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雅童

中國著名錫劇演員

吳雅童,男,漢族,1919年出生,國家一級演員,常州市錫劇團創始人之一,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分會藝術諮詢委員會委員。曾任常州市一屆人大代表,市政協二屆委員、三至八屆常委、政協八屆文教衛體委員會副主任,常州市文聯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常州市文化藝術學校顧問。

成名


吳雅童的戲:先演小生,后以丑角出名。吳雅童1933年學藝,投師高和甫學丑角。高和甫圩塘人,是個參加德安橋對山歌的名歌手。常州山歌和灘簧本有相通之處。1935年,吳雅童師從王嘉大先生學小生戲。王嘉大湖塘人,不僅是錫劇的一代宗師,而且“山歌”、“唱春”、“宣卷”、“道情”樣樣來得。吳雅童出師后在蘇、錫、常、丹陽、宜興等地搭班演出,為當時小生之一。那時候錫劇還沒有完全成型,但這種不成型反而促成了吳雅童的全能。他山歌唱得好,唱山歌助於他的臨場發揮,他什麼都演過,什麼都演得來。他演小生,卻也常在台邊看小丑演員的表演,慢慢開始演起丑角。在書場里他漸漸演出名了,很多人知道有他這樣一個“小滑稽”。
吳雅童聲腔上承襲了王嘉大字真、句篤、板正的穩健功法,吸收了錫劇前輩李如祥平易、舒展、含蓄的飄逸風味。又根據自身條件,擴展了音域,起伏更跌宕,頓挫更分明,頗具風雅小生特徵。雖然他戲路廣,但早先主要還是演小生。直到1961年,他患聲帶腫瘤,手術后嗓音不及先前,便改演醜行了。
吳雅童是個有心人,又聰明,善思。嗓音條件不算好了,卻反而成全了他的表演。“唱煞王彬彬,做煞吳雅童”,說的是吳雅童長於表演。早先他參加一個進修班學習,聽得京劇大師蓋叫天說,你學一個動作,就是一個動作,學十個動作,也就只是十個動作。吳雅童更加明白表演靠的是心,這個心不僅是在舞台上。
舞台下也要懂得思考、借鑒的道理,才能夠舉一反三,一個動作衍生出十個動作,表演靈活起來。他看見一隻敲鼓的小狗電動玩具,從中琢磨出動作;看見提線木偶戲,提煉出一套“托物寓形”的表演手法。
什麼戲路寬、功底好、長表演,還不止這些,他不單單是演員,他是藝術家,一個擅於創造的藝術家。六十年代,他以《紅樓夜審》中的江夢升一角蜚聲藝壇,在聲腔上創造了真假聲並用,男女聲糅合、唱中有說,說唱相連和藉助語勢以聲傳情的丑角唱腔。“別具一格的錫丑”、為錫劇填補了袍帶丑一行的藝術空缺的榮譽,他當之無愧。
吳雅童不僅能演,還進行戲劇創作。1958年,他創作的現代小戲《錯進錯出》在江蘇人民出版社和《劇本》月刊先後發表。后被蘇州市滑稽劇團移植上演,上海評彈團改編為中篇評彈,演出效果很好。

經歷


一生坎坷,但始終跟錫劇相伴。
他是常州市錫劇團的創始人之一。
吳雅童的父親吳德榮是挑擔子走四鄉的銅匠,母親平秀儀是繅絲女工。他們寄居城郊,時常聽著種田郎在田間唱山歌,他是在民歌藝術的熏陶下成長的。
小時候學戲練功,七八個孩子一起練。練功是很苦的,可吳雅童居然不覺得苦,只覺得好玩。他和錫劇真的有緣分。
1950年,吳雅童沈素珍夫婦到常州。由於戲班老闆分賬時捲走了所有的家底,吳雅童沈素珍所在的戲班只剩下13個人,連戲服都沒有。他們拿出積蓄添了些行頭再組戲班。一次到戚墅堰演出,別的戲班都有箱子挑著行頭,他們只有兩個背包,被當地人戲稱為“背包戲班”。當時是劇作家謝鳴拿出半副箱底,終於湊出了行頭。
後來,這13個人創建了共和班新華實驗劇團——常州市錫劇團的前身。之後他就一直在常州市錫劇團工作。
文革中,他被下放到金壇農村,改行做白鐵匠。吳雅童退休后應邀至常州市戲劇學校擔任藝術顧問,同時也是錫劇身段、劇目等課程的授課教師,為錫劇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青年優秀演員。
在他90高齡的時候每天早晨還跑步,隔三差五去錫劇團走走、看看。“每天要走一萬步。”上世紀30年代末京劇走下坡路時,很多京劇藝人搭班灘簧。京劇講究練功,吳雅童每天早晨5點多跟著京劇藝人練功。他演的戲跟別人不一樣,因為他有功夫,上台時的亮相、颱風跟別人不一樣。練過功的人舉手投足都有一股勁!這也是“唱煞王彬彬,做煞吳雅童”的原因之一。

成績


吳雅童的成績:熠熠生輝。
關於吳雅童錫劇生涯的光彩、榮譽,實在太多了。
1950年,為配合抗美援朝劇團上演《信陵公子》一劇,在常州馬山埠中央大戲“信劇”連續上演68場,史無前例;
1954年9月,他隨江蘇省錫劇代表團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開幕之際,赴北京演出《打麵缸》飾演黃師爺;在北京參加了國慶大遊行,參加了由文化部、中國戲曲界協會聯合召開的文藝界座談會;
1956年以他獨具的演法、演技和唱腔三者渾成一體的藝術風格在《雙珠鳳》中扮演文必正(小生)榮獲市戲曲觀摩演出大會演員一等獎;
1957年《雙珠鳳》由中國唱片廠灌製成唱片出版發行;
1957年參加江蘇省第一屆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在《紅樓鏡》中扮演周鳳祥(小生),榮獲演員一等獎;
1958年,《紅樓鏡》劇組晉京演出,受到國家領導人周恩來的親切接見;
1961年參加了江蘇省錫劇觀摩演出大會(流派會演),演齣劇目《珍珠塔·後園會》、《孟麗君·冒雨戲相》,同時演出《紅樓夜審》。
《新華日報》9月28日劉靜傑撰文《別具一格的錫丑》評論吳雅童丑角表演藝術,10月22日金桔發表文章《獨創一格的錫丑唱腔》介紹吳雅童唱腔藝術;
1979年,由他主演的《紅樓夜審》在上海演出,上海電視台錄像播放;
1983年以《紅樓夜審》中江夢升一角,榮獲江蘇省首屆劇目調演百花獎。同年,《紅樓夜審》由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彩色戲曲故事片並在國內外公開發行放映,由此“錫丑”在國內具一定聲譽;
1985年,他與夫人沈素珍雙雙接受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禮請,在江浙滬兩省一市吳歌大賽上一展歌喉,獲“特別榮譽獎”……
吳雅童演過的角色近200個,他始終和錫劇相伴。妻子沈素珍因病在德安醫院卧床一年,他常去醫院看她。他親手製作的相冊,照片粘貼得非常妥貼。他和妻子的舞台一生記錄在相冊中,熠熠生輝。
生活中吳老的動作姿態很優美,他溫雅寧靜。他是常州山歌的傳承人,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錫劇江蘇省代表性傳承人。

藝術傳人


他的主要弟子有許志良、吳小童、吳佳偉等,均是常州市錫劇團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