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白塔
岳池白塔
岳池白塔,位於廣安市岳池縣城南郊靈溪河與洗馬河匯合處東岸的小丘上,系廣安市境內唯一的一座清代白塔,原名“文明塔”,因其表面由石灰裱糊,通體潔白,故俗呼“白塔”。1982年,岳池縣人民政府公布白塔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廣安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白塔鍾曉”曾是岳池一道著名風景,清風送晨鐘,曠響十餘里。
岳池白塔,又名文明塔。該塔於公元1817年(清嘉慶二十二年)冬由時任縣知事董淳始建,繼由進士出身的知縣杜湘、陶運和續建,公元1821(清道光元年)竣工。白塔位於縣城南郊靈溪河與岳池水匯合處。白塔為六角形磚石結構樓閣式,形呈密檐式6棱椎體,共11層,通高41.3米。塔基四周長42米,二層以下均為石料砌成,3到11層為青磚,基為須彌座,高約2.8米,六角均雕刻有暴牙裂眥的夔首。
白塔位於縣城南郊靈溪河與岳池水匯合處。塔高30餘米,共9層,形呈密檐式6棱椎體。
塔底為須彌座,青石砌成,周長42米,高2.5米,六角刻有暴牙裂眥的夔首。邊緣有石欄合圍,形成環形走廊。第一層,石門面對鳳山。門柱上對聯云:“珠龕夜貯靈溪月,香界晴開亮壩春。”柱下各有一個半跪狀金剛力士,一手叉腰一手托柱,怒目突睛,酷似真人。門楣上鐫有二龍戲珠浮雕,龍身宛轉騰越,雲彩護體,極為生動。門內有一米見方的石室,室內三面壁上刻有《新建文明塔記》。左邊有一道螺旋式石梯,繞行至頂。每環行一周為一層。層層辟有石門和神龕,龕內有神像。最上一層為一木雕金的魁星點斗神像。六角塔頂有脊,脊端吊有鋼鈴。頂端用光滑合金盔鑄成,呈圓椎形。建造材料除第一層用青石砌成外,第二層以上為青磚。層檐皆砌有花邊。塔身用石灰塗抹,潔白如玉。白塔造型精美,匠心獨運,古樸凝重,又不失精巧細緻。歷經百多年風霜雨露未風化和毀損,也未見傾斜,可見建築技術之高超。
“白塔鍾曉”是岳池當年一道著名風景,清風送晨鐘,曠響十餘里。
文明塔
岳池白塔
白塔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