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漢字

鳥,漢語常用字,讀作niǎo或者diǎo,最早見於甲骨文,其本義為長尾飛禽,后引申為能飛的昆蟲、地名等。

字源演變


鳥,象形字。“鳥”字商代甲骨文一般作有喙、首、身、羽、足之形,體態各異,難以全部列出,僅舉有代表性數例。需要指出的是,古初鳥、隹同字,形音(並為舌音)義並近,后乃分化為二。故鳥例中有的字與“隹”無別;形聲字的形旁從鳥從隹並見。春秋時開始脫離象形性,向筆畫方向發展。戰國時字形頗亂,鳥形已被切割作幾部分,像《汗簡》、《四聲韻》所出,很難分析。《說文》據象形原則,用圓轉的線條規畫出一個簡約的鳥形輪廓。隸書“鳥”變形較大,誤將篆文字形中的尾羽與鳥爪合寫成“灬”,導致羽、爪的形象消失。楷書作“鳥”(繁體),是個記號字,簡化作“鳥”。簡體來自草書,是草書鳥的楷化。
字源演變
字源演變

詳細釋義


拼音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niǎo名詞古指尾羽長的飛禽。bird
飛鳥遺之音。——《易·小過》
我則鳴鳥不聞。——《書·君奭》
流有跳魚,岸有集鳥。——韓愈《鄆州溪堂詩》
春天聽見鳥嘯,秋天促織唱。——楊朔《漁笛》
今為脊椎動物的一綱。bird鳥類、候鳥、益鳥
能飛的昆蟲。丹鳥羞白鳥。丹鳥者,謂丹良也;白鳥者,謂閩蚋也。其謂之鳥何也?重其養者也。有翼者為鳥。——《大戴禮記·夏小正》
地名用字。
(武威郡)鸞鳥。——《漢書·地理志下》
熲復追擊於鸞鳥。——《後漢書·段熲傳》
古指南方朱鳥七宿。日中星鳥,以殷仲春。——《書·堯典》
diǎo名詞人、畜的雄性生殖器。(罵人的粗話)male genitalia大學士萬安老而陰瘺,徽人倪進賢以藥劑湯洗之,得為庶吉士,授御史。時人目為洗鳥御史。——馮夢龍《古今譚概·容悅·洗鳥》鳥亂、鳥事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四】【鳥部】
鳥,長尾禽緫名也。象形。鳥之足似匕,從匕。凡鳥之屬皆從鳥。

說文解字注

【卷四】【鳥部】
鳥,長尾禽緫名也。
釋鳥音義引長尾羽眾禽揔名也。按厹部云:禽、走獸緫名。此不同者,此依釋鳥二足而羽謂之禽也。短尾名隹,長尾名鳥;析言則然,渾言則不別也。
象形。
鳥之足佀匕。
從匕。
鳥足以一該二,能、鹿足以二該四。都了切,二部。
凡鳥之屬皆從鳥。

康熙字典

【亥集中】【鳥部】
《唐韻》都了切。《集韻》《韻會》丁了切,𠀤音蔦。《說文》:長尾禽總名也。《正韻》:常時曰鳥,胎卵曰禽。《爾雅·釋鳥》:鳥之雌雄不可別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書·堯典》:厥民析鳥獸孳尾。《周禮·秋官·翨氏》:掌攻猛鳥。
又《硩蔟氏》:掌覆妖鳥之巢。註:硩,摘也。摘其巢而去之。《正字通》:二足而羽謂之禽。或曰鳥觜曰咮曰喙,爪曰距,尾曰翠,一作臎,一名尾罌。膍胵曰奧,嚨曰亢曰員官,項畜食處曰嗉,翅曰翮曰翎,頸毛曰翁,腳短者多伏,腳長者多立,腳近翠者好步,腳近臆者好躑。《師曠·禽經》:羽蟲三百六十,毛協四時,色合五方。
又星名。朱鳥,南方七宿名。《書·堯典》:日中星鳥。
又國名。《山海經》:鹽長之國有人鳥首,名曰鳥氏。
又山名。鳥䑕。《地誌》:在隴西郡首陽縣西南,禹貢,終南惇物至於鳥䑕。
又《山海經》:鳥危之山,鳥危之水出焉。
又官名。《周禮·夏官》:射鳥氏掌射鳥。《左傳·昭十七年》:少皡摯之立也,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
又秦之先有鳥俗氏。《史記·秦本紀》: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索隱曰:以仲衍鳥身人言,故為鳥俗氏。
又丹鳥,白鳥,俱蟲名。《夏小正》:丹鳥者,丹良也。白鳥者,蚊蚋也。
又妙音鳥。《法華經偈頌》:聖主天中王,迦陵頻伽聲。註:迦陵頻伽,妙音鳥也。鳥未出聲時,卽發音微妙,一切天人聲皆不及,惟佛音類之,故以取況。
又《正韻》尼了切,音裊。義同。
又《集韻》《類篇》並與島同。《書·禹貢》:島夷皮服。《史記·夏本紀》、《前漢·地理志》:並作鳥夷。孔讀鳥為島。
又《字彙補》:子削切,音爵。《前漢·地理志》:武威郡鸞鳥縣。《後漢·段熲傳》:欲攻武威,熲復追擊於鸞鳥。註:鳥音爵。
又葉都縷切,音女。《史記·自序》:穆公思義,悼餚之旅。以人為殉,詩歌黃鳥。
又葉丁柳切,音近斗。《前漢·敘傳》:沐浴屍鄕,北面奉首。旅人慕殉,義過黃鳥。

字形書法


字形 2張
字形
書法 2張
書法

韻彙集


字頭小韻聲符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擬音聲調
上古音系tɯːwʔ
廣韻都了上聲
蒙古字韻tjɛw上聲
中原音韻蕭豪開二蕭豪上聲
洪武正韻尼了十二篠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