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兒童敏感期
2010年孫瑞雪創作的圖書
《捕捉兒童敏感期》是2011年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瑞雪。
孩子各種敏感期時間表
1歲半到2歲期間,兒童會有一個對細微事物感興趣的敏感期。床上的一絲頭髮,地上的一根小草……但兒童並不總是這樣。
手的敏感期到來時,兒童有一個抓的過程。一把抓,二指抓,三指抓。很多成人用手很笨拙,不會拿筷子,不會用手指夾圍棋子,不會點鈔……這都和童年期手的發展有關。
音樂的敏感期呈螺旋狀發展。2歲的幼兒就能把握節奏;3-4歲時開始對簡單而重複的旋律感興趣;5-6歲后開始選擇自己喜歡的音樂並自發用動作表達;6-8歲時已經能深深沉浸在音樂中……
處在身份確定敏感期的兒童,會選定一個偶像並時時模仿。“我是忍者神龜!”“我是超人!”通過吸收偶像的人格特點,兒童建構自己的人格狀態,最終形成自我。
關於本書案例部分,要說明兩點:一、有些案例的記錄對象是發展不夠好的孩子,這部分孩子我們都用了化名。二、本書收錄的案例跨越10年,由於時間跨度太大,某些案例的記錄者已經不詳,這部分案例均以“未名”具名。
第一章:4個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妞妞(0歲-4歲)
暢暢(0歲-4歲)
貝貝(1歲-3歲)
緹緹(2歲半-5歲)
第二章:0歲—2歲半
視覺——剛生下來,對明暗相間的地方感興趣。
口——包括用口進行的味覺、觸覺過程,用口感覺事物、認識事物,不斷練習使用牙齒、使用舌頭。
聽覺——喜歡處在有聲音的環境中。
手——喜歡抓東西,用手探索環境、認識世界。
空間——喜歡探索空間,最早表現為爬、抓、移動物體等,稍大一點則喜歡爬高、旋轉、扔東西等。
細小事物——對極小而精緻的東西感興趣。
秩序——急切需要並保護一個精確且有秩序的環境。
模仿——最早表現 為模仿一個詞,或一應一答,重複進行;也模仿動作。
自我意識——表現為咬人、打人、說不等。
玩水、玩沙——水、沙對兒童的吸引力可長達12年,在生命的頭6年表現最強烈。
審美——要求食物或用具必須完整。
10多個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沙和孩子們的成長(孫瑞雪)
第三章:2歲半—3歲
建立概念——開始將自己的認知感覺同語言配對。
自我意識產生——私有意識產生,明確指明:“這是我的。”
20多個孩子的敏感期故事
自我的誕生(孫瑞雪)
第四章:3歲—4歲
執拗——秩序敏感期后,兒童形成了一種秩序的內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壞了這一秩序,兒童就會哭鬧、焦慮,表現出不可逆性。
壘高——喜歡把物體壘高,然後推倒,再重壘,以此建立三維空間的感覺。
色彩——開始對色彩產生感覺和認識,並開始在生活中尋找不同的顏色。
語言——開始對句子表達的意思感興趣,並重複或模仿他人的話。
詛咒——發現語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現力量的話語是詛咒。成人反應越強烈,兒童越喜歡說詛咒的話。
追求完美——從審美髮展到了對事物完美的追求。執拗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總是手拉手一起走來。
剪、貼、塗——真正開始有意識地使用工具。
藏、佔有慾——開始強烈感覺佔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物品的交換從此開始,拉開了人際關係的序幕。
邏輯思維——不斷追問“為什麼?”打破沙鍋問到底。
……
第五章:4歲—5歲
第六章:5歲—6歲
第七章:6歲以上
第八章:看看身邊的孩子
第九章:孩子應該怎樣學習——孫瑞雪和薛梅的對談
我要感謝(孫瑞雪)
捕捉兒童敏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