之為杜克雷氏嗜血桿菌。就是以後證實的軟性下疳致病菌。

形態特點


杜雷氏嗜血桿菌形態短細,呈短棒狀,端較鈍圓。約.微米,寬約.微米。雙排列呈雙鏈狀。菌鞭毛,形芽孢革蘭氏染色為陰性。大多數細菌分佈在細胞外呈鏈狀排列,僅少數細菌可在細胞內呈團塊分佈。人是它的儲存宿主。對溫度的敏感性很高,不耐熱,超過38℃時就很快死亡。乾燥及65℃時均可迅速死亡。但它的耐寒性能較強。

革蘭氏陰性


杜克雷氏嗜血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無芽孢桿菌、需氧性,對二氧化碳親和性強。人工培養必須供給新鮮血液才能生長,故稱嗜血桿菌。大小為0.5×1.5~2.0μm,短桿菌,兩端呈鈍園形,在潰瘍面膿液中的菌體為鏈鎖狀、雙球菌狀、大球菌、棒狀等多形性。從病灶中或培養菌落中取材檢查可見2個或2個以上細菌連成鎖狀有如魚群在游泳。故稱魚群狀。在淋巴腺組織切片中可見典型的連鎖桿菌。
杜克雷嗜血桿菌對溫度較敏感,43-44℃以上溫度則失去抵抗能力,20分鐘即可死亡。對42℃抵抗性稍強,但4小時死亡。在37℃中可活6-8天,10-20℃之間7-10天後可死亡,在此溫度中較大腸菌、葡萄球菌抵抗力弱,較淋球菌強,對寒冷抵抗力較強,5℃中可生存1周,凍干時可能生存1年。對乾燥的抵抗性弱。在人工培養中溫度是發育的重要因素。

試管內繁殖


嗜血桿菌屬在試管內繁殖需要X因子與V因子,X因子存在血液中耐熱性物質氧化血紅素,V因子具有易熱性,在血液中是脫氫酶的輔酶,杜克雷嗜血桿菌對X因子需要性高,不需要V因子,將純培養物注射入家兔可引起面部潰瘍性病灶,人感染后,不能產生持久免疫力。以杜克雷嗜血桿菌懸液為抗原,患者注射后1周,皮膚試驗呈陽性,一旦出現,可持續數年,甚至持續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