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粘病毒

副粘病毒

與粘液蛋白有特殊親和性的一類病毒。其中的麻疹、呼吸道合胞、新城疫病毒等可感染人或動物,在醫學和獸醫學中有較大的重要性。具多形性,比正粘病毒稍大,直徑150納米或更大,有包膜,包膜表面有由糖蛋白構成的脊狀突起。病毒粒內的核酸是一條連續的ssRNA(單鏈RNA)。有的可用減毒活疫苗進行預防。變異率高。潛伏時間短。

研究發表


新華社華盛頓2020年2月18日電,美國科研團隊首次繪製出副粘病毒一個關鍵酶的3D原子結構,可幫助開發包括抗冠狀病毒藥物在內的抗病毒藥物。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美國科學院學報》上。
副粘病毒是包括麻疹、腮腺炎、人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合胞體病毒等常見病原體的一類病毒。由於同為RNA(核糖核酸)病毒,副粘病毒與冠狀病毒作用機理相似。酶在RNA分子組裝中發揮重要作用,經常成為抗病毒藥物的靶點。
美國西北大學研究人員使用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深入分子內部觀察,捕獲了人副流感病毒5聚合酶的數十萬張2D影像,並使用計算機演演算法重建了這種酶的3D原子結構。
研究發現,這種酶是一個不規則球體,帶有一個由4個磷蛋白組成的長尾。研究還發現,這種病毒利用同一種蛋白質實現基因組複製和轉錄。
美國西北大學分子生物科學教授羅伯特·蘭姆說,傳統開發藥物的方法有點“碰運氣”,寄望候選藥物能打中靶點。而闡明了病毒關鍵酶的3D原子結構,有望在設計藥物時做到有的放矢,“我們需要更多的抗病毒藥物以保證人們在感染時能迅速得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