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2條詞條名為金錢豹的結果 展開
金錢豹
食肉目貓科動物動物
金錢豹(拉丁學名:Panthera pardus 英文名:Leopard),又稱開普士花豹。金錢豹屬於食肉目,貓科,豹屬。是國家一類重點保護哺乳動物。
它形狀似虎,但是體型比虎小,體長1-1·5米,尾巴長0·75-0·85米,頭圓耳短,尾長,四肢略短。全身布滿圓形或橢圓形黑色斑點,故得名“金錢豹”。背,頭和四肢外側及尾的背面為白色,尾尖黑色。金錢豹是典型的森林動物,主要生活在有森林的山地和丘陵地帶。
2018年7月,金錢豹首現“熊貓王國”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8年11月,在濟源太行山區首次拍到野生金錢豹幼崽。2020年9月,在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到一隻野生金錢豹。
生活於森林、灌叢、濕地、荒漠等環境,其巢穴多築於濃密樹叢、灌叢或岩洞中。營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白天在樹上或岩洞休息。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範圍較固定;食物缺乏時,則遊盪數十公里覓食。守衛自己較固定的領域,雄性的領域比雌性者大。捕食各種有蹄類動物,也捕食猴、兔、鼠類、鳥類和魚類,秋季也採食甜味的漿果。食物缺乏時,也於夜晚潛入村屯盜食家禽家畜。
分佈非常廣泛,跨越亞洲、非洲的許多地區,從喜馬拉雅山脈到撒哈拉大沙漠都有存在。
金錢豹
金錢豹
雄性體重可達90公斤,雌性體重可達70公斤,身體全長0.5~1.2米,尾長一般超過體長1\3。頭圓、耳短、四肢強健有力,爪銳利伸縮性強。豹全身顏色鮮亮,毛色棕黃,遍布黑色斑點和環紋,形成古錢狀斑紋,故稱之為“金錢豹”。背部顏色較深,腹部為乳白色。還有一種黑化型個體,通體暗黑褐,細觀仍見圓形斑,常被稱為墨豹。
頭小而圓,耳短,耳背黑色,耳尖黃色,基部也是黃色,並具有稀疏的小黑點。虹膜為黃色,在強光照射下瞳孔收縮為圓形,在黑夜則發出閃耀的磷光。犬齒髮達,舌頭的表面長著許多角質化的倒生小刺。嘴的側上方各有5排斜形的鬍鬚。額部、眼睛之間和下方以及頰部都布滿了黑色的小斑點。身體的毛色鮮艷,體背為杏黃色,頸下、胸、腹和四肢內側為白色,耳背黑色,有一塊顯著的白斑,尾尖黑色,全身都布滿了黑色的斑點,頭部的斑點小而密,背部的斑點密而較大。
棲息在熱帶稀樹草原地區的花豹,往往有一個更淡紅色或黃褐色身體,而沙漠花豹通常是淡淡的奶油色或棕黃色。較冷的區域和高山上的豹通常有灰金色皮毛。花豹有肌肉發達的身體,功能強大的的爪子。其強大的顎,使其能夠殺死和肢解獵物,長而敏感的鬍鬚讓豹適合夜間狩獵。在眉毛的幾個長毛有助於保護眼睛,因為它通過在灌木叢間移動不至於刮傷。豹也是一個非常靈活的登山者,肩部和前肢大量發達的肌肉,這有助於它爬坡和把獵物拖到樹上。
頭骨:顱形略長。吻部短。鼻骨較長,鼻骨額突與上頜骨額突幾等長。額骨面較平,眶后突比顴骨眶突鈍、眼窩似圓形。成獸的人字嵴、矢狀嵴發達。上枕骨中央有一較明顯的枕突。枕部呈一等邊三角形。聽泡長而高,翼骨的突起向後伸出如鉤狀。下頜下緣略呈弧形。
牙齒:門齒橫列,最中央的一對門齒較小,第二門齒稍大,最外側的門齒大而尖。犬齒髮達、鋒銳,呈圓錐狀。上頜第一前臼齒缺如,第二前臼齒最小,個別的缺如。第三前臼齒呈“山”字形,中央齒尖高大,前後各有一小齒尖。第四前臼齒(上裂齒)最大,具5個齒尖,其中4個齒尖縱列一線,第二齒尖高大,靠近內側還有一較低齒尖。臼齒較小,僅一枚,位置橫列。下頜前臼齒僅2枚,均呈“山”字形,3個齒尖,中間齒尖最大。臼齒一枚形大,呈“凹”字形,前後各有一幾乎等大的齒尖。
