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山銘

北宋米芾創作的澄心堂紙本手行書卷

《研山銘》是北宋米芾創作的澄心堂紙本手行書卷,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研山銘》分三段:第一段為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紙書寫的三十九個行書大字;第二段為繪製的《研山圖》;第三段為米芾之子米友仁、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和清代書畫家陳浩的題跋。《研山銘》沉頓雄快,跌宕多姿,結字自由放達,不受前人法則的制約,抒發天趣。

《研山銘》是米芾書法精品中的代表作,也是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見的珍品。

作品內容


《研山銘》
《研山銘》
《研山銘》手卷分三段:
第一段是米芾用南唐澄心堂紙書寫的39個行書大字:“研山銘五色水浮崑崙潭在頂出黑雲掛龍怪爍電痕下震霆澤厚坤極變化闔道門寶晉山前軒書。”
第二段繪研山圖,上有篆書題款為:“寶晉齋研山圖不假雕飾,渾然天成。”“研山”是一塊山形硯台,在研山奇石圖的各部位,用隸書標明:“華蓋峰、月嚴、方壇、翠巒、玉筍下洞口、下洞三折通上洞、予嘗神遊於其間、龍池、遇天欲雨則津潤、滴水小許在池內、經旬不竭。”
第三段為米芾的兒子米友仁的行書題識:“右研山銘,先臣芾真跡,臣米友仁鑒定恭跋。”米芾外甥金代王庭筠的題跋:“鳥跡雀形,字意極古,變志萬狀,筆底有神,黃華老人王庭筠。”清代尤長筆法的書畫家陳浩題作雋永的跋尾:“《研山銘》為李後主舊物,米老平生好石,獲此一奇而銘,以傳之。宣其書跡之尤奇也,昔董思翁極崇仰米書,而微嫌其不淡然。米書之妙,在得勢如天馬行空,不可控勒,故獨能雄視千古,正不必徒從淡求之。落此卷則樸拙疏瘦,豈其得意時心手兩忘,偶然而得之耶,使思翁見之,當別說矣。乾隆戊子十一月,昌平陳浩題。”
鈐印有:內府書印(三次)、宣和、雙龍圓印、紹興,賈似道的“長”、“悅生”(兩次)、於騰、味腴軒、於騰私印、東海郯人、受麟(兩次)、受麟私印、飛卿、石禪莩子、石甫、湘石過眼。周於禮印、立崖、陳浩之印、七十四翁、夢德星庵、夢廬審定真跡、玉堂柯氏九思私印等23方。

創作背景


晚年的米芾得到了靈璧石,如獲至寶,這塊石頭的形狀呈山形,剛好可做墨池來研墨。米芾對其愛不釋手,他連續三天夜晚,抱著這塊靈壁石才能入睡。即便是這樣,米芾還是意猶未盡,這一夜,夜朗星稀,米芾揮毫潑墨,便留下《研山銘》。

作品鑒賞


用筆

研山銘局部欣賞
研山銘局部欣賞
《研山銘》與《虹縣詩》用力稍過和《多景樓》的頗顯急躁相比,此作以閑適縱逸的筆調顯示出對所藏研山倍加珍重的得意與自信,點畫如刀劈斧斫,氣勢如虹;粗者大筆如椽,幾成塊面,如“五、出、極、化”,細者勁似發條,彈槽欲出,如“怪、痕、震”。
《研山銘》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於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側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以幾十年集古字的渾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於天真自然,絕不矯揉造作。

結體

結字自由放達,信手天成,下筆揮灑縱橫,跌宕多姿,不受前人羈勒,傾側之中含穩重,一筆一劃都融合在作品的整體精神之中,字字因勢生形,字與字之間絕少連屬,數字間沒有明顯的遊絲映帶,卻能一氣貫通,顯得自然暢達。正是欹側之勢使上下、左右顧盼生情,險絕而生穩,收似欹反正之效。

布局

在章法布局上米芾借鑒運用了前人的技巧,打破局部的平稀和對稱,並以向左傾斜流動的態勢,形成一種行距間相互穿插的格局,在動態中求得總體的平衡。通篇時疏時穿,虛實相生,都在有意無意之間。從整體布局上看氣象蕭森,筆走龍蛇,在跳蕩的表象之下,有渾然的整體存在,給人以強烈的對比感,通篇給人以強烈的音樂節奏感、韻律感。

線條

《研山銘》書體修長,且每個字長短都有變化,沒有固定的尺寸,筆法遒媚,通觀全篇,其筆跡竟無一處雷同,行中帶草,筆勢連綿,沒有絲毫的飄忽之感,沉著穩重,並無粗澀橫野,在圓轉流美之中顯示出恣肆爛漫、欹側生姿的美韻。

作品評價


當代書畫鑒定家徐邦達:“米芾大行書《研山銘》卷,后附其子米友仁跋二行,確為絕世神品。大米、小米為真跡,王庭筠不敢說。《研山圖》待考,但肯定是宋代的。”

作品影響


從拍賣和商業的角度看,《研山銘》只是完成了中國書法拍賣史上的一次成功的運作;從藝術角度上看,《研山銘》是一件無與倫比的書法作品;從收藏角度看,《研山銘》是一件極具收藏價值的藏品。《研山銘》這樣具有如此豐富文化含量的作品,其價值絕不僅僅在於作品本身,由它從海外迴流,日益被大家所關注,到最終《研山銘》留在中國國內,為研究米芾書法提供了總要的依據和參考。從書法技法和藝術風貌上看《研山銘》已相當完備和成熟,無論是在當朝,還是現在米字影響都是巨大的。

歷史傳承


此手卷流傳有序,曾經入北宋、南宋宮廷。南宋理宗時,被右丞相賈似道收藏。遞傳到元代,被元代書畫鑒藏家柯九思收藏。清代雍正年間,被書畫鑒賞家、四川成都知府於騰收藏。及至近代,竟流落日本。
2002年12月7日,《研山銘》在觀復博物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文物局委託以2999萬人民幣以定向單人形式拍下,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重要展覽


2016年6月5日至2016年7月5日,《研山銘》在由文化部、財政部和國家文物局主辦的“文化遺產日特別展覽”活動中被展出。

作者簡介


米芾(1051—1107年),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號襄陽漫士,又號鹿門居士、海岳外史等。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曾任校書郎、書畫博士、禮部員外郎。善詩,工書法,擅篆、隸、楷、行、草等書體,長於臨摹古人書法,達到亂真的程度。傳世書法墨跡有:《向太后輓詞》、《蜀素帖》、《苕溪詩帖》、《拜中嶽命帖》、《虹縣詩卷》、《草書九帖》、《多景樓詩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