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學院

省屬本科院校

池州學院是安徽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中國唯一的一個全徽派建築風格的高校,建有安徽省高校唯一的開路電視台,入選數據中國“百校工程”項目院校。

學校始建於1977年,始為安徽勞動大學池州地區專科班,1980年,更名為池州師範專科學校;1999年,原池州工業學校併入,2002年,原安徽省經貿學校併入;2007年,升格為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定名為池州學院。2019年,學校正式被納入安徽省省級碩士立項建設單位。

據2019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佔地1959畝,校舍面積36.77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3453.87萬元;專任教師698人,其中正高職稱66人、副高職稱163人,博士、碩士學位611人;全日制在校生15815人;學校現有13個教學科研單位,本科專業57個

歷史沿革


學院最早追溯於1917年創辦的“池州師範學校”(1920年,省立第七師範學校)。
1977年,文革後為貫徹安徽省1977年高等學校學校招生工作會議精神,恢復升學考試製度。政府與池州師範學校合署成立“安徽勞動大學池州專科”。
1979年,更名為“安徽師範大學池州專科”。
1980年,池州師範學校與安徽師範大學池州專科合併升格為“池州師範專科學校”。
1982年,池州師範專科學校與池州師範學校分立辦學,池州師範學校獨立辦學。
校園風光
校園風光
1999年,池州工業學校併入池州師範專科學校。
2002年,安徽省經貿學校併入池州師範專科學校。
2004年8月,安徽省教育廳與池州市政府簽訂了《安徽省教育廳、池州市人民政府共建池州師專、籌建池州學院協議》。
2006年底,安徽省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以高票通過池州師專升格為普通本科院校“池州學院”。
2007年1月,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為升格為省屬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池州學院”。
2008年9月,學校部分搬遷到池州市東南教育園區大學城。
2010年3月,信息傳媒系、物理與機電工程系遷入新校區。
2012年4月,化學與食品科學系搬遷入新校區,同時完成整體置換校區工作。
2017年,學校與中科曙光公司進行深度產教融合的基礎之上,成立了安徽省首個大數據學院。
2018年1月,池州學院入選為數據中國“百校工程”項目院校。
2019年,學校進入安徽省新增碩士學位授予單位擬立項建設名單。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據2019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開設13個教學科研單位,本科專業57個。
2018年3月,學校新增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代碼:080910T)、工程造價(專業代碼:120105)與物流管理(專業代碼:120601)3個本科專業。
院系專業
旅遊與歷史文化學院旅遊管理、酒店管理、歷史學(師範類)、文化產業管理
商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電子商務、財務管理、審計學
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應用化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材料化學
資源環境學院地理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測繪工程、環境工程
機電工程學院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微電子科學與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音樂與教育學院學前教育、應用心理學、音樂學
體育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體育旅遊方向)、休閑體育
外國語學院英語教育(師範)、商務英語、法語、朝鮮語
文學與傳媒學院漢語言文學(師範、高級文秘方向)、漢語國際教育、廣播電視編導、廣告學、動畫、網路與新媒體、秘書學
管理與法學院房地產開發與管理、土地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知識產權
數學與計算機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應用統計學、經濟統計學、網路工程
美術與設計學院美術學(師範類)、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
大數據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雲計算方向)、統計學(大數據方向)

學科體系

據2016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省級重點學科1個。
省級重點學科:專門史

師資隊伍

據2019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現有專任教師698人,其中正高職稱66人、副高職稱163人,博士、碩士學位611人;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人,省級教學名師10人,省級教壇新秀16人;省級教學團隊8個。
省級教學名師李鐵范,陽光寧、陸林、何根海、項桂娥、汪新、劉光明、胡文海
省級教壇新秀湯文益、吳自愛、黃國萍、陳鑫、周愷、何小青、朱子春、譚甲文
省級教學團隊
團隊名稱帶頭人獲評年份
教師教育類課程教學團隊吳小貽2010年
基礎英語教學團隊方瑞芬2013年
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團隊楊小紅2014年
翻譯理論與實踐本科教學團隊汪東萍2015年