根據對不同地區豹領地的研究發現,在塞倫蓋蒂草原、查沃國家公園(東非)、克魯格國家公園(南非)、泰國和奇旺保護區(印度),豹的領地範圍大約在17-76平方公里;在以色列,雄豹的領地面積有137平方公里、雌豹為84平方公里;在俄羅斯發現雄性遠東豹的領地面積約為280平方公里、雌豹為33-62平方公里。在地貌相對開闊的納米比亞東北部,雄豹的領地最大可達到1164平方公里,而雌豹的領地也達到了183-194平方公里。
花豹會不停地在自己的領地內巡視,捕獵行為和領地的巡視基本是同期進行。正常情況下豹每小時大約會行走3-6公里,在非洲豹經常在一晚上連續行走12公里左右。捕獵時豹一天大約會在3-5公里的範圍內活動,但在缺乏食物時豹會連續行走10-20公里來跟蹤或尋找獵物。在非洲卡拉哈里沙漠地區,豹每天約行進16-17公里,有時候會超過33公里。貓科動物這種愛遊盪的特性在豹身上表現得很突出,它們就像探險家或流浪漢一般,沿著森林和曠野追逐著獵物走向遠方,直至蔓延到舊大陸的很多角落裡。究竟是什麼力量在驅使它們這麼做,恐怕永遠也不會有人知道。
花豹會用多種方式來表明自己在領地內的存在,最常見的就是噴射尿液作為標記。通常豹會在領地內的灌叢、樹榦、石頭上噴射尿液,這種標記會在豹的領地內隨處可見。這些尿液會傳遞多種信息,除了表明“我在這裡”以外,也是發情、求偶等多種信息的傳遞方式。
除此之外,花豹還會通過在樹榦、地面上用爪子來作出標記,通常會在樹皮上形成明顯的抓痕,或在地面草地上用後腳蹬出明顯的刨痕。糞便也是豹對自己領地的一種明顯標記。
營獨居生活,常夜間活動,在食物豐富的地方,活動範圍較固定;食物缺乏時,則遊盪數十公里覓食。雄性的領域比雌性者大。白天潛伏在巢穴或樹叢中睡覺。陽光透過森林,灑在它布滿花斑的皮毛上,即使在幾米之外,也難以發現它的存在。傍晚出來游竄覓食,直到天明才休息。花豹過著獨居生活。雄豹的領地範圍可達40平方公里,通常會與多隻雌豹的領地相互重疊。
花豹的感官發達,嗅覺及視覺極為敏銳,動作敏捷,善於爬樹,可以捕捉樹上的猴類和鳥類;也善於跳躍,一躍可達6米高,12米遠;但不喜歡游泳。
雖然花豹基本算是獨居動物,但有時剛剛成年的雄豹兄弟也會在一段時間內結伴生活。除了用氣味進行交流外,聲音也是豹交流的重要手段。豹能發出的聲音很多,能夠傳遞各種信息。花豹和老虎、獅子都屬於“吼叫大貓”,它們具備不完全骨化的舌骨,舌骨中部具有彈性軟骨腱,可以發出大型貓科特有的吼叫聲。通常被聽到的豹的叫聲是一種類似鋸木頭的粗啞刺耳的反覆嘶吼聲,這種聲音能傳出2-3公里遠。除此之外,花豹還能發出大聲咳嗽聲、嗬嗬聲,主要用來表示威脅和恐懼;類似於家貓的喵喵聲、呼嚕聲通常表示友好、親近。與獅子類似,花豹具備一種用鼻子呼氣的發聲方式,這通常是在不同個體在很近距離上表示友好的一種聲音,它包含了歡迎、示好、追求等多種信息元素。
‘花豹的性情異常兇猛,犬齒大而鋒利,裂齒也特別發達,有利於擒獲和撕扯獵物。多以山羊、狍子、鹿、麝、麂、野豬、野兔、猴類等為主要食物,有時也吃魚、鳥類,以及襲擊家禽、家畜等。捕獵時有兩種主要的進攻方式,一種是隱蔽在樹上,這樣可以居高臨下發現獵物,同時氣味也會隨風飄散,不易被獵物發現,但需要等待獵物從樹下經過;另一種是偷襲,先潛行接近獵物,然後突然躍出,將其捕獲。當時吃不完的獵物則懸掛在高高的樹枝上,這樣既不易腐爛,又不易被別的動物吃掉,等食物饋乏時,再回來慢慢吃掉。它的力量大得驚人,可以將一隻比其自身重一半的獵物抓到樹上去。找不到食物時,也可以忍受數天的飢餓。花豹追捕獵物的速度可達每小時80公里。
金錢豹
①非洲豹(Pantheraparduspardus),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
②遠東豹(Pantherapardusorientalis),俄羅斯遠東地區、北朝鮮和中國東北;
③阿拉伯豹(Pantherapardusnimr),阿拉伯半島;
④印第安豹(Pantherapardusfusca),印度次大陸;
⑤印支豹(Pan-therapardusdelacouri),東南亞大陸;
⑥爪哇豹(Pantherapardusmelas),印尼爪哇島;
⑦華北豹(Pantherapardusjaponensis),華北地區;
⑧波斯豹(Pantherapardussaxicolor),中亞地區;
