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祥輝

潘祥輝

潘祥輝,男,江西黎川人,博士,現為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目錄

正文


潘祥輝,男,江西黎川人,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博士后,浙江傳媒學院副教授,浙江省之江青年社科學者,浙江省政治學會理事。主要從事媒介制度變遷,媒介社會學以及政治傳播學研究。
《媒介演化論-歷史制度主義視野下的中國媒介制度變遷研究》在新聞傳播學術界首次引入了歷史制度主義的理論分析框架,從長時段考察中國媒介制度變遷的軌跡、邏輯與演化動力,構築了媒介制度變遷的“四維模型”;“科層制與政治傳播四部曲”《帝國悖論:官僚科層制與秦漢帝國的政治傳播》、《社會主義國家傳播失靈現象的組織社會學分析--以中國及前蘇聯為例》、《蘇聯解體的傳播失靈因素--兼駁蘇聯解體的輿論失控說》以及《去科層化:網際網路在中國政治傳播中的功能再考察》考察了帝制與社會主義體制下政治傳播的特點。在學術界首次提出了“傳播失靈”(Communication failure)的概念,並從傳播失靈的角度探討了威權體制下政治治理的難題。除“傳播失靈”外,本人還在相關論文中提出了“去科層化”、“傳播個人主義”、“信息貨幣”以及“無障礙傳播”等概念。傳播失靈理論對於打通傳播學與其他社會科學的融合大有裨益。
目前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一項,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課題,廣電總局課題各一項,主持民政部課題一項,主持浙江省社科規劃項目和杭州市社科規劃重點課題各一項。目前已出版有《媒介演化論:歷史制度主義視野下的中國媒介制度變遷研究》一書。在《中國傳媒報告》、《現代傳播》等相關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多篇。《媒介演化論》一書曾獲得浙江省傳播學會2009學術成果一等獎,浙江省高校科研成果獎三等獎;論文《論媒介技術作用於媒介制度變遷的機制》獲2009年中國傳播學年會及第三屆全球傳播論壇“優秀論文獎”。曾先後參加過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主辦的多個傳播學理論與方法暑期班或研修班;2010年1-2月曾赴香港中文大學短期訪學,參加第三屆香港中文大學傳播學者訪問計劃;2011年3月,赴香港城市大學參加第四屆大陸青年傳播學者訪學計劃。2011年4-8月,先後在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新華社浙江分社掛職鍛煉。任新華社中國網事多媒體創意策劃中心主任助理;
著作:
1.獨著:《媒介演化論—歷史制度主義視野下的中國媒介制度變遷研究》,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
2.參編:《文化產業經營通論》(邵培仁主編),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年4月;
3參編:《傳播與文化教程》,(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庄曉東主編),人民出版社,2008年7月;
4.副主編:《現代應用寫作實訓》(徐秋兒主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近年發表的論文:
1.《論中國語境下的危機事件與媒介制度變遷的內在關聯---以汶川地震和群體性事件為例》,《傳播與社會學刊》(香港中文大學主辦),2011年第14期,頁33-70.
2《社會主義國家“傳播失靈”現象的組織社會學分析—以中國及前蘇聯為例》,《新聞學研究》(台灣政治大學主辦)第108期,頁269-306;
3. 《論中國媒介傳統對中國媒介制度變遷的隱形規制》,《浙江傳媒學院》2010年第1期,《新聞與傳播》(人大複印資料)2010年第6期全文轉載;
4《政府理性、政治權力聚散與中國媒介制度的變遷》,《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新聞與傳播》(人大複印資料)2010年第11期全文轉載;
5.《去科層化:網際網路在中國政治傳播中的功能再考察》,《浙江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新聞與傳播》人大複印資料2011年第5期全文轉載;《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11年第2期轉載;《學術界》2011年第3期轉摘;
6.《論中國媒介轉型中的潛規則及其制度根源》,《現代傳播》,2010年第2期。
7.《論媒介技術演化作用於媒介制度變遷的機制》,《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
8.《中國傳媒業改制的邏輯與困境—從《中華新聞報》的停刊說起》,《當代傳播》,2010年第2期
9.《國際體系作用於中國媒介制度變遷的途徑與機制》,《杭州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10.《浙江傳媒業60年轉型的制度經濟學分析》《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
11.《探究中國媒介制度變遷的演化邏輯——一種博弈論的視角》,《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3期
12.《中國媒介制度變遷與社會變遷的關聯和互動》,《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1期(第12卷第1期)
13.《植入式廣告與媒介尋租的楚河漢界》,《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6期轉摘。
14.《帝國悖論:官僚科層制與秦漢王朝的政治傳播》,《中國傳媒報告》2010年第2期,《China Media Research》2010年第4期全文轉載。
15.《中國媒介制度變遷的動力機制與四維模型》,《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
16.《媒體曝光行人違章折射的法治困境》,《當代傳播》2009年第1期
17.《儒家文化圈與東亞媒體的傳播特質淺析》,《中國傳媒報告》2009年第2期。
18.《論媒介制度的效率競爭與中國媒介的變遷與演化—以1840-1949年間新聞史為例》,《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9年第4期。
19.《從生態學視角解讀西方政治傳播的生態鏈》《新聞界》2009年第3期。
20.《論政治傳播三大生態規律》,《當代傳播》2009年第5期。
21.《網路造謠與言論自由的邊界》,《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
22.《電視購物與媒體徵婚的風險分析》,《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
23.《制度創新與浙江傳媒業的變遷》,《新聞愛好者》2009年第12期。
24.《中國媒介語境下的突發災難事件與傳播學理論的檢視與思考》,《浙江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4期;
25.《媒體議程與中國社會變遷----30年來中國媒介推動社會變革的十大事件回顧》,《中國傳媒報告》2008年第4期;
26.《危機傳播推動中國媒介制度的變遷——從汶川地震看危機事件與媒介制度創新的內在關聯》,《現代傳播》2008年第4期;
27.《論全球化語境下中國電影的跨文化傳播策略》《浙江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
28.《論媒介地理學的發展歷程與學科建構》,《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06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06年第3期全文轉載;
29.《新聞媒體方言言說的社會成本分析》,《現代傳播》2005年第2期;
30.《走齣電視娛樂節目庸俗化的困境》,《光明日報》理論版2006年2月10日,《新華月報》2006年第3期全文轉載;
31. 潘祥輝:《合作共贏:社會組織與媒體的互動模式研究》,《杭州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第2期;
32.潘祥輝:《從社會生物學視角看媒介制度的演化機制》,《南京社會科學》2011年第2期;
33.李東曉、潘祥輝:《無障礙傳播:歷史、現狀與理論框架》,《中國傳媒報告》2011年第2期;
34.潘祥輝:《論作為“軟規則”的媒介意識形態及其制度功能》,《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1年第2期;
35.潘祥輝:《同病同源:醫改、教改與傳媒改革的比較制度分析》,《社會科學論壇》2011年第11期;
36.潘祥輝:《論蘇聯解體中的傳播失靈因素---兼駁蘇聯解體的輿論失控說》,《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1年第5期。
37.潘祥輝:《傳播個人主義:自媒體革命的政治社會學解讀》,《當代傳播》201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