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耒

南宋詩人

杜耒lěi(?——1225),南宋詩人。字子野,號小山,南城(今屬江西)人。嘗官主簿,后入山陽帥幕,理宗寶慶三年死於軍亂。其事迹見於《續資治通鑒》卷一六四。

名作


寒夜
杜耒
杜耒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此詩收入沈長波書法作品集
[註釋](1)竹爐:外竹內泥的火爐。湯沸:指開水翻滾。
[譯文]冬天的夜晚,來了客人,用茶當酒,吩咐小童煮茗,火爐中的火苗開始紅了起來了,水在壺裡沸騰著,屋子裡暖烘烘的。月光照射在窗前,與平時並沒有什麼兩樣,只是窗前有幾枝梅花在月光下幽幽地開著,芳香襲人。這使得今日的月色顯得與往日格外地不同了。

他作品


窗間
秋香爛熳入屏帷,金粟樓台富貴時。
曉起旋收花上露,窗間閑寫夜來詩。

名句:


不畫涪翁畫李翁。
行窮十里嶺。
無風花自落。
生就石橋羅漢面,吟成雪屋閬仙詩。
青燈夜深雨,破帽曉來風。
釀雪不成微有雨,被風吹散卻為晴。
鴟夷讓員滑,混沌慚瘦爽。
塵事分清事。
岩花隨處發。
凌歊台
幾年聽客話凌歊,不似台邊目力遙。
千古江山猶昨日,六宮歌舞自前朝。
苔碑有字多漫滅,野寺無僧轉寂寥。
碧聚雙蛾愁不斂,闌乾落照重魂消。
秋晚
獲稻已空霜未落,秋風雖老雁猶遲。
丹林黃葉斜陽外,絕勝春山暮雨時。
苕溪
晚立苕溪溪上頭,往來無數采菱舟。
采菱歸去明朝賣,安識人聞樂與愁。
苕溪(2)
風掠篷窗雨鬢秋,生涯無歲不扁舟。
吟詩本欲相消遣,及到吟成字字愁。
送胡季昭竄象郡
廬陵一小郡,百歲兩胡公。
論事雖小異,處心應略同。
有書莫焚稿,無恨豈傷弓。
病愧不遠別,寫詩霜月中。
送吳太博赴莆中
貴為五馬只儒酸,都說先生大耐官。
去國十年雖已久,愛君一念不曾寒。
定知前輩如公少,好與今人作樣看。
歸日不須囊薏苡,以書堪錄荔堪乾。
題陳宗之
往年曾見趙天樂,數說君家書滿床。
成卷好詩人借看,盈壺名酒母先嘗。
對河卻見桐陰合,隔壁應聞芸葉香。
老不愛文空手出,從今煩為蓄仙方。
題李少保家傳
將軍忠憤世無雙,忍見狂童作假王。
全蜀不移唐日月,四州重著漢衣裳。
節旄凜凜風霜在,兄弟班班史傳香。
若使中營星未殞,生擒頡利到龍荒。
同紫芝宿雙嶺
本作翠岩游,反成雙嶺留。
雲深山易晚,雨過寺如秋。
野水連青竹,殘僧半白頭。
上方成共宿,劇語到元幽。
同紫芝游西山
幾番江上憑欄久,今在西山山裡行。
天遣得隨三客后,春來無此一朝晴。
方穿藤蔓尋源去,忽見煙霏趁步生。
幽鳥向人作清哢,似應知我有詩成。
小山即事二首
一閑殊足樂,物物入吾詩。
雨過苔逾碧,風來竹屢欹。
日長思睡急,磨老出茶遲。
近得邊頭信,今當六月師。
山即事二首
當時嘗愛酒,此夕更登樓。
月有十分好,人無一點愁。
雲山開宿霧,燈火近清秋。
何事太孤絕,前身是楚囚。
游禪寂寺訪隱居
官閑仍暇日,乘興共尋芳。
久雨山蹊潤,新晴花氣香。
春偏藏古寺,水漸滿閑塘。
忽有隱居者,留人看海棠。
重宿紫芝
書窗隔湖水,寒氣倍馮陵。
集宿因重到,新詩得再承。
月明山入坐,滿渴夜敲冰。
為爾二三友,令人去未能。
重遊禪林寺
不到禪林又幾春,依然風景自清新。
竹窗松逕幽深處,只有黃花認著人。
朱令招作社獻
閑官得趁宰官行,農務村村早辦耕。
燕子知時還記舊,社公合雨卻成晴。
登壇飲福雖無稱,割肉懷歸似有情。
宿露盡披山歷歷,賣花人起欲天明。
子規
不論南北與東西,但是春山有子規。
啼到日邊啼未了,何嘗勸得二人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