⑨斯里蘭卡豹(Pantheraparduskotiya),斯里蘭卡。
金錢豹
華北豹分佈。在山西,金錢豹自呂梁山脈管涔山、中南部的太岳山區到南部的中條山都有分佈。從運城地區的運城、聞喜、翼城等地,到臨汾一帶的鄉寧、吉縣、蒲縣、大寧都有分佈。最為集中的是晉東南地區,沁源、襄垣、陽城、晉城、黎城、潞城、武鄉、左權和順都有金錢豹身影出現。在晉中,太原、陽曲、壽陽、盂縣、介休、榆社也都有金錢豹出現。據不完全統計,從2005年11月至今,金錢豹在晉城市境內至少出現過6次。
原產地:阿富汗、安哥拉、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孟加拉國、貝南、不丹、波札那、布吉納法索、蒲隆地、柬埔寨、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中國、剛果(金)、剛果(布)、象牙海岸、吉布地、埃及、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埃斯瓦蒂尼、衣索比亞、加彭、迦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斯蘭共和國、伊拉克、肯亞、賴比瑞亞、馬拉維、馬來西亞、馬里、莫三比克、緬甸、納米比亞、尼泊爾、尼日、奈及利亞、阿曼、巴基斯坦、俄羅斯聯邦、盧安達、沙烏地阿拉伯、塞內加爾、獅子山、索馬利亞、南非、南蘇丹、斯里蘭卡、蘇丹、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泰國、土耳其、土庫曼、烏干達、葉門、尚比亞和辛巴威。
可能滅絕:甘比亞、以色列、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賴索托、塔吉克和越南。
滅絕:中國香港、約旦、韓國、科威特、黎巴嫩、茅利塔尼亞、摩洛哥、新加坡、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多哥、突尼西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烏茲別克。
存在不確定性:阿爾及利亞和喬治亞。
金錢豹
在中國,豹至少有3個亞種的分佈:印度豹/華南豹(P.pardusfusea)、華北豹/中國豹(P.p.fontanieri)和遠東豹(東北豹)(P.p.orientalis)。雲南西雙版納可能還有印支豹。有必要指出的是,從目前來看,過去所謂的“華南豹”並不存在。華南豹學名P.pardusfusea其實與印度豹同物譯名。印度豹可能只分佈於西藏(chinazone2009)。而廣東,江西,湖南,福建等華南地區分佈的豹可能是中國豹(P.p.fontanieri)。
中國的豹除台灣和海南,新疆等少數省份之外,曾普遍見於各省。華北亞種見於河北、山西、陝西北部;東北亞種曾見於黑龍江省的大、小興安嶺和吉林的東部山區,向東延伸至俄羅斯沿海區和朝鮮北部,這個亞種已經是世界上最稀有的豹亞種。
2013年10月22日,河南省修武縣林業部門在修武縣林場馬頭山林區安放的紅外自動照相設備拍攝到三隻野生金錢豹活動照片。
2014年2月7日,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林業局向記者證實,該縣賀家坪鎮近日疑似再現瀕危動物金錢豹的蹤跡。
2014年7月3日,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現疑似金錢豹蹤跡,專家:當地或存穩定野生種群。
2016年4月18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格西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通過紅外相機,先後兩次拍攝到野生金錢豹的蹤跡,證明了當地野生豹種群的存在。
