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鐵六中學
鄭州市鐵六中學
鄭州市鐵六中學(鄭州市106中學),藝術院校每年都在這裡設立高考藝術考點。1972年建校,1985年開辦美術特長班,辦學規模逐步壯大,現有美術特長班48個,在校生3000多人。目前是唯一一所以美術為特色的河南省示範性高中。
學校以“高質量、現代化、辦特色、創示範”為辦學目標,堅持“因材施教創特色,全面發展強素質”的辦學宗旨,恪守“為了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走向成功”的辦學理念。1987年至今共有6000多名學生圓了自己的大學夢。
高中部現已搬遷至鄭東新區新校區,新校區位於鄭東新區金水東路和正光路交叉口,總建築面積4.4平方米,主要包括教學樓、綜合樓、宿舍樓、和餐飲文體中心等建築,建築規模核定為36個教學班,在校生1800人,106中學將是一所生態化、人文化和現代化的高中,106中學老校區作為該校初中部使用。
鄭州市第106中學(以下簡稱106中學)原為鄭州鐵路六中。特色辦學26年,為社會培養了大批優秀藝術人才。
作為聞名全國的中學特色教育的領頭羊,106中學在特色辦學方面取得的成績得益於特色興校、科研強校、文化優校的辦學策略,它的核心是“雙強教學”。以美術特長帶動文化課學習,以文化課的優勢推進美術特長的發展。
學校開設了素描、色彩、速寫、設計,以及書法、國畫、油畫、雕塑、藝術欣賞等美術課程,不斷豐富教材的內容,滿足學生的需求。選取美術教師的材料精品和學生的優秀作業,編印出版了《當代高中美術特色教學叢書》和《師生優秀作品集》,作為校本教材。
學校成立了美術課程開發領導小組和課程研發小組,制訂了《106中學美術教學實施細則》,並根據課改需要,增添了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兩維目標,形成了《106中學美術課程標準》,並且每年進行修訂。
從1987年學校有首屆美術畢業班起,106中學年年高考藝術類本專科上線率、錄取率都名列鄭州市前茅,一大批有藝術追求的學生從這裡走進了理想的藝術院校,該校升入重點大學和本科院校人數才會逐年攀升,並超過了外省的同類名校,在全國享有盛名。學校連續多年囊括河南省美術統考前三名。每年升入“211工程”大學和美術學院的學生超過200人。考入全國重點院校的學生人數已近7600人。
近年來,106中學先後啟動了“名師工程”和“新秀工程”。為了滿足學校發展需要,學校面向全國招聘了100多名理念先進、經驗豐富、成績突出的學科帶頭人和重點大學優秀畢業生,大大增強了學校的教學實力,給學校注入了無限生機和活力。
專家是提高教師專業水準和學生繪畫水平的有效途徑。學校常年聘請清華大學、中央美院等大學的專家教授,以及國內外知名畫家姚迪雄、賴桂芳等30多人,擔任學校的兼職教師,定期到校為師生講學輔導。學校還組織美術教師參加名人畫展,不僅使學生受到了名師的指點,教師也受益匪淺。
辦有文化的學校,做有靈魂的教育,106中學校長蘇芳認為:對校園文化內涵的積極探索,對特色育人精神的精確解讀,是該校成功的法寶。
106中學在“特色興校”的基礎上,又提出了“文化優校”策略,逐漸形成了以“主人翁精神”為主要特徵的、多元開放、民主和諧的學校文化,開創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特色之路。這表現出學校對學生的精神境界的極大喚醒、激勵和提升。
學校高中部新校區位於鄭東新區金水東路和正光路交叉口,總建築面積約4.4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教學樓、綜合樓、宿舍樓和餐飲文體中心等建築,建設規模核定為36個教學班,預計建成后在校生將達1800人,建成后的106中學將是一所生態化、人文化和現代化的高級中學。
教學樓
鄭州市鐵六中學
操場
學校面向全省招生。根據“服務內部、面向社會”的辦學方針,該校於2002年經省教育廳批准實行了“公辦民助”辦學體制改革,面向全市、全省招生。該校又是河南省綜合性高中的試點學校,既學習普通高中的全部課程,又開設美術、計算機、音樂等專業選修課程。按省市物價局規定標準收費,對於成績優秀者免收全部費用,良好者減收部分費用。
該校先後接待了日本、澳大利亞、瑞士、紐西蘭、俄羅斯、加拿大、英國、新加坡等國家的著名畫家視察、訪問指導。並與加拿大阿恩特西克預科大學每年實行教師、學生互相交流訪問。該校畢業生可推薦入加拿大阿恩特西克預科大學學習,成績合格者可直接入加拿大高校讀本科。
學校位於鄭州市中原東路124號,乘坐102路108路109路12路138路256路35路4路560路58路60路60路大站快車82路900路903路906路9路9路大站快車/K9路大站快車B12路Y804路Y807路Y815路Y819路等公交車到中原路與京廣路口站下車即到;鄭州地鐵1號線,鄭州火車站C口出,步行只需15分鐘,交通十分方便。
鄭州市鐵六中學
近六年連續榮獲鄭州鐵路局高中教學質量一等獎,連續三年榮獲鄭州市高中藝術教育先進單位。
三十八載求索圖發展,三十八載跨越顯豪邁!面對新的征程,永不滿足,勤奮敬業的鐵六中人,必將以全新的教育觀念,在教育戰線上繼續演繹華美樂章,為推進我校優質教育資源倍增工程工作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