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尼克森

2004年尼爾斯·穆勒執導電影

美國電影《刺殺尼克森》由尼爾斯·穆勒執導,等主演。影片講述1974年一名美國傢具推銷員為了實現自己的美國夢,劫持一架飛機企圖撞向白宮、行刺總統尼克松未果的驚天事件。

劇情簡介


刺殺尼克森
刺殺尼克森
塞繆爾·貝克是一個極不成功的辦公用品推銷員,他不善於與顧客交流,懼怕自己的工作,他厭惡一切形式的謊言,但又不得不例行公事地去投機、欺詐。他總想信點什麼,但信自己,還是信這周遭的世界?44歲的塞繆爾處於事業不順、家庭失和的漩渦中心,他想要改變,但沒有選擇。而在他的老闆傑克·瓊斯(傑克·湯普森 飾)的眼中,時任的理查德·尼克松總統才算是“史上最偉大的推銷員”,尼克松宣揚的最成功有效的推銷方式就是“信仰”,這位總統在當初首次參加競選時曾許諾要讓美國脫離越戰的泥潭,但當選后卻向越南增兵10萬,再次競選時他又許下了結束戰爭的諾言,但戰爭帶來的傷痕會由此結束嗎?
塞繆爾生活中的唯一亮點就是想和做汽車修理工的朋友邦尼(唐·奇德爾 飾)合夥開一個上門修理輪胎的小營生,他們需要貸款,而尼克松總統許諾推行的小額工業貸款計劃給他們的未來點燃了一絲希望。在等待貸款批複的八個星期中,貝克的內心世界因焦急而日漸崩潰,為了撫養三個孩子,在酒吧工作的妻子瑪麗不得不穿著超短裙以獲得更多的小費,而朋友邦尼因為是個黑人總是遭到顧客的責難與辱罵。
漫長等待的最終結果是:貸款落空,妻子離異,事業無望,夢想讓位於虛假的諾言。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公,貝克感覺無處發力,似乎有太多的不平需要去剷除,他覺得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生活,對於世人,好像如此的無關緊要,他要讓人們感覺到自己的存在。一天,貝克看到了一則新聞短片,說一個士兵偷了一架軍用直升機並輕易降落在了白宮的草坪上,播音員還添油加醋地評論說如果直升機想要撞進白宮是多麼的容易、多麼的可怕。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塞繆爾終於找到了一個讓世界無法忽視他的表達方式了:他準備劫持一架商用客機,然後撞向白宮,與那位最偉大的推銷員同歸於盡。

演員表


角色名演員名配音備註
Samuel J. Bicke西恩·潘
Marie Andersen Bicke娜奧米·沃茨
Bonny Simmons唐·錢德爾
Jack Jones傑克·湯普森
Tom Ford尼克·西塞
Richard Nixon理查德·尼克松