2018年7月26日消息,近日,四川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首次在保護區內拍到金錢豹的珍貴影像,這也是四川大熊貓棲息地近30年來首次拍攝到金錢豹。這也是繼雪豹、豺、狼之後,卧龍保護區內發現的第四種頂級捕食者,也使得卧龍成為全球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兩種大型貓科動物的大熊貓棲息地。
自2018年1月22日在濟源太行山區首次拍攝到金錢豹群體活動影像后,拍攝到的金錢豹活動範圍和頻率明顯增加。截至目前,已經有10餘台紅外相機拍攝到了金錢豹在野外活動的畫面。
2018年11月,在濟源太行山區多次“出鏡”的金錢豹,再次在紅外相機前亮相。這次“出鏡”的還有一隻可愛的豹寶寶,這也是河南首次拍到野生金錢豹幼崽。
2020年9月,寧夏固原市六盤山林業局工作人員在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勘測撲火隊員訓練路線時,偶遇一隻野生金錢豹,工作人員立即用隨身攜帶的單反相機拍攝了金錢豹的照片,這是該保護區首次近距離拍攝到野生金錢豹。
2020年10月24日消息,陝西省鷹嘴石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近日在回收紅外相機時發現,視頻影像中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這是陝西省鎮安縣轄區內近40年首次拍攝到金錢豹影像。
2021年2月,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在對資源管護動態監控收集的紅外相機數據進行整理時,發現位於保護區茅坪管護站的棋盤溝,海拔為1180米的落葉闊葉林內的紅外相機再次拍攝到金錢豹活動的照片和視頻。
2021年6月2日下午,有群眾在咸陽市旬邑縣某公路邊再次拍到野生金錢豹,這是繼今年5月份旬邑兩次發現金錢豹后的又一次發現。
金錢豹
東北豹在近半個多世紀以來,黑龍江省全境已無蹤跡,吉林省境內的豹偶有報道和照片。依據毛皮收購情況分析和估計,到80年代末全國豹的野生種群數量可能尚有數百隻。
華南豹在江南諸省曾經廣泛分佈,由於人為的過量捕殺,豹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瀕臨絕跡。
全世界估計數量:20萬隻。
長期的過度獵捕是主要原因;棲息地的破壞是豹數量劇減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種群過小且相互隔離,導致種群退化,也是致危原因之一。
求偶
伴侶
豹仔
在野外,幼豹的第一年是最危險的階段。在有其他大型食肉動物活動的區域,幼豹很容易被其他動物捕食。在亞洲,幼豹最大的敵人來自於老虎,其他諸如豺、胡狼、狼、猞猁、熊等都會成為幼豹潛在的敵人;在非洲,約有超過50%的幼豹難以長大,除了獅子成為最大的幼豹殺手外,鬣狗、非洲野犬乃至蟒蛇、狒狒都有可能殺死幼豹。
花豹在24-28個月大時性成熟,雌豹首次生育大約發生在30-36個月大時,雄豹則在40-48個月大時首次成功繁殖。在野外,雌豹的生育能一直持續到16歲。
野生的雄豹壽命約為14歲,雌豹約為19歲。
結構合理的籠舍是決定金錢豹能否繁殖的前提和基礎。籠舍的結構可分暗籠和運動場兩大部分,其環境應符合以下幾點要求。
暗籠。暗籠在平常時期是母豹的休息場所,在生產時期是母豹的產房,所以合理的暗籠應該是能讓母豹感到安全的地方。具有安全感的暗籠是母豹以後正常育仔的首要條件。根據豹的生態習性!暗籠的面積不宜過大,應控制在1-2平方米。室內光線保持陰暗,具有良好的隔音性能,任何來自暗籠周圍的聲音對母豹來說都會感到不安全。另外從暗籠到運動場之間的過渡區域應設置遮擋物!能讓母豹進行有效的隱蔽,這種隱蔽能大大增強它對棲息環境的安全認同感。
運動場。良好的運動場應具備充足的採光!光照對母豹的發情具有促進作用,其面積應在20-30平方米。場內可設置跳台或假山,這種設置能誘導豹進行戶外運動,而運動對於防止豹過度肥胖,胎兒的發育及正常分娩都是非常有利的。另外公母豹的運動場應相鄰而建!中間用鐵絲網隔開,運動場相鄰的目的是為培養公母豹的感情,並建立良好的關係以避免在合籠交配時發生打鬥現象,而且鄰近公豹的分泌物能誘發母豹的發情。