人才培養

•質量工程
池州學院
池州學院
據2019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國家級特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省級特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專業)14個,省級新專業建設點6個,省級精品課程19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11門,獲省級教學成果獎9項。據2019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建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省級示範實驗實訓中心4個,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10個,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6個,省級應用型教師教學能力發展中心1個。獲批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410項,其中,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145項。
國家級特色專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應用化學
省級特色專業應用化學、歷史學、土地資源管理、英語
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漢語言文學、英語、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統計學類、學前教育、測繪工程、廣播電視編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
省級新專業建設點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視覺傳達設計、學前教育、網路工程、知識產權
省級精品課程古代漢語、基礎英語、高分子化學、馬克思主義原著選讀、中國近現代史、現代漢語、分析化學、英語寫作、無機化學、微積分模塊教程、現代教育技術、電子商務概論、民法學、土地法學
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程環境科學、土地法學、教育學、古代漢語、英語教學法、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分析化學、有機化學、歷史課程與教學論、微觀經濟學、微積分模塊選學、中國古代文學
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池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省級示範實驗實訓中心化學材料與工程實驗實訓中心、學研用一體化IT人才示範實習實訓中心、數字媒體實驗中心
省級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化工類校企合作實踐教育基地、化學與材料創新實踐基地、水處理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經濟管理類專業校企合作創新實踐基地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旅遊管理
省級卓越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旅遊管理省級質量工程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建設、卓越城鎮學前教師“三位一體”協同培養改革與創新計劃、應用型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省級“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點專業
省級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化工虛擬模擬實驗實訓中心
● 學生成績
據2019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近三年來,學生在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廣告設計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大賽等國家級、省級學科專業競賽中獲獎462項次。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19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建有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池州學院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校企共建省級重點實驗室1個,市級工程研究中心1個,建有博士后流動站點1個。校級研究中心20個。
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皖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
省級研究中心:資源環境與旅遊發展研究中心
校級研究中心:池州儺文化研究中心、資源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非金屬材料研究中心、池州生態經濟與旅遊發展研究中心、九華山佛文化研究中心、杏花村文化研究中心、皖南詩學研究中心、教育科學研究中心、應用型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皖南農業歷史與農村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物聯網應用技術研究中心、皖江城市發展研究中心、應用化學研究中心、新能源與節能技術研究中心、先進材料製備與成形技術工程研究中心、女性與性別文化研究中心、鄉村發展與法制研究中心、區域產業經濟創新研究中心、通俗文學與張恨水研究中心、量子信息與光電信息科學技術交叉研究中心

科研成就

2012年至2014年,學校共承擔了省(廳)級以上科研項目189項,其中國家社科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9項、省廳級項目180項;橫向項目22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15篇,其中被SCI、EI收錄112篇,CSSCI、CSCD收錄200篇;出版著作、教材50餘部;獲批國家專利44項。獲廳級以上科研獎勵30項。
據2019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近三年來,獲批國家社科和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省(廳)級以上科研項目125項,獲省廳級以上科研獎勵52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1029篇,其中被SCI、EI收錄83篇,SSCI、CSCD收錄154篇;出版著作(教材)50餘部;獲批國家專利60餘項。2018年,學校榮獲安徽省社會科學獎一等獎。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校園景觀
校園景觀
據2019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圖書館紙質圖書137.19萬冊,電子圖書80.45萬冊,中外文電子期刊1.8萬種,中外文紙質期刊近2000種,並與國內外50餘所高教館和學術機構建立了資料交換關係。古籍文獻主要收藏《四庫全書》、《四部備要》等,特色文獻資料有《大藏經》、《中國佛教學術全刊》、《禪宗全書》、《宋藏遺珍》、《太虛大師全書》、《民俗曲藝》等儺文化、佛文化方面研究資料。
電子文獻資源擁有:讀秀中文搜索、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世紀期刊)、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資料庫、博西外文電子圖書、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資料庫、中國重要報紙全文資料庫、中國年鑒全文資料庫、中國工具書網路出版總庫、中國高等教育期刊文獻總庫、中國精品科普期刊文獻庫、中國精品文藝作品期刊文獻庫、中國黨建期刊文獻總庫、超星數字圖書館、萬方數據資源系統、CALLS電子教學參考書資料庫、EBSCO外文期刊資料庫以及各種實用學習光碟和隨書附贈光碟等;安徽省高校數字圖書館共享資源有:讀秀學術搜索、高校課程資源共享平台、非書資料資源中心、職業全能培訓庫、方略學科導航、e線圖情、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外文文獻、法律法規等。
● 學術期刊
學報
主要刊發哲學、政治、法律、經濟、歷史與社會學、語言文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地理與環境科學、物理學、化學、文化、藝術、教育心理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等方面的學術論文;特色欄目有九華山佛文化、貴池儺文化、杏花村文化、池州生態與旅遊文化、皖南民俗文化等。
《池州學院學報》先後被評為“安徽省優秀高校學報”、“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九華山佛文化研究”欄目多次被評為“全國地方高校學報優秀欄目”。

