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杼

春秋齊國人

崔杼(?—前546年),姜姓,崔氏,名杼,謚武,又稱崔子、崔武子,春秋時期齊國大夫,齊丁公的後代,後為齊國執政。

靈公時曾率軍伐鄭、秦、魯、莒等國。靈公病危,迎立故太子呂光(庄公),殺太傅高厚,他在齊執政二十多年,當國秉政,驕橫異常,先後立庄公、景公,在朝大肆殺戮,使齊政局動蕩。齊丁公太子崔文子因讓位予齊乙公逃到崔,成為齊國大夫生崔穆伯,惠公去世后,高固,國佐,怕受他脅迫,將其驅逐出國,崔杼出奔到衛國,后返齊。前548年,因庄公與其妻棠姜私通、並且將賜予自己的帽子贈與他人,便聯合棠無咎殺庄公,立庄公弟杵臼(景公)為君,自己為右相。

前546年,其子崔成等互相爭權,家族發生內訌,左相慶封乘機攻滅崔氏,他上吊自殺,屍體為景公戮曝。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娶姜

東郭姜,本是齊國棠公的妻子、東郭偃的姐姐。而東郭偃,是崔杼的家臣。
棠公死,東郭偃為崔杼駕車去弔唁。崔杼看到東郭姜很美,便見色起淫心,不顧占卜不利的忠告,是讓東郭偃為他娶了過來。

弒君

公元前548年,齊莊公與崔杼之妻東郭姜通姦,多次去崔杼家,還把崔杼的帽子賞給別人。庄公的侍從說:“不可。”齊莊公說:“不用崔子的帽子,難道就沒有帽子了?”
崔杼大怒,借庄公伐晉,想與晉國合謀襲庄公但未得機會。庄公曾鞭笞宦官賈舉,賈舉又被任為內侍,替崔杼尋找庄公的漏隙。
五月,莒國國君朝見齊君,庄公在甲戌日宴請莒君。崔杼謊稱有病不上朝。
乙亥,庄公探望崔杼,但意在其妻東郭姜,故接著調戲東郭姜。東郭姜入室,與崔杼一起把門關上不出,齊莊公抱柱唱歌。這時賈舉把庄公的侍從武士攔在外面而自己進入院子,把院門關上。崔杼的徒眾手執兵器一擁而上。庄公請求和解,眾人不答應,庄公又請求盟誓定約,眾人也不答應,庄公於是請求到宗廟自殺,眾人仍不答應。大家說:“君之臣杼疾病,不能聽命。近於公宮。陪臣爭趣有淫者,不知二命。”庄公跳牆想逃跑,被射中大腿,反墜牆裡,被殺。
上大夫晏嬰在崔杼家門口喊說:“君主為社稷而死,我也為君主而死;君主為社稷而逃亡,我也為君主而逃亡。如果他是為了自己的錯誤而死而逃亡,又不是他的親寵之臣,誰願意這樣去作?”門開后,晏嬰進去,枕在屍首上大哭。又起來跳了三次后,出去。旁人對崔杼說:“一定要殺晏嬰。”崔杼說:“民眾對他有期許,放過他可以得到民心。”

殺史

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齊國太史公如實記載了這件事,崔杼大怒,殺了太史。太史的兩個弟弟太史仲和太史叔也如實記載,都被崔杼殺了。崔杼告訴太史第三個弟弟太史季說“你三個哥哥都死了啊,你難道不怕死嗎?你還是按我的要求:把庄公之死寫成得暴病而死來寫吧”,太史季正色回答“據事直書,是史官的職責,失職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這件事,遲早會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寫,也掩蓋不了你的罪責,反而成為千古笑柄”。崔杼無話可說,只得放了他。太史季走出來,正遇到南史氏執簡而來,南史氏以為他也被殺了,是來繼續實寫這事的。
杼齊惠公時為正卿。惠公死,為高氏、國氏所逐,出奔衛國。后返齊,靈公時曾率軍伐鄭、秦、魯、莒等國。靈公病危,迎立故太子光,即齊莊公,殺太傅高厚。前548年,因庄公與其妻棠姜私通,怒而殺庄公,立柞臼為君,即齊景公,自己為右相。兩年後,其子崔成等互相爭權,家族發生內訌,左相慶封乘機攻滅崔氏,他上吊自殺,屍體後為景公戮曝。他在齊執政二三十年,當國秉政,驕橫異常,先後立庄公、景公,在朝中大肆殺戮,造成齊國政局動蕩。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繼室棠姜曾多次與齊莊公(呂光)通姦
長子崔成在內訌中被慶封殺死
次子崔強在內訌中被慶封殺死
第三子崔明繼室東郭姜所生,後來出奔魯國