總的來講,金錢豹的飼料應滿足營養全面!搭配合理,品種多樣!新鮮等基本條件。日常飼養中在滿足其正常的營養需要的前提下要注意不要讓豹過度肥胖。事實證明肥胖能抑制母豹的排卵,所以在豹的繁殖休眠期按照我們的經驗公豹的日採食量應控制在其體重的5%-7%,母豹在4%-5%。當然飼料的品質不同。其量也可作相應的調整。另外需要強調的是,在公豹的交配期和母豹的育仔期這兩個階段由於豹的消耗較大!則要加強飼料的品質和營養供給,以滿足豹旺盛的營養需求,所投喂的飼料應高能高蛋白易吸收,如牛奶、雞蛋等。這一時期豹的營養水平將關係到豹交配的成功率及幼仔的成活率。
與大多數的貓科動物一樣!,母豹的發情行為主要表現在食慾減退、在地上打滾、尾巴抬起用陰門對準公豹身體、摩擦與公豹相鄰的鐵絲網等行為。出現這種行為基本可以合籠交配,交配次數以每天3-4次為佳。交配時盡量避免人為干擾,這種干擾可表現在許多方面,如遊客的圍觀,飼養人員的飼養操作,相鄰動物的干擾等等。干擾是影響交配能否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在這一點上我們是花了將近一年的時間才得出這個結論的,而且還發現為防止公母豹交配時發生打鬥而採取的必要的防備措施可能也會影響到交配,有時甚至正是這些防備措施引發了公母豹的打鬥。但是我們相信只要防備措施得當以及平時注意培養公母豹的感情,這個問題是可以避免的。
母豹臨產前應做好產房的清潔和消毒",房內墊以稻草和乾草等,並安裝好監控設備。技術人員則做好難產和人工育仔的準備工作。我們認為只要產前的準備工作周密以及細緻,分娩能正常。母豹基本上是可以自己帶養幼仔的,產後的母豹,尤其在產後前幾天,母豹有一個明顯的改變,那就是對環境中的任何干擾的反應極其敏感。為保證母豹正常地撫育幼仔避免出現棄仔現象,在這幾天應盡量不要靠近產房,特別對於第1次育仔或者對周圍干擾反應強烈的母豹連日常的飼養操作也要注意。
• 桑給巴爾島亞種-P.p.adersi(極危,可能滅絕)
• 華南亞種-P.p.fusca(低危)
• 印度支那亞種-P.p.delacouri(易危)
• 華北亞種-P.p.japonensis(低危)
• 西奈半島亞種-P.p.jarvisi(極危,可能滅絕)
• 斯里蘭卡亞種-P.p.kotiya(瀕危)
• 爪哇亞種-P.p.melas(瀕危)
• 阿拉伯半島亞種-P.p.nimr(極危)
• 遠東亞種-P.p.orientalis(極危)
• 北非亞種-P.p.panthera(極危,可能滅絕)
•指名亞種-P.p.pardus(低危)
•波斯亞種-P.p.saxicolor(瀕危)
• 歐洲亞種-P.p.sickenbergi(滅絕)
•小亞細亞亞種-P.p.tulliana(極危,可能滅絕)
根據線粒體DNA基因序列研究表明,在大約1130萬年前貓科中的豹亞科和另一支同屬於貓科的貓亞科開始分裂並進行獨立的演化。大約866萬年前豹亞科里又分裂出雲豹屬和豹屬兩支。而豹屬中現存的成員就包括虎、獅、美洲豹、雪豹和花豹這五個物種。之後在這五個“大貓”中最先獨立出來的是虎這一支,雖然缺少化石證據支撐,但是通常認為這發生在大約655萬年前。花豹從這裡分化出來的時間約為436萬年前,現存最早花豹(或者獅)化石是從坦尚尼亞出土的牙齒碎片,經鑒定時間約為350萬年前。正由於這個證據的存在,一般公認花豹起源於非洲。經過對各個豹亞種基因多樣性的研究表明處於非洲的花豹亞種擁有最多的基因多樣性。而瀕危的遠東豹的基因多樣性被證明是最低的。同時研究表明非洲的花豹在82.5到47萬年前獨立成為一個亞種,而地處亞洲的種群都相對年輕,出現於約30萬前到17萬年前之間。這也可以看作是花豹從非洲通過阿拉伯半島,到達中亞並一直延伸到東亞的這一演化過程的證明。
生活于山地森林、丘陵灌叢、荒漠草原等多種環境,從海拔100米的低地到海拔3000米的高山都有分佈。適應力頑強,它的巢穴比較固定,多築於濃密樹叢、灌叢或岩洞中。
