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八面山的結果 展開
- 湖南桂東縣—資興市、炎陵縣的山脈
- 龍山八面山
- 東陽八面山
-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重慶省自然景觀
八面山
湖南桂東縣—資興市、炎陵縣的山脈
湖南郴州市的八面山(山脈):位於湖南省桂東縣西部北部—資興市東部、炎陵縣西南部,主體在桂東縣,東北—西南走向。是羅霄山脈四個組成單位里最小的,很少受關注,但江西省地形圖上萬洋山—八面山二者名稱獨立又大體相連,它南方是諸廣山脈。
狹義廣義:狹義八面山即小八面山,在桂東縣,廣義八面山是山脈,是羅霄山脈的下級組成單位。防止誤解:八面山是山脈,包括一批山。主峰石牛仙在桂東縣並在地圖上標註八面山,導致一些人誤以為八面山只在桂東縣。
八面山的腹地(小八面山)有山八面,以此而得名,古諺“八面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去鞍;一線猿猱路,險如蜀道難”。主峰石牛仙海拔2042米,為湖南省第二高山,地圖上八面山名稱就標註在其主峰點。
分界:與萬洋山在炎陵縣中部分界,與諸廣山在桂東縣東南部分界。
湖南八面山自然保護區是華南虎保護區之一。
八面山
八面山
八面山風景圖
在中國,八面山名稱的有兩處比較著名景點,一處是八面山屬羅霄山脈分 支的八面山(山脈)系列。東北—西南走向,縱列於資興市東部邊境的青腰鎮境內——炎陵縣西南部,其東面是桂東縣城,主體在桂東縣西部和北部,為桂東、資興、汝城的天然屏障。山體起伏變化,溝谷縱橫,平均坡度約為35度,山路險峻難行,古民謠說“八面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去鞍”。主峰海拔2042.1m,為湖南省第二高山。在海拔1000~1500m的山段主要生長2m的灌木林,1500m以上主要為草甸。
另一處則是位於浙江省東陽市境內的八面山。
八面山在湖南省桂東縣境內,是羅霄山脈四個組成單位里最小的,很少受關注(而它北方的萬洋山山脈里有大名鼎鼎的井岡山),有的地圖沒寫名字,但江西省地形圖上萬洋山—八面山二者名稱獨立又大體相連,它南方是諸廣山脈。地圖上八面山及其主峰點(石牛仙)的名稱相同,因為其主峰名氣不大。
分界:與萬洋山在炎陵縣中部分界,與諸廣山在桂東縣東南部分界。
八面山
湖南八面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東南部、桂東縣西部。地處羅霄山脈中南 段、南嶺山脈北端,地理坐標為東經113°37′39″~113°50′08″,北緯25°54′02″~26°06′59″,南北長24公里,東西寬21公里。以縱谷嶺脊和橫谷嶺脊中山地貌為主,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00多座,最高海拔2052米(石牛仙)、最低海拔860米(江腦里河口出口處),總面積10974公頃。東臨江西贛州,南近丹霞山和莽山,西連東江湖,北達炎帝陵、井岡山,距桂東縣城76公里。桂東縣城海拔824米,居全省之冠,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素有“自然空調”和“第二春城”之稱,而八面山氣候更勝一籌,景緻別具特色。
八面山
八面山[湖南桂東縣—資興市、炎陵縣的山脈]
八面山是革命聖地,是接受革命傳統教育的理想場所。1928年,毛主席在桂東沙田萬壽宮頒布《三大紀律·六項注意》后,經八面山到四都宿營,播下了革命火種。八面山區內的桃遼有“紅軍村”之稱,1928年,該村19戶60多人中有17名青年參加了紅軍。1934年在此建立了紅軍長征后湖南的第一個蘇維埃政權,1936年中共西邊山區委會會部曾設於此,村內先後有46人為革命獻出了生命,1934年至1949年,八面山革命鬥爭連續不斷,是三五九旅南征北返宿營地,1934年紅軍獨立四團在八面山阻擊牽引敵人,掩護肖克、任弼時指揮紅六軍北上,王震曾在八面山一舉殲滅國民黨第九戰區第五工兵團。抗日戰爭時期,美國空軍飛虎隊飛機在與敵機戰鬥中墜毀在八面山。
相傳古時有幾位秀才打這條路往省府趕考,為了緩解旅途的疲乏,相約每隔十里吟詩一句:“一十高龍仙,二十牛市冒青煙;三十槽里穿山谷,四十青岡不見天;五十龍渣水淼淼,六十苗公走上天……”詩中所描敘的就是當年這條古道上的情景。文者早已仙逝,而詩謠至今仍在民間口口相傳。
1957年106國道竣通之後,這條路多湮沒於草蔓荒野之間,現已難於考證。
地貌格局的形成
八面山
八面山
八面山
危石聳立
