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性

漢語詞語

本性,漢語詞語,拼音běn xìng,即天性,固有的性質或個性。

基本解釋


[Natural instincts;Natural character;Nature]
即天性,固有的性質或個性。本性本是不分善惡的,遇善則善,遇惡則惡,善惡不可分割,相互制約;善則順理,惡則違理,無記則可中和二者。孟子性善論是針對人性的優點而言的,違背了宇宙本源之理;荀子性惡論是針對人性的缺點而言的,同樣違背了宇宙本源之理。
本性難移
本性是動物和人或一切生物遺傳所既有的特性。一出生就具備的先天性。(如:餓了就要吃東西,想生存得更好,愛護幼代等。),後天形成的都不叫本性。

引證解釋


指固有的性質或個性。
1、荀子·性惡》:“然則禮義積偽者,豈人之本性也哉!”
2、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夫薑桂同地,辛在本性;文章由學,能在天資。”
3、宋范仲淹《依韻答提刑張太傅嘗新醞》:“大言出物表,本性還天真。”
4、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九七回:“這本是他數年的心病,一時急怒,迷了本性。”
5、曹禺雷雨》第二幕:“可是人家說一句,我就要聽一句,那是違背我的本性的。”

鏈接


本性難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