花豹是舊大陸所有貓科動物中分佈最廣的物種。在納米比亞和波札那南部非洲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區發現。埃及和北非乾旱地區以及阿拉伯半島都有其蹤跡。它們在伊朗和西南亞崎嶇的山區、印度的各種各樣的自然環境以及東非和南部非洲的大草原上生存。花豹生活在海拔4600米的肯亞山和5200米的喜馬拉雅山的山區環境中。它們也在西非和中非以及斯里蘭卡和東南亞的雨林中茁壯成長。在俄羅斯遠東地區,殘存的豹群也依然存在。豹亞種也出現於印度和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地區的郊區和城市環境中。
• 保護等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紅皮書瀕危等級:瀕危(E)
• IUCN等級:瀕危(EN)
• CITES:附錄I
花豹是大型猛獸,分佈範圍又很廣泛,由於20世紀50-60年代“打虎除害”同時也除“豹害”,加之棲息環境的改變,以致近30年(1980-2010年)來許多地區的豹數量急劇減少或已絕跡不見。20世紀50年代初,華南豹在中國江南諸省的種群數量還相當多,由於人為的過量捕殺,豹的種群數量急劇下降。山西省土地總面積15萬多平方公里,20世紀60年代被捕獲的1750隻豹的平均密度為1隻/86平方公里,而70年代1224隻豹的平均密度為1隻/122.5平方公里,平均密度亦下降了60%。20世紀80年代捕殺量少和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宣傳不無關係,但豹的自然種群數量的急劇減少也是客觀事實。估計在山西的豹約一百多隻之數。
人們獵取豹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豹皮顏色鮮明,圖案獨特,美觀而高貴。用豹皮做成的衣物、褥墊和裝飾品等在世界上很流行,出口豹皮可以獲取利潤。雖然國際皮毛市場已經嚴禁買賣豹皮,仍有偷獵者用它來牟取暴利。此外豹骨也可以用來代替虎骨,製成藥酒出售。但是,一件豹皮大衣要用5到7隻豹的皮來製作,大量的獵捕,以及破壞它的棲息環境,使豹的分佈區不斷縮小,數量日益減少,原來許多產豹的地區,如中國遼寧等,已經絕跡,因此亟待加強保護工作。
● 俄羅斯遠東LandofTheLeopard國家公園
● 中國吉林琿春東北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中國四川卧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中國小五台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中國吉林汪清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克魯格國家公園景緻
● 尼泊爾崎托灣國家公園
● 印度薩利斯加老虎保護區
● 印度吉爾森林國家公園
● 印度蘭森堡國家公園
● 亞美尼亞霍斯羅夫國家自然保護區
● 斯里蘭卡雅拉國家公園
● 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
● 坦尚尼亞塞倫蓋蒂國家公園
● 肯亞馬賽馬拉禁獵保護區
● 納米比亞埃托沙國家公園
● 波札那中部卡拉哈里禁獵區
● 波札那奧卡萬戈三角洲
對花豹的主要威脅是人為的。棲息地破碎化、獵物基數減少以及與家畜和獵物養殖的衝突,導致豹在其大部分範圍內的數量減少。森林生境和稀樹草原系統向農業、畜牧業和城市蔓延的轉變,大大減少了花豹的活動範圍。,這種轉變通常會通過偷獵導致自然獵物物種的枯竭,從而減少這些地區的自然獵物基礎。
在建立牲畜和遊戲農場的地方,花豹可能以這些具有商業價值的獵物為食,從而與農民發生衝突。這些農民可能不容忍花豹衝突,並殺害花豹,因為他們的生命和生計受到真正的不可察覺的威脅。伊拉克北部2012年的報告顯示,獵豹的遷移水平不可持續。
