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說

文體說

“文體說”,出自曹丕的《典論 論文》。原文為:夫文本同而末異,蓋議奏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唯通才能備其體。

“本”是指文章的思想感情,“末”是指文章的具體形態。“本同而末異”強調不同的文體有不同的風格。尤其是“詩賦欲麗”,對文學作品與其他文體進行了有意義的區分,注意到了文學的美學特徵,意味著“文”的自覺真正開始。

基本介紹


說(文體)
文體“說”
“說”是古代以記敘、議論或說明等方式來闡述事理的文體,大多是陳述作者對某個問題的見解,有點類似於現代的雜文。
“說”與“論”無大異所以後來統稱說理辨析之文為論說文。《文章辨析序說》:“說者,釋也,解釋義理而以己意述之也。“說”的語言通常簡潔明了,寓意深刻;寫法較靈活,跟現代的雜文大體相似,通常采以小見大的辦法,借講寓言故事、狀寫事物等來說明事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托物寓意”。
“說”就是“談談”的意思,比如“馬說”從字面上可以解作“說說千里馬”或“說說千里馬的問題”
《愛蓮說》、《捕蛇者說》、《師說》、《馬說》、《少年中國說》、《黃生借書說》《問說》。就屬這一文體。
書,著作,與現在一樣。
傳,傳記,註釋或闡述經義的文字。
說,文體的一種,類似與現在的雜文。
序,一種勉勵他人的文體(古代)。
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