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綜合症
學者綜合症
學徠者綜合症(Savant-Syndrome)是指有認知障礙,但在某一方面,如對某種藝術或學術,卻有超乎常人的能力的人。自閉症患者中只有10%是學者綜合症,他們在一些特殊測試中常常勝於常人,被稱為白痴天才。
Kim Peek 電影雨人的原型 具有超常的記憶力
他們的IQ大部分低於70,但在一些特殊測試中卻遠勝於常人,故俗稱為白痴天才(Idiot Savant)。他們的天賦有多種不同的形式,有演奏樂器、繪畫、記憶、計算及日曆運算能力。美國電影《雨人》中的“雨人”就是一個典型的學者綜合症,他對數字的計算能力和記憶力非常驚人。說起自閉症,許多人都將其與天才聯繫在一起,比如奧斯卡影片《雨人》中的主人公。[2]其實,自閉症者並不一定就是超出常人的天才,自閉患者中有10%是學者綜合症(故稱自閉學者,Autistic savant),大腦損傷患者中則約1/2000的機率。(50% 自閉症患者, 50%大腦損傷患者)。他們的IQ大部分低於70,但在一些特殊測試中卻遠勝於常人,故俗稱為白痴天才(Idiot Savant)。他們的天賦有多種不同的形式,有演奏樂器、繪畫、記憶、計算及日曆運算能力。此外,自閉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痛苦,往往是常人無法承受的
最初提出“學者綜合症”的人是美國威斯康星醫學院的精神科醫生Darold Treffert。他認為,學者綜合症是指個人存在嚴重的認知障礙、自閉症或者其他心理疾病,但卻擁有與他的障礙全然相對的,甚至十分驚人的心理運作能力,比如“過目不忘”、口算能力超強或超強藝術創造力等等。
徠Treffert認為,在學者綜合症的患者中,有50%的人都會受到自閉症的困擾,而另外的50%則具有智障或其他腦損傷的特徵。根據這兩個特徵,他也將“學者綜合症”分為了“智障學者”和“自閉學者”。
“智障學者”(Idiot Savant)一詞最早是由唐氏綜合症的發現者Langdon Down所使用的,不過人家當時可不是歧視這些人,因為Idiot這詞在那會兒僅僅指在社會生活上無法承擔責任的人。不過最近幾年因為Idiot這詞增加了不少負面意義,所以就以“智障學者”來代替了。《異次元殺陣》里的智障數學天才就是這類患者的典型例子。
而“自閉學者”則是指一些患有自閉症的人,他們可能會具有極強的數字記憶能力、美術或音樂等特殊能力。不過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的自閉患者都是“自閉學者”,也並非所有的“學者綜合症”患者患有自閉症。
關於“學者綜合症”的成因至今也沒有定論,比較流行的一種說法是“左腦損傷假說”。也就是說,患者大腦的左半球,也就是“負責”進行社交的這一邊所遭受的損傷,會引起右腦半球,也就是“處理”資訊的這一邊異常的發達。
在“學者綜合症”的患者中,男性的比例要大大高於女性。對於這個現象,美國哈佛大學的神經科醫師Geschwind認為,由於大腦的左半球發育的比右半球較慢,所以在孕期也就會有更多的可能受損。而對於男性胎兒來說,血液中的睾丸酮會延緩神經生長,並有很大機會損傷左半球。在對一些學者綜合症患者的斷層造影時也發現,他們右腦半球的血流量的確比常人有所增加。
電影《雨人》里由達斯汀·霍夫曼演的角色“雷蒙”的原型。
這包括日曆的推算,以及一些其他重複算式的計算等等。在1789年,有“美國精神醫學之父”稱呼的Benjamin Rush,描述了一位具有閃電般快速計算能力的Fowler先生,當問他活了70年17天又12個小時的人總共活了多少秒鐘,富勒花了一分半鐘就得出正確的答案:2210500800秒——他甚至把其中17個閏年都考慮進去了。
萊斯利·萊姆克是美國著名演奏家。14歲那年,他首次聽到柴可夫斯基第一鋼琴協奏曲,幾小時后就把這首曲子毫無錯誤地彈出來。他從來沒有學過琴,也沒上過一堂課。他眼睛失明,發育失常,患有腦性麻痹。萊姆克已在世界各地演奏演唱數千首曲子,還會即席演奏及創作新曲。
在中國,中國殘疾人藝術團的終身指揮舟舟患有第21對染色體綜合征,屬於重度弱智,大量腦細胞壞死,智商只有健全人的30%。但在音樂方面的天賦使他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受邀在紐約卡內基音樂大廳演出的殘疾人,已成功指揮了200多場國內外交響樂隊的演出。
著名的蘇格蘭畫家理查德·瓦洛患有自閉症,從17歲開始展覽畫作,撒切爾夫人等政界名流都藏有他的作品。倫敦一位藝術教授看了他童年的油蠟筆畫作后,贊其為“了不起的珍品,同時具有機械工人的準確和詩人的眼光”。
《最強大腦》周瑋
周瑋出生6個月時,因抽搐被縣醫院診斷為“佝僂病”;兩歲被省兒童醫院診斷為腦癱;3歲被北京協和醫院確診為“頑固性低血糖及智力發育低下”。
但他卻表現出驚人的數學天賦。他能自己推導等差數列,對自然數的高次冪運算、兩位數、三位數以及四位數之間的相乘,高位數的開平方、開立方、循環小數化分數都能迅速給出準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