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三年袁大頭

民國三年鑄造的袁世凱銀幣

民國三年鑄造的袁世凱銀幣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在正面的圖案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背面的圖案和一些細節方面還是有所不同的。辛亥革命以後,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之職,后又成為正式大總統。

當時,為了鞏固國內政局穩定,發展民族經濟,也為“制憲”和“稱帝”作準備,於是發布《國幣條例》,毅然決定在全國“統一幣制”。

簡介


民國三年版正面為袁世凱側面像,上列“中華民國三年”。“年”字后沒有“造”字,其他年版都在“年”字後面有一“造”字。三年版“民”字中有一“點”,而其他年版民字無“點”。鑄造量較少的版別有:“O”記版、粗發版、三角圓版、開口貝版、加鑄“甘肅”兩字版、背雙星版、大鬍鬚版、大耳朵版等。

鑒別


民國三年袁大頭
民國三年袁大頭
中國錢幣博物館副館長、中國錢幣學會副秘書長姚朔民指出:“民國三年(1914年),北洋3軍閥政府正式鑄造袁世凱頭像銀幣,因幣上鑄有袁世凱側身頭像,故民間俗稱‘袁大頭’。‘袁大頭’銀幣共有四種面值:壹圓、中圓(五角)、貳角、壹角,其中最常見的為壹圓‘袁大頭’,所以俗稱的‘袁大頭’主要指壹圓袁世凱頭像銀幣。‘袁大頭’由天津造幣廠首先開鑄,其後南京、廣東、武昌、甘肅等地的造幣分廠陸續鑄造,由於其銀兩分量足、信譽好,成為民國時期乃至往後更長時間中國各地大量使用的通行貨幣。”
同時,“袁大頭”由於鑄地多、鑄量大,也出現了許多版別。有趣的是儘管版別不同,但“袁大頭”壹圓幣的標準重量都為七錢二分,以今天的計量方法是26.697克,成色87%-88%,含純銀23.493克。如果按年號“袁大頭”分為民國三年、八年、九年、十年版等,均為普通版。其中,民國八年版為英國伯翰造幣廠所制鋼模鑄造,品相精美,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尤其是民國八年版的缺口“造”(銀幣上的“造”字的“口”缺一橫)“袁大頭”最值得收藏。另外,從鑄造工藝及齒邊紋飾來看,“袁大頭”還可以分為這些版別:鷹洋齒邊版、丁字齒邊版、英文簽字版、“甘肅”銘文版等、市面也出現含銀成分偏低的民間私鑄幣。

舉例


列舉如下:
袁大頭銀幣(版1)
錢面:袁世凱五分側面像,上環“中華民國三年”六字,大鬍子。
錢背;中心為“貳角”二字,上環“每五枚當一元”六字,餘三方為嘉禾紋飾。
背景:民國成立后,銀元流通狀況混亂,種類繁多,成色不一,難於統一管理,民國三年財政部公布《中華民國國幣條例》,整頓統一貨幣,規定民國三年袁世凱頭像銀幣一元為本位幣。有一元、中元、二角、一角等值,版別有無簽字、邊齒185道直線、179道
直線、又分直道、T字、鷹洋邊等多種,同版不同年份四種,該幣細微差異頗多。
袁大頭銀幣(版2)
錢面:袁世凱側面像,上環“中華民國三年”。
錢背:中間漢字“壹元”周圍環嘉禾紋飾。
袁大頭銀幣(版3)
徠錢面:袁世凱側面像,上環“中華民國三年”。
錢背:中間為飛龍圖,上下分列“中華帝國”、“洪憲紀元”。
袁大頭銀幣(版4)
錢面:袁世凱光頭側面像,上環“中華民國三年造”。右下有英文簽字。
錢背:中間漢字“壹元”周圍環嘉禾紋飾。
袁大頭銀幣(版5)
錢面:袁世凱側面像,上環“中華民國三年造”。左右“甘肅”二字。
錢背:中間漢字“壹元”周圍環嘉禾紋飾。

背景


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國民政府財政部公布《中華民國國幣條例》,整頓統一幣制,規定民國三年袁頭像銀幣一元為本位幣。重七錢二分,成色銀九銅一(后改為89%),統一流通。由天津造幣廠開鑄。后南京、廣東、武昌、甘肅造幣分廠陸續開鑄,幣值有一元、半元、二角、一角等面值。有簽字、無簽字版,邊齒為185 、170道直線。紀年有三年、八年、九年、十年四種,細微差異頗多,成色參差不齊。本品為民國三年(1914年)蘭州造幣廠鑄,此系甘肅“袁大頭”最初鑄品,花文較粗,成色甚劣,鑄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