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與遼戰爭

金與遼戰爭

遼國天慶五年正月初一,完顏阿骨打稱帝(即金太祖),建立金朝,年號收國。轉戰西京金國天輔五年,金太祖得知遼內部空虛,兵源枯竭,於是統軍南下,攻打遼國。金國天會三年(1125年)二月,金軍在應州(今山西應縣)境內俘虜天祚帝,遼朝宣告滅亡。

事件經過


金遼戰爭是指中國金朝建立前一年至金朝天會三年(遼國天慶四年至保大五年,1114~1125年),在中國東北部興起的女真族,起兵反抗直至攻滅遼王朝的戰爭。
遼朝後期,遼國皇帝天祚帝驕奢淫逸,朝政廢弛,官僚貴族橫徵暴斂,互相拼殺,各民族紛紛起來反抗。在遼道宗皇帝在位時,逐步趨於統一的女真各部,已形成擁有10萬戶的強大部落聯盟,佔有今黑龍江以東及長白山一帶廣大地區。遼天慶三年(1113年),完顏阿骨打(人名)繼任女真都勃極烈(部落聯盟長),修鍊兵馬、發展生產,決心擺脫遼朝的統治,起兵攻遼。
寧江州、出河店之戰
遼國天慶四年,女真部落聯盟長阿骨打先發制人,徵調各部兵2500人誓師攻寧江州,用假裝敗退引誘敵人的戰法,打敗了遼國大將蕭撻不野,攻破了寧江州,掠奪財物而歸。後來,女真軍連戰皆勝,兵力驟增。
黃龍府之戰
遼國天慶五年正月初一,完顏阿骨打稱帝(即金太祖),建立金朝,年號收國。初五就率兵攻陷黃龍府后回師。遼國天祚皇帝命令騎兵20萬、步兵7萬增援。金太祖發現遼軍雖多,但隊形不整,抓住戰機,猛攻遼軍,遼軍大敗。金軍連創遼軍主力,取得了主動地位。
東京、上京之戰
金收國(年號)二年(遼天慶六年,即1116年)正月,渤海人高永昌擁兵自立為王,佔據了遼國以東50多個州。天祚帝命令宰相張琳攻討,高永昌向金求援,金太祖乘機派兵攻打遼的東部,先於瀋州(今中國東北部遼寧省瀋陽市)打敗張琳的軍隊,后又擊滅了高永昌,佔領東京(今遼寧遼陽)。遼國天祚帝招募遼東流民2.8萬人,編為8營,號稱“怨軍”反擊,阻擊沒用成功,金軍乘勢奪占遼國的七個州城。從此,金國每佔領一個地方,便廢除苛法,減免賦稅,優待降俘,爭取民心,以鞏固後方。後來金遼議和沒成功,金軍轉入大舉進攻,遼國還沒部署就緒,金軍就攻入外城,遼國上京留守(官職名)撻不野率兵投降了。
轉戰西京金國天輔五年,金太祖得知遼內部空虛,兵源枯竭,於是統軍南下,攻打遼國。遼國天祚帝見金軍有直取南京(今北京)之勢,逃到西京(今中國中西部山西省大同市)。金軍跟蹤追擊,西京軍隊投降,天祚帝逃往夾山(今內蒙古土默特左旗西北)。後來遼軍又叛變,遼軍尚有2.5萬人,金軍在城內只有1000多人,被遼軍包圍。天祚帝登高觀戰,被金軍發現。金軍直衝天祚帝,天祚帝棄軍逃跑,遼軍大敗。
進軍南京金國天輔六年三月,遼國秦晉王耶律淳在南京稱帝。十二月,金分兵兩路攻南京,當時正趕上地震,遼軍不戰自退,金軍輕易奪取南京。金國天輔七年八月,金太祖病逝,他的弟弟完顏晟繼位(即金太宗)。金國天會三年(1125年)二月,金軍在應州(今山西應縣)境內俘虜天祚帝,遼朝宣告滅亡。
在長達11年、經過上百次戰鬥的金遼戰爭中,完顏阿骨打審時度勢,以武力進攻與分化瓦解相結合的方略,縱橫征戰數千里,出奇制勝,多次擊敗遼軍主力,逐個奪取遼朝重鎮,終於攻滅遼朝,確立了金在中國北部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