緦麻

緦麻

緦麻,讀音,漢語詞語,意思是中國舊制喪服名。

基本解釋


本義:古代喪服名。五服中之最輕者,孝服用細麻布製成,服期三月。凡本宗為高祖父母,曾伯叔祖父母,族伯叔父母,族兄弟及未嫁族姊妹,外姓中為表兄弟,岳父母等,均服之。
緦麻
緦麻
引申義:五服之內的親戚。

出處


《儀禮·喪服》:“緦麻三月者。”
《穀梁傳·庄公三年》“改葬之禮緦”唐 楊士勛 疏:“五服者,案喪服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是也。”
賈誼 《新書·六術》:“喪服稱親疏以為重輕,親者重,疏者輕,故復有麤衰,齊衰,大紅,細紅,緦麻,備六,各服其所當服。”
《周書·李穆傳》:“兄弟子侄及緦麻以上親並舅氏,皆沾厚賜。”
《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敕:‘姨舅既服小功,舅母不得全降,宜服緦麻,堂姨舅宜服袒免。’”
服期三月。清代,凡男子為本宗之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父母、族兄弟,以及為外孫、外甥、婿、妻之父母、表兄、姨兄弟等,均服緦麻。參閱吳榮光《吾學錄.喪禮門一》所附喪服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