八面山
八面山
石牛仙同時也是桂東和資興兩縣著名的佛教仙場,解放前香火旺盛,是一個有一定規模的寺廟。文革中被毀,另一小廟裡至今仍供奉著兩尊被毀去頭顱的佛像。此外,八面山上仍存有南天舊庫舊址、八面山碑刻等古迹,並還有“郭法主鎮妖火燒山、百合神仙耕種”等美麗傳說。
八面山自然保護區內有上、中、下三條千年古道,自四都經金銀鋪、小屋溪、江腦里可至資興赤竹園、青市,全長40公里,在桂東沒有通公路之前,是桂東通往郴州的主要官道。路邊古木參天,怪石嶙峋,崎嶇險峻,行人視為險途。
桂東八面山風景優美,林海茫茫,是科學考察、旅遊、夏令營活動的極好場所。
橫店八面山影視城
八面山冰花
有“動物南北走廊”之稱的八面山,已發現脊椎動物240種,分屬24目66科。其中哺乳類56種,鳥類116種,爬行類41種,兩棲類27種。該地區由於特殊地理條件和優越的自然環境,成為43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陸棲脊椎動物的棲息地。其中Ⅰ級有5種,Ⅱ級有38種,Ⅰ級有:華南虎、雲豹、金錢豹,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Ⅱ級有獼猴、藏酋猴、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水鹿、斑羚、紅腹錦雞、白鷳、大鯢、虎蛙、長臂金龜等38種。保護區還保存有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即:“三有野生動物”)154種。
湖南八面山自然保護區在20世紀80年代是全國“三虎”(東北虎、華南虎、孟加拉虎)自然保護區之一,當時是我國乃至世界唯一的華南虎自然保護區。1990年11月,世界野生生物基金會貓科專業委員會派carry夫婦到八面山考察,考察後於11月10日欣然題詞:“八面山、秀麗的山川,華南虎的樂園”。該自然保護區與石門壺瓶山、宜章莽山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WWF貓種動物專業委員會的專家評價為中國拯救瀕危物種華南虎的希望所在。
八面山人文風光
湖南八面山自然保護區是1982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級自然保護區。1984年湖南省林業廳、湖南省編製委員會、湖南省財政廳、湖南省勞動人事廳以湘林森〔84〕10號、湘編〔1984〕43號聯合下文,正式下達了編製和經費,成立了湖南八面山自然保護區管理所。管理所設於桂東縣宋坪國有林場,林場與自然保護區的管理實行一套人馬兩塊牌子,合署辦公,林場場長兼任保護區管理所所長。當時,自然保護區定編24人,幹部4人,護林員20人,省撥人頭經費2.08萬元,辦公費0.72萬元。根據工作需要,自然保護區現有工作人員69人,其中管理人員9人,技術人員5人,護林員及其他人員55人。
湖南八面山自然保護區自1984年正式成立后,管理措施得到強化,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在基礎設施建設、森林防火、野生動植物保護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並取得了較顯著的成績。建區后,先後興建、整修了護林站七個,辦公磚瓦房一幢,瞭望台一座。通過建立健全保護區管理機構和管理制度,嚴格執法,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物種保護及管理,保持了建區二十一年來區內無森林火警、火災現象發生的好成績,保護區內亂采亂挖,亂砍濫伐、亂捕亂獵等現象得到了有效地遏制,珍稀動植物得到了有效保護,為物種繁衍生存提供了穩定的棲息環境,生物資源數量有所回升,保護區的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63%,增長到85.2%。
湖南八面山自然保護區的建立和發展,推進了我省野生動植物保護事業和實施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步伐,擴大了對外交流和合作,產生了一定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具有較為重大而深 遠的影響。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避暑名山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