職員表


導演尼爾斯·穆勒
編劇尼爾斯·穆勒、Kevin Kennedy
製作人阿方索·卡隆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卡洛斯·卡隆、Doug Bernheim、亞歷山大·佩恩、Arnaud Duteil、Debra Grieco、Avram 'Butch' Kaplan、Kevin Kennedy、Jason Kliot、John Limotte、艾曼努爾·盧貝茲基、Kurt Mueller、Frida Torresblanco、Jorge Vergara、Joana Vicente、Kevin Kennedy
攝影艾曼努爾·盧貝茲基
剪輯Jay Lash Cassidy
原創音樂Steven M. Stern
藝術指導Lester Cohen
服裝設計Aggie Guerard Rodgers
副導演/助理導演Nandi Bowe、Stuart B. Hagen、Van Hayden、Staci Lamkin、Roland Manarin、Frank Simeone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刺殺尼克森
刺殺尼克森
1998年,尼爾斯穆勒寫了一個卅頁的電影劇本草稿,名叫【刺殺詹森】(TheAssassinationofLBJ),描述一個與妻小分居的男人,為了挽回妻子的信任與重建自己的經濟能力,而接下一份銷售員的新工作,他有對著錄音機講話的習慣;這個人最後因為自認被社會忽視,而意圖刺殺美國總統詹森,但是他的刺殺行動不但沒有引起太多注意,甚至沒有人知道他真正的目的為何。
完成草稿後,穆勒開始蒐集美國總統暗殺史的資料。他從洛杉磯公立圖書館借了十本相關書籍,其中一本書里有那麼薄薄的一章,介紹了一個名叫山姆畢克的人。那是穆勒頭一次知道美國歷史上有這麼一號人物。
看了內文介紹後,穆勒大為吃驚,因為山姆畢克與他筆下的主人翁,相似度可說是超過九成:畢克也與妻小分居,他也為了挽回妻子的信任並重建經濟能力而從事銷售工作,他在人生最後的一、兩個月里錄下自己說的話,並將錄音帶寄給包括大音樂家伯恩斯坦在內的幾個人;最重要的是,山姆畢克也是意圖行刺美國總統未遂,只不過他的行刺對象不是詹森,而是尼克森,而該刺殺行動則被淹沒在水門案的風暴中,未引起太多注意(也因此山姆畢克默默無聞,相關史料與研究也少得可憐)。
於是穆勒將原本設定的背景年代,從1964年延後到1974年;而原本的原創劇本,也成了有憑有據的真人實事。
穆勒原本就對從1963年甘迺迪遇刺身亡、到1974年尼克森辭職下台,這段被史家稱為「撼動美國體制的十年」、「美國失去純真的年代」相當感興趣,由於這段歷史始於甘迺迪被刺,因此穆勒將主角設定為行刺總統未遂的人。在改以山姆畢克為主角後,穆勒參考畢克的錄音帶內容謄本,一筆一劃勾勒出這個無名悲劇人物的人生最後一段歲月。除了適當保護當事人的隱私權(畢克的親友姓名皆經過更改,「山姆畢克」則為同音不同字),其餘如畢克申請創業貸款失敗、他對黑人政治組織-黑豹黨的推崇等等,都是真實情節,甚至連具有預言性質、今日看來令人毛骨悚然的以飛機衝撞白宮的刺殺計畫,都是千真萬確,絕無誇飾之處。畢克在飛機上的種種攻擊行為,是按照新聞報導和聯邦調查局的檔案還原真相,而片尾的報導片段,更是CBS與NBC的真實資料畫面。
可悲的是,在家庭與職場上被視為失敗者的畢克,連賭上性命的人生最後一擊都宣告失敗。他不僅在飛機尚未起飛前就被擊斃,一開始甚至沒有人明白他的真正動機,所有人都視整起事件為劫機未遂,直到華盛頓郵報的記者傑克安德森收到他的告白錄音帶,並整理做成報導,畢克的終極意圖才為人所知。
儘管畢克最後採取極端的暴力手段,但是他的許多反應,與一般小市民並無二致:當他覺得生活和社會出了問題,他指望總統解決;當他需要依據或是解答,他打開電視去尋找。從尼克森以降的美國甚至是全世界的總統,都是透過電視攝影機角逐大位、治理國家;直到今天為止,每個人民與他/她的領袖的關係,依舊是坐在客廳里的沙發上,透過電視建立起來的。腐敗的共和黨政權、師出無名並造成國內意見分歧的戰爭、甚至是涉嫌操弄總統大選,卅年前與卅年後竟然幾無分別。穆勒一再強調,本片腳本寫成於九一一事件、小布希擔任總統、小布希與高爾的大選爭議、以及二次波灣戰爭的多年以前,然而因為資金問題而遲至六年後才拍攝完成,反而讓本片意外成為映照前後兩個時代的一面鏡子,也讓觀者有了更切身、深切的感受。

幕後花絮

刺殺尼克森
刺殺尼克森
《誘惑我小媽》(Tadpole)編劇尼爾斯·穆勒的第一部導演作品,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1974年一名美國富商準備行刺總統尼克松未果的驚天事件:心計重重的美國富商,由於遭到總統的打壓,產生了行刺的念頭。《刺殺尼克松》由新任奧斯卡影帝西恩·潘與女星娜奧米·沃茨主演,將在影片里飾演主角夫妻,這是他們繼《21克》(21 Grams)后的第二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