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川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銅川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
銅川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陝西銅川煤礦技工學校坐落在“耀瓷”之都,藥王故里,南臨古城西安,北接聖地延安。學校建於1955年元月1日,屬煤炭部直接創辦的第一批技工學校之一,1983年經煤炭部批准擴建為銅川礦務局安全培訓中心,1998年經省教委批准成立銅川市職業中專。學校行政科室設有校辦室、人事科、財務科、總務科、招生安置辦公室;教學科室設有教務科、實習科、培訓科、學生管理科;黨群部門設有黨委辦公室、工會、紀監委、團委。
學校佔地百餘畝,建築面積54890平方米,教職工278人,專任教師101人,其中高級職稱31人,中級職稱44人,本科以上學歷37人,在校學生3365人。建校50年來,開設過數控車銑、電工電子、微機、採煤、機電、化工、烹飪、美容美髮、服裝設計製作等專業56個,學歷教育培養技術人才15000餘人,短期職業技術培訓55000餘人。建有穩定的省內外畢業生就業安置網路,並形成了服務區域經濟建設、特色鮮明的機加工、電工電子、煤炭機械化、第三產業等四大專業群,其中車銑、電工電子、鉗焊專業已建設成為省級骨幹示範專業。學校建有15個實驗室、11個實習場地、7個生產實習車間和5個校外實習基地,各工種操作工位600多個,各類教學儀器、電教微機實習實驗設備先進,生活服務設施配套齊全,圖書資料10萬餘冊,固定資產2611萬元,其中教學儀器設備總值800多萬元。
學校規章制度健全,辦學成果顯著,校園環境幽雅,先後建成標準化實驗室、省級重點職業中專、國家重點技工學校、國家二級煤礦安全技術培訓中心、國家二級安全生產培訓基地、省級文明校園、陝西省再就業直屬培訓機構、陝西省勞動預備制定點培訓學校、陝西銅川對外勞務輸出培訓基地、陝西銅川煤炭職業技能鑒定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網路學院銅川教學中心等。目前,學校構建完成了職業中專教育、技工教育、安全技術培訓、職業技能鑒定和現代遠程教育等八大門類的中等職業教育培訓體系,形成了學歷教育與短期培訓並舉,職前教育與職后教育相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高等教育相溝通的多元化辦學格局,已成為銅川地區一所綜合型多功能職業教育培訓基地。
計劃經濟下,這所學校也曾幾度輝煌。它因辦學歷史長、實力較雄厚、教學質量高而聞名全國煤炭系統。畢業生遍布祖國西南和西北地區,其中十多名畢業生已成為局級以上領導幹部。但是在市場經濟大潮的衝擊下,學校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景氣也一度陷入低谷。1998年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成立后,積極改革辦學模式,靈活辦學機制,全面融入市場競爭,帶領全體教職員工改革創新、奮力開拓,迅速扭轉了學校工作的被動局面,整體工作全面進步,實現了學校的第二次創業,在五十年的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實施名牌戰略,拓寬學校發展空間
1998年學校制定了“創名牌、促招生、抓質量、保安置”的“四部曲”工作思路。在上級領導部門的支持下,學校積極申報,重點投入,強化管理,全面整改,辦學條件不斷完善,辦學水平逐年提升,六年來,學校已成功創建省級重點職業中專、國家級重點技工學校、省級文明校園等十餘項省級以上辦學成果,並成功引進中德技術合作項目。這些品牌已經轉換為新的生產力,有力的推動了學校的發展。
2、促進理論研討,統一發展思路
在發展的進程中,學校堅持深入進行職業教育的探索和研究,幾年來,學校撰寫的《抓住機遇、全面提高,唱好學校改革發展四部曲》、《中等職教滑坡的成因及其應對》等多篇論文在各類報刊雜誌發表,並在職業教育界引起強烈反響。在進行理論研究的同時,學校還藉助媒體的力量和自身宣傳,全方位展示學校的形象和辦學優勢,經過努力,學校的發展思路更加明確,知名度逐步提高。
3、提升教學質量,奠定立校之本
質量是立校之本。為了把學生培養成合格的技能人才,我們從四個方面入手,一是按照《關於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的決定》,加強教學量化質化考核。二是全面貫徹學校《關於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實施意見》,加強學生管理。三是在調整結構,充實力量的同時,加強師資培訓。近三年來,學校組織104人次參加了各類進修和培訓,有22名教師參加自學考試和函授進修。現在,全校101名專職教師中,中、高級職稱的人,占教師總數的74%,基本滿足了教學的需要。四是加大教學投入。六年來,先後投入近600萬元,充實完善辦學條件,美化校園環境,為提高質量創造了條件。
經過努力,學校教學質量明顯提高,近幾年學生的畢業率保持在98%以上,中級工技能鑒定合格率達到96%,學生良好的素質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好評。
4、轉換招生機制,擴大辦學規模
為了解決招生難、就業難的問題,我們首先確立了“以安置促招生,以招生促發展”的工作思路,在轉變招生機制,出台招生激勵政策的同時,學校重點加大畢業生安置力度。我們先後和北京、廣州、蘇州、西安、四川等百餘家企業聯繫,建立安置網路,2001年以來向長三角和珠三角工業園區安置畢業生1110人,安置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畢業生基本保持“零”儲存。學校的招生安置工作逐步步入良性循環軌道,2002年學校招生人數名列全省第二名,2003年,列全省第三名,學校被陝西省教育廳和省勞動保障廳雙雙評為職業教育先進集體。
5、調整專業結構,適應市場需求
為了適應市場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學校確立了“鞏固二產專業,延伸三產專業,開發一產專業”的專業發展方向。經過幾年提升,學校已形成具有自身優勢和特點的四大專業群。即:機加工專業群(數控機床、車工、銑工、鉗鉚、焊工)、電工電子專業群(機電一體化、電工電子、電子信息與計算機應用)、採煤專業群(綜合機械化採煤、綜合機械化掘進、地質測量、通風安全)、第三產業專業群(烹飪、美容美髮、服裝設計與製作、財會)。
另一方面,在抓好學制教育的同時,我們還加大安全技術培訓、再就業培訓、職工崗位技能培訓的力度,廣泛開展重點煤礦礦長、區隊長、特殊工種的培訓,下崗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1998年至2003年,短期職業技術培訓共完成29530 人,平均每年培訓4922人。充分發揮了學校資源的多功能作用。
經過六年多的艱苦努力,學校的辦學模式已經完成了由計劃經濟體制下面向行業向市場經濟體制下面向社會和市場辦學的歷史轉變。學校的面貌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整體工作有了較大推進,辦學實力有了全面提升,迎來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