學術交流

據2019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先後與韓國、美國、加拿大、馬來西亞和台灣地區10餘所高校建立交流合作關係,其中,與台灣實踐大學、龍華科技大學等高校簽署了合作辦學框架協議;與韓國京仁教育大學、韓瑞大學結為姊妹院校。近3年來,新增與加拿大里賈納大學聯合開展“2+2”合作辦學、與愛爾蘭高威梅奧理工學院就酒店管理專業開展“3+1”合作辦學。積極與“一帶一路”國家高校建立合作與交流,與馬來西亞博特拉大學簽訂了交流合作協議,申報“一帶一路”雙百計劃項目。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校徽
校徽
該校徽以“池州學院”的英文縮寫字母“CZU”為主要設計元素構成一圓形的圖案。字母經變化組合構成一向上的人字形象,表達了學院“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整體圖案還構成“e”,為“教育”的英文首字母,表達了教書育人的含義。同時還似一電子軌跡的形象,寓意學校管理科學、循環往複、生生不息。
圓形的圖案,象徵學校的事業蒸蒸日上。開放的圖案,象徵學校立足池州、服務社會、面向未來。
整個圖案構圖簡潔明快、典雅大氣,富有時代氣息,有很強的可辨性和親和力,易於製作及在各種載體中使用。校標的顏色採用體現博大與科學,理智與永恆的藍色,體現了科學性與時代感。

精神文化

校訓
以孔子為師,以行知為友
校訓
校訓
校訓“以孔子為師,以行知為友”,是池州學院辦學理念、辦學目標、辦學特色和文化精神的集中表述,是學校勉勵師生積極進取、健康成長的格言。
“以孔子為師”,即傳承孔子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表現了學校注重從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孔子儒家教育思想中汲取智慧,做到古為今用,強調以“道”(人生理想)為目標,以“德”(德性教化)為依據,以“仁”(關愛奉獻)為依靠,以“藝”(文化專業學習)為內容。
“以行知為友”,即秉承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從求真、求實、求新、求活的教育理念中,尋求學校內涵發展、轉型發展、特色發展的教育啟示,推進學校改革創新。
“以孔子為師,以行知為友”校訓契合了學校的辦學實際,學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以生為本,注重博學重行,注重以用為先,注重傳承創新,充分體現了學校追求傳統與現代、理論與實踐、繼承與創新相結合的教育理念與大學精神。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位名單
黨委書記孫曉峰
黨委副書記、校長張立馳
黨委副書記崔國發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汪海
黨委委員、副校長王延壽、陽光寧、汪賢才
黨委委員、教務處(評建辦)處長黃海生
黨委委員、組織部部長(機關黨委書記)李恕宏
黨委委員、宣傳部(統戰部、文明辦、網信辦)部長胡兵
督導員董兆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