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絲勁

太極拳術語

纏絲勁是太極拳的勁法術語之一,亦名"螺旋纏絲勁,是一種支配肢體作螺旋式的纏繞進退的力,是陳氏太極拳特彆強調的一種內勁練法。

基本介紹


《陳鑫太極拳類分類語錄》:"打太極拳須明纏絲勁","此勁皆由心中發,股肱表面似絲纏。"纏絲勁表現在下肢是旋踝轉腿,表現在軀幹是旋腰轉脊,表現在上肢是旋腕轉膀。纏絲勁分為順纏逆纏兩種。上肢順纏是掌心由內往外翻,其中多含棚勁;上肢逆纏是掌心由外往內翻,其中多含捋勁。下肢順纏指"膝蓋由襠內側往前轉外向下斜纏,或由襠外側往後轉內向上斜纏";下肢逆纏指"膝蓋由襠外側往前轉內向上斜纏,或由襠內側往後轉外向下斜纏"。
練出纏絲勁,有三個條件。 一是練出整體的沉,並練到腳底下。 二是練出開胯,也就是把胯關節練開,並達到跨原地化狀態。 三是必須把動作練整。 練到腳底下以後,等於腳在托著身體在做動作。 由於開跨后,上下形成一個立著的曲軸。 當腿腳的虛實轉換,造成這個曲軸的轉動。 由於,上身、手臂沉重沉重,作用在曲軸的上部,而腿腳往上作用在曲軸的下部,等於同時上下作用。 當腿腳轉換開始時,這個曲軸,就會跟著做相應的轉動,曲軸一動,就會帶動手臂的運動。 由於曲軸是做園向偏移的運動(上、下、左、右),那莫手臂,由於往下作用在曲軸上,那莫,機就會跟隨曲軸的變化而形成變化,這就是纏絲勁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