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東縣第一中學

桂東縣第一中學

桂徠東縣第一中學始建於1924年,是省重點中學。學校位於雄奇秀麗的八面山下、漚江河畔。學校環境幽雅,景色宜人,是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園地,更是培育高素質人才的搖籃。1997年11月8日學校整體搬遷至桂東縣城關鎮陳奇路8號,桂東一中從此走上了持續、快速發展的道路。學校現佔地面積4.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6萬平方米,綠化面積占校園面積的50%。現代教育教學設備總價值達500餘萬元,達到國家教育部規定的一類標準。

歷史沿革


桂東縣第一中學籌建於 1924年,最早位於桂東縣城南三台山,原名濂溪書院,後為桂東縣立中學,1925年秋始招初中班; 1950年搬遷到桂東縣城關鎮紅軍路2號,1958年秋始招高中班,並正式定名為桂東縣第一中學,1959秋至1961年夏曾改名為汝桂縣第三中學;1979年被列為郴州地區重點完全中學,1995年12月22日被湖南師範大學確定為第三附屬中學。
學校始終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辦一流學校,培養一流人才,創造一流管理,爭創一流貢獻”的辦學思路,以“團結、樸素、勤奮、進取”為校訓,形成了“德育為本,全面發展,教有特色,學有所長”的辦學特色。學校領導班子開拓創新,高效務實,重視民主管理,形成了“團結、民主、廉政、高效”的領導作風。學校實行“三線四制”管理模式,“三線”即:黨政工團一條線抓思想政治工作,教總兩處一條線抓學生生活管理,年級組、教研組、教研室一條線抓教學教研;“四制”即:校長負責制、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和教師聘任制。2001年8月創辦了附屬民校——濂溪學校。2003年6月23日學校被湖南省教育廳批准為湖南省重點高中,並被授予“湖南省重點中學”牌匾,2003年11 月14日正式掛牌,2004年9月更名為“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

所授榮譽


近年來,學校榮獲“湖南省貫徹實施《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湖南省文明衛生單位”、“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優秀考點”、“湖南省先進基層工會”、“湖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湖南省模範職工之家”,“郴州市文明單位”、“郴州市幹部業餘自學工作先進單位”、“郴州市校園文化建設樣板校”、“郴州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郴州市艱苦奮鬥辦教育的典型”、“郴州市優秀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桂東縣“全面工作先進單位”、“勤政廉政工作先進單位”、“教育教學質量先進單位”、“安全文明校園”等榮譽稱號。

學校規模


學校教育教學設備設施齊全,擁有標準的運動場、圖書館、體藝館、學生公寓、學生食堂;擁有64座語音室2間,計算機網路教室4間,多媒體教室48間,理、化、生實驗室8間,美術教室3間,勞技教室2間,課件製作室、音樂教室、舞蹈排練室各一間;建起了校園網,裝備了電子監控系統、閉路電視系統、智能廣播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科任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學校建成了文化長廊和標誌性雕塑。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238人,其中在職在編191人,高級教師60人,中級教師75人,國家級骨幹教師1人,省級骨幹教師4人,市級骨幹教師10名,李珪、周干儒和李本忠曾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李珪、簡得亮、劉繼明、黃滿英、陳樹森、郭雪峰、郭立中、郭靜芳、黃顯明、陳柏宣、郭傑雄等人曾被評為“湖南省優秀教師”;學校現有45個教學班,學生2606人,其中高中37個班,2162人,附屬民校——濂溪學校9個班。學校教研教改蔚然成風。2000年,“師生合作教學研究”課題列為省級教研課題;2002年學校被定為國家教育部重點科研項目“協同教學與學生心理發展”的重點實驗學校和中國教育學會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十五”重點科研課題“創新寫作教學研究與實驗”的“實驗學校”。《多媒體輔助高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多媒體輔助高中語文教學,培養學生聯想和想像能力》、《高中英語同步聽力閱讀訓練》三個省級課題已於2005年8月順利通過結題驗收。
學校實施素質教育有聲有色,成績顯著。學校文藝隊表演連續獲郴州市二等獎以上獎勵;學校“濂溪”文學社被評為“湖南省首屆中小學優秀文學社團”,2003年10月創辦校報《朝霞》。近年來,學生在全國各級各類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百餘篇。校體育代表隊在郴州市第六屆、第七屆中學生運動會上,均獲得全市重點高中組團體總分前六名的好成績。近年來,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高考各科平均分超省、市平均水平,本科上線人數連年攀升,2005年高考本專科上線593人,上線率達99.7%,本科上線389人,上線率達65.4%,本科二批以上上線149人,錄取173人,再創歷史新高。在郴州市各縣(市、區)分科平均成績統計中,該校十項指標均超出省平、市平,且十項指標均名列全市第一。

歷屆英才


桂東一中八十年的辦學歷史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培養了一大批合格和優秀人才。早在1926年,中共桂東縣委第一任書記、工農紅軍第15軍政委陳奇從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回到家鄉桂東,在縣立中學創建了桂東縣第一個中共黨支部,培養革命骨幹,開展地方武裝鬥爭。解放後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新中國成立以來共培養初、高中畢業生15000餘人。大批畢業生髮揚了老區的優良傳統,具有吃苦耐勞、誠實勤奮、勇於進取的品格,歷屆畢業生中有的成為當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骨幹,有的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如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國家教育部副部長、現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的周遠清;電子工業部原黨組成員、紀檢組長郭冠軍;北京理工大學著名教授鄧仁亮;原全國專用汽車技術標準委員會副主任溫品文;原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鄧立言;十四集電視連續劇《朝霞滿青山》中主人公原型、焦裕祿式的教育局長---胡昭程,等等。

未來發展


徠目前,全體師生員工正以高昂的激情、務實的精神,為把學校建成“實驗性、示範性、高質量、有特色”的區域性名牌高中而努力奮鬥。

歷任領導


姓名職務任職時間備註
李康壽校長1949年6月—
郭名善校長1953年—
黃明剛校長1953年—1966年1966年—1974年未設校長一職
何承忠校長1974年—1978年1966年—1974年未設校長一職
伍常校長1978年—1984年
劉繼明校長1984年—1995年
張孝忠校長1995年8月—1998年7月
鄧興南校長1998年7月—1999年8月
陳建中校長1999年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