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綠頂亞馬遜鸚鵡

青綠頂亞馬遜鸚鵡

青綠頂亞馬遜鸚鵡(學名:Amazona aestiva)是典型的攀禽,對趾型足,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鳥喙強勁有力,可以食用硬殼果。羽色鮮艷,外表帥氣。羽毛大部分是綠色。眼睛虹膜桔色。頭冠、眼喙之間和大腿處分佈有黃色。在翅膀的轉折處有少許紅色點綴,羽毛邊緣呈黃綠色。翅膀的飛羽和翼角都泛紫光藍色。

棲息於森林、棕櫚樹林、開闊的平原以及林地、農耕區等。通常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主要的食物為水果、漿果、種子、堅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分佈於巴西、玻利維亞、巴拉圭和阿根廷等地。

外形特徵


青綠頂亞馬遜鸚鵡
青綠頂亞馬遜鸚鵡
青綠頂亞馬遜鸚鵡體長38cm,有二個亞種。指名亞種體重375-450g;黃翼亞種體重400-500g 。外表靚麗,鸚鵡身體主要呈綠色,綠色的羽毛邊緣為深綠色。頭部前額呈明亮的藍色,頭冠處藍白兩色羽毛交錯出現。耳部、面頰和頭頂隨意地分佈著黃色。翅膀彎曲的前端部分有著紅、黃色的羽毛分佈;主要飛行羽和覆羽為綠色,尖端為藍紫色;次要覆羽中間會有紅色的羽毛;尾巴為綠色,尖端黃綠色。鳥喙為灰黑色,虹膜為桔色。

生活習性


棲息於森林、棕櫚樹林、開闊的平原以及林地、農耕區等。通常都是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大部分白天被人看見的時候不是在覓食,就是在高枝上休憩,這時候非常安靜,個性並不算太膽小,可以在有限度的距離之內接近觀察;如果發現危險的時候,會發出非常尖銳刺耳的鳴叫然後飛走。在飛行的時候相當吵雜;偶爾在傍晚棲息的樹木附近會聚集數量很多的族群。也有遷移的習性。遷移的地點則視食物充足與否來決定;偶爾會造訪農耕區、果園以及牧場等地,造成農作物相當大的損壞。
主要的食物為水果、漿果、種子、堅果、花朵以及植物嫩芽等。偶爾也會以農耕區的穀類和作物為食。
是較常見的亞馬遜鸚鵡之一,卓越說話能力及美麗的外表常受人們青睞,是很適合作為家庭寵物鳥的亞馬遜鸚鵡,這種鸚鵡不像其它黃頭系的亞馬遜鸚鵡有侵略性。

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巴拉圭。青綠頂亞馬遜鸚鵡分佈於巴西的許多地區,黃翼亞馬遜鸚鵡則分佈於玻利維亞北部、巴拉圭、阿根廷北部及巴西部分地區。

繁殖方式


在野外的繁殖季為10月到隔年3月,一次約會產下3到4枚卵,有時候也會高達5枚,但是並不是每枚都會順利孵化,孵化期間為28到30天,雛鳥羽毛長成約50-60天左右,后可以出窩活動。
人工飼養的青綠頂亞馬遜很快可適應新環境,在早晨及傍晚特別會發出刺耳的尖叫聲,喜愛洗澡;若當寵物鳥,公鳥性成熟可能會有攻擊性(約在 5-12歲時),若發生則需多加細心注意多與互動來改善。
國際間人工繁殖出來的數量很多,在亞馬遜鸚鵡中是最普遍繁殖的種類,也是比較容易繁殖的亞馬遜鸚鵡之一,但主要還是野生鳥多的關係,繁殖期間應給予充分的私密性,因為成鳥在繁殖期時領域性與侵略性強,親鳥過度肥胖易產無受精的蛋,一窩約產3-4顆蛋,孵化期約28天,羽毛長成8-10星期。

亞種分化


1. 青綠頂亞馬遜鸚鵡指名亞種(學名:Amazona a. aestiva)
2.黃翼藍頂亞馬遜鸚鵡(學名:Amazona a. xanthopteryx)
一般來說,黃翼亞馬遜鸚鵡體型比青綠頂亞馬遜鸚鵡指名亞種略大,價位也較高。

種群現狀


青綠頂亞馬遜鸚鵡僅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每年就從阿根廷出口4萬多隻野生鳥,過去幾十年其數量甚至比中南美洲所有被走私或出口的亞馬遜鸚鵡總合還多,是最常被走私與盜捕出口的亞馬遜鸚鵡;它們多棲息在多樹的開放林地內、熱帶稀樹草原、棕櫚樹林等地區,大多在海拔1600m以下的低地活動,但廣佈於巴西高原內,有時會接近有人類居住的區域,通常成對或數十隻一起活動覓食,飛行時會叫出響亮難聽的叫聲,偶爾會在農場覓食而造成農作物的破壞。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ver 3.1 2009年瀕危物種——低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