花豹也是狩獵戰利品的目標。如果管理不善,狩獵戰利品可能對物種數量有害,特別是當許可證集中在一個地理區域,而且目標個體處於它們的黃金時期、領地時期、繁殖活躍期時。截止2010年,在過去的5年裡,納米比亞、波札那和尚比亞的獵豹活動已經被審查或關閉。
在傳統的儀式中,花豹會因為它們的皮膚而被殺死,而在東方文化中,花豹的其他部分則被用作藥用。這些交易可能對當地花豹種群產生重大影響。
面對不斷變化的土地利用、獵物的可獲得性和人類的直接導致的死亡率,花豹一直在其他大型捕食者沒有的地方生存。它們生活在人類主導的景觀中並以各種獵物為食的能力給許多人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花豹不需要太多關注,然而,趨勢表明,在西非、中非威脅、西南亞、東南亞以及中國的花豹數量已經大大減少了。
花豹被列入CITES附錄一。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11個國家,豹皮和豹皮製品的貿易限額為每年2560隻。到2011年,野生動物研究人員和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對狩獵業的這種做法提出了質疑。2010年,納米比亞政府對狩獵戰利品進行了評估,以回應由於有報道稱存在不道德的狩獵行為而要求增加許可證的呼聲。尚比亞在2013年暫停獵豹和獅子,原因是擔心這些物種的保護狀況。在南非、莫三比克和波札那,研究人員對狩獵配額制度進行了區域研究,其中納入了對戰利品質量的衡量,並對許可證的地理分佈進行了規範。這些配額研究綜合了以往的狩獵數據,規定了狩獵許可證的數量和分配,並由當地利益相關者參與。2014年,波札那全面禁止體育狩獵,而南非則在2016年暫停獵豹比賽。
規範狩獵戰利品只會解決花豹死亡率的一個百分比;在畜牧業和狩獵業社區中,人與花豹之間的衝突可能是最大的原因。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許多國家,允許農民在追溯發放許可證的情況下殺死被視為對生命和財產構成威脅的捕食者。很可能有很高比例的花豹是在沒有報告的情況下被殺死的,因此,通過實際或感知的衝突被殺死的花豹的確切數量是未知的。一般來說,計算人類與野生動物衝突造成的死亡率的努力被認為是不可靠的。由於大多數花豹的活動範圍不在保護區內,因此衝突緩解戰略,如畜牧業、補償/保險方案、改變狩獵許可證發放和提高公眾意識等,都被用來幫助農民和提高對與花豹生活的容忍度(Balme等人。2009年,Stein等人。2010年)。在已識別出衝突花豹的地方,異地安置試驗通常都是陰性結果(Weilenmann等人。2010年,Athreya等人)。然而,基於合適的釋放位點特徵,已經制定了有效的異地安置標準(Weise等人,2011年)。2015年,納米比亞和波札那通過下放野生動物管理權和通過保護區和野生動物管理區在攝影旅遊經營者、專業獵人和社區之間建立利益分享倡議,促進了野生動物保護(WMAs;Jones1993)。這些倡議是在辛巴威的營火等先前努力之後仿效的。
在北非和西非、中東和亞洲大部分地區,花豹被限制在保護區內,如果偷獵不嚴重,它們可以在那裡避難。然而,這些保護區中的大多區域還不夠大,無法維持遺傳上有生存能力的種群,可能需要加強管理。在印度、馬來西亞和中國,花豹需要更多的保護,以防止皮膚和骨骼的非法貿易。2009年,花豹在阿富汗的保護物種名單上(Zahlerpers)受到保護,不受任何獵殺和交易的影響。
研究人員在整個豹區的保護區內進行了種群調查。這些調查以更高的解析度和在某些情況下產生的物種數量估計改善了我人們對花豹狀況的了解。建議增加對花豹的調查,特別是在中非、安哥拉、東南亞和中國。
為了解決傳統儀式中豹皮的使用問題,南非的環保主義者與紡織公司和社區合作,提供人造毛皮替代品。
2015年開始,在俄羅斯的索契、大高加索和俄羅斯遠東地區,正在開展花豹種群恢復工作,重新引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