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根

棕櫚科貝葉棕屬植物

菩提根屬於菩提子的一種,它並不是樹根,而是棕櫚科貝葉棕屬植物貝葉棕的種子。菩提根的表面粗糙並伴有花紋,裡面白潤,類似象牙白的顏色。如果燃燒菩提根,會有植物的清香。菩提根經過長時期的盤玩會變成黃褐色,表面會出現碎紋理。

菩提根分為白菩提根和黑菩提根,其產量大,價位不高,所以市場上作假的較少。又因價格低、升值空間較小,它被認為是初學者盤玩練習的佳品。

物種簡介


來源及記載

菩提根
菩提根
中國現有的貝葉棕原產印度、斯里蘭卡等亞洲熱帶國家,是隨著佛教(小乘佛教)的傳播而被引入的,己有700多年的歷史,僅在雲南西雙版納地區零星栽植於緬寺(佛寺)旁邊和植物園內。
貝葉棕的引入首先是作為一種宗教信仰的植物而栽培。其樹形美觀,是很好的綠化觀賞植物。其葉片可代紙作書寫材料,在印度和中國雲南(傣族)有用貝葉刻寫佛經的,俗稱“貝葉經”;從花絮割取汁液,含有糖份可制綜櫚酒或醋或熬製成糖;幼嫩種仁可用糖漿煮成甜食;樹桿髓心搗碎經水浸提成澱粉,可供食用;根的枝葉治腹瀉;幼株的水煎劑可制熱感冒等。
在中國傣族地區,許多佛寺里都保存著大量刻寫在貝葉上的佛經,人們稱之為“貝葉經”。貝葉經採用生長在雲南西雙版納熱帶、亞熱帶森林中的一種貝葉棕樹的葉子,經過剪齊,水漚或烘蒸后裝訂成冊,刻寫文字。貝葉經做工精細,規格統一。
字跡清淅,而且不怕受潮,不易磨損,字跡經久不變。歷史上,所有的貝葉經都要統一保管在佛寺里的藏經閣(傣語稱“林坦”),並嚴格看管。

形態特徵


大型,單幹。干高可達25米,徑50—90厘米,葉柄基部宿存。葉掌狀中裂至深裂,裂片劍形,革質;葉柄邊緣具黑刺。大型花序,頂生,長可達7米,數十萬朵小花乳白色,堪為世界最大花序。果實球形,徑3-4厘米,棕褐色。

生長繁育


播種法,種子發芽約需4個月。幼株種植后10年生長緩慢,20年後可能開花。

分佈範圍


貝葉棕原產斯里蘭卡、印度。

主要價值


園景樹、行道樹。幼株莖髓可食用。古印度以葉片為重要抄經紙。

盤玩


與大多數菩提子手串的盤玩方法一樣,菩提根(10張)一串未經把玩的菩提根手串應先用粗糙的布揉搓珠子表面,這樣是為了清潔表面的臘層以便再拋光。大約一個星期後,換用柔軟的棉布盤搓,這一步驟是為了拋光串珠。經過兩個星期的初步盤玩,可以將手串自然放置一個星期,讓珠子表面與空氣均勻接觸,使其氧化形成保護層。
手盤是盤玩過程中最耗心血的過程,手盤時手要保持乾燥,避免接觸水、汽等。上手一兩個星期後,珠子的表面會包漿。日久你就會發現菩提根手串變得有光澤,充滿靈氣。盤得好的珠子有時會呈現玻璃光澤。
注意事項
經常盤玩,菩提根串珠會變髒,同其他菩提子手串一樣,只要用濕棉布擦一下即可,但切忌過濕。

保養和禁忌

1)用搓澡巾用力的搓珠子表面。作用其實是清潔珠子表面的臘層和臟色以及進行再拋光,兩至三天大約每天2-3小時。
2)用柔軟的棉布盤搓一個星期也算是拋光這時軟布表。
3)自然放置一個星期。讓珠子自然乾燥,同時表面均勻的和空氣接觸形成細密均勻的氧化保護層.。
4)開始手盤。這時的手一定是要剛剛洗過並且已經干透,汗手請不要直接盤。注意珠孔口周圍一定要盤到,一天可以盤30分鐘左右,一個星期到兩個星期後,你可以感覺干手盤珠子的時候有掛嗒掛嗒的粘阻感,其實這時的珠子已經形成了一層薄薄的包漿。重5到6遍也就是3個月的時間,你會看到你的珠子很有靈氣的光澤。
盤得好的珠子有時會呈現較強烈的反光,有些像玻璃光澤。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
如果珠子髒了可以用微微濕潤的棉布擦拭幾遍就好了。放置一段時間再盤玩,盤的時候珠子的所有區域都盡量盤到,特別是孔口。盤珠子最忌的就是急功近利,你只能慢慢來一個過程一個過程的來,隨著珠子的變化也可以同時得到一種精神的愉悅。

鑒別方法

菩提根
菩提根
1、可用火直接燃燒,真實菩提根果實燃燒后呈黑色狀,像木炭,燃燒時並伴有植物燃燒味道,塑料樹脂類仿品燃燒則會融化,燃燒劇烈
2、直接砸開珠子,其內部會呈小空心狀,成熟大珠子會有黃豆般大小的空心
3、可用燒紅的針或鐵絲燙表面,若能刺進去則是樹脂類仿冒
4、真實菩提根珠子打磨時會伴有特殊的香氣,砂紙打磨時也會產生粉塵,仿冒品則不能有上述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