軼事典故


秉筆直書

春秋時,齊莊公名光與大臣崔杼的妻子私通。崔杼知道后,便設計殺了庄公,立庄公的異母弟杵臼為君,是為景公。崔杼也自封為相國,飛揚跋扈、專斷朝政。但他對弒君之罪十分惶恐,特別是擔心被史官記錄在史冊上,留下千古罵名。於是他下令將專管記載史事的太史伯找來,說道:“昏君已死,你就寫他是患病而亡。如果你按我說的意思寫,我一定厚待於你,如若不然,可別怪我不客氣!”說罷,崔杼拔劍在手,殺氣逼人。齊太史抬頭看了看崔杼,不慌不忙地拿起竹簡,提筆而書。書罷,他將竹簡遞給崔杼。崔杼接過竹簡一看,上面赫然寫著“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崔杼大怒,揮劍殺了太史伯。按當時的慣例,史官是世襲的。於是,崔杼又召來太史的二弟太史仲說道:“你哥哥竟然不聽我的命令,我已處決了他,今後由你來接任太史之職。你就寫庄公是病死的,不然,那就是你的下場。”他指著太史的屍體,惡狠狠地說。他滿心以為太史仲會懾於他的淫威而從命的。可是只見太史仲冷靜地攤開竹簡,提筆寫道“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崔杼怒不可遏,又拔劍殺了太史仲。接著他又將太史的三弟太史叔召來,兇狠地說:“你兩個哥哥都已經死了,難道你也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嗎?如果改變寫法,還能有一條活路。”但太史叔平靜地回答:“按照事實秉筆直書,是史家的天職。與其失職,還不如去死。”結果還是在竹簡上照直而書。崔杼被氣得七竅生煙,咬牙切齒,把太史的三弟碎屍萬段,令太史季補缺。太史季把竹簡攤開來遞給崔杼,崔杼一看,依舊是那幾個字,嘆息一聲,讓太史季退下。齊國的另一個史官南史氏聽說太史兄弟皆被殺害,抱著竹簡急匆匆趕來,要前赴後繼,接替太史兄弟將崔杼的罪狀記載史冊,見太史季已經據實記載,才返回去。於是史書上便留下了這樣的話:“周靈王二十四年,齊莊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弒齊莊公光於其府……”。終於將崔杼的惡行真實地記錄下來,為後世留下了確鑿可信的歷史資料。而齊太史兄弟不畏強暴,前仆後繼,秉筆直書的義舉也永載史冊,為歷代所傳誦。

史籍記載


《春秋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史記·齊太公世家》

人物爭議


史書爭議

1、《春秋》經文:宣公十年夏己巳,齊侯元卒。齊崔氏出奔衛。時為公元前599年。
2、襄公二十五年,春,齊崔杼帥師伐我北鄙。夏五月乙亥,齊崔杼弒其君光。時為公元前548年。
距今相隔五十一年,若宣公十年崔氏為崔杼,則年齡不可能很大,不至於被高氏、國氏所驅逐,且若崔杼公元前599年就是正卿,那麼至少30至40歲,時隔51年,又再次伐魯國、弒君。不合常理,以70至80高齡率領軍隊和弒君,更不合常理。
所以宣公十年的崔氏是《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記載的“夏四月戊辰,晉侯、宋公、齊國歸父、崔夭、秦小子憖次於城濮”的崔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