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刑警
暗黑刑警
《暗黑刑警》講述的是2054年的巴黎,一個處於全程監控中的獨立城,人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記錄下來。發生在切斷了與外界聯繫的巴黎的事情。
角色 | 演員 |
Barthélémy Karas | Patrick Floersheim |
Muller | Marco Lorenzini |
Jonas Muller | Marc Cassot |
2054年的巴黎,一個處於全程監控中的獨立城,人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被記錄下來。切斷了與外界聯繫的巴黎仍然處在不斷的發展中:在這裡,一座座挺立的摩天大樓黯然了古典建築幾百年的輝煌;改進后更為錯綜複雜的地下城市樞紐繼承了老式地鐵隧道曾經的繁忙。但無論在任何地方,阿瓦隆公司的名字總會映入你的眼中,這個巴黎城最大公司的產品已經滲透了社會日常生活的每一層面--因為它可以承諾你永恆的青春年少和不變的美麗容顏。
阿瓦隆公司最有前途的科學家之一--22歲的伊昂娜突然遭到綁架,阿瓦隆雇傭了巴黎警探巴塞里米·卡拉斯去尋找伊昂娜。卡拉斯是尋人天才,天生的直覺讓他無往不利。這次,隨著線索的漸漸明晰,卡拉斯發現自己並不是唯一一個在尋找美麗女孩的人,而他所要找尋的證人總是先一步被人滅口了事。
一條條線索擺在了卡拉斯的面前:孤兒姊妹花伊昂娜和碧絲蓮都是被人從戰火紛飛的高加索地區拯救出來的,兩人的命運卻大相徑庭:師承偉大遺傳學家喬納斯·穆勒的伊昂娜最終選擇了阿瓦隆,終日沉浸在工作中;碧絲蓮淪落為黑道;伊昂娜的老師穆勒為了改變城市底層的貧窮而放棄了自己的遠大前程;失蹤前的伊昂娜似乎參與了一個叫做“復興草案”的神秘計劃……
為了找到伊昂娜並解開她失蹤的秘密,卡拉斯在公司間諜,黑幫份子和遺傳專家中小心周旋,卻不知當真正的答案被揭曉后,這個世界面對的將是救贖還是毀滅……
七年謀定 巴黎的那片天空,曾經目睹拿破崙和波旁王朝的興衰,領略雨果、巴爾扎克、薩特們的風情,欣賞莫奈、梵高、畢加索們的色彩,體驗德帕迪約、阿蘭·德龍、比諾什們的夢幻,陶醉香奈爾、卡地亞、愛馬仕們的時尚,然而這些,都無法預示巴黎的未來。2006年,一位法國青年導演破天荒的展示了一副未來巴黎的黑白畫卷。2054年,在巴黎的同一片天空下,城市正被陰鬱的暗流浸染……
《復活》大膽的表現風格讓看到它的人眼前一亮,導演克里斯蒂安·沃克曼最大限度的詮釋了什麼叫做黑色風格。動態捕捉,3D動畫成像以及黑白高對比渲染,影片運用的各種處理技術讓這部動畫作品更為生動,編劇黛拉波特一直想拍一部偵探的故事,如今的<復活>給了他這個機會。得益於片子中特別的視覺效果,將未來主義的賽博朋克和50年代的經典黑色元素完美的結合到了一起。未來派的巴黎城本身就是電影中最重要的演員,遍地可見的新式建築,滲透不入一絲的陽光,所有人都被這些高聳的未來象徵的陰影所籠罩,壓抑氣氛與未來都市之間的格格不入讓巴黎少了一些浪漫,多了一些黑色。
《復活》的導演克里斯蒂安·沃克曼和製片艾東·索馬奇與年輕的馬克·麥恩斯是在一次動畫節上認識的,1999年,沃克曼攜自編自導的片長只有10分鐘的動畫短片參加歐洲電腦動畫節,期間馬克·麥恩斯的三維動畫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麥恩斯是一位3D動畫和動態捕捉技術的倡導者,這位動畫新人的作品實際是第一部使用“動態捕捉”技術的黑白動畫。那一次,三人對黑白靜態影像的立體化處理交換了彼此的一些見解,比如用極為真實的表現手法來減弱通常動畫影片的平面感,這是一種新的視覺概念。
在與兩位編劇研究過影片的拍攝細節之後,法國電視二套答應投資拍攝該片。沃克曼和索馬奇摒棄了一般動畫片的製作方法,採用了真人實拍后再用電腦軟體逐幀重建的方法,這就帶給了動畫影片一種介於虛幻和真實之間的空間感。動態捕捉(Mocap)最早應用於遊戲之中,最近才頻頻出現在電影製作中。這種遙感技術可以記錄下演員的一切動作,然後通過後期的電腦製作完成全新的人物建模,將演員的動作真實的重現在動畫形象上。當時沃克曼還不知道自己的第一部長片正因此緩緩拉開序幕。同年9月,製片人索馬奇促成了沃克曼同馬克·麥恩斯及兩位編劇的結識,這五位都不過30歲並且背景各異的年輕人很快撞出火花,隨之是數以百計的會面,直到蟄伏6年的設想逐漸成形。
幾年間的合作和交流不僅讓五個人交情莫逆,還使影片的創作意圖高度統一,他們要完成一部超越技術、超越動畫和黑白影像,涵蓋多重文化內涵的驚心之作,要讓所有觀眾忘記和逾越類型的界定,從而創造出一個空前的視覺奇迹。
想要做出這樣的動畫作品除了需要藉助很多特殊的製作軟體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建立一個自己的工作室將真人影像與動態捕捉技術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在這一點上,馬克·麥恩斯也許和喬治·盧卡斯有些相象,因為歐洲沒有符合《復活》製作要求的視效工作室,麥恩斯為影片建立了Attitude工作室。IBM為這個工作室提供了一些硬體和軟體支持,包括300台製作終端,200台渲染伺服器和24T的存儲空間,以及一些技術處理方面的顧問。
幻化巴黎 在談到如何勾繪這座未來之城時,主創人員說之所以將背景選在巴黎,是因為巴黎早就獲得國際化的認知,世人早已將它的特徵稔熟於心,而在處理效果上,必定要不遜於<銀翼殺手>中的洛杉磯。不過,導演沃克曼所要呈現的,並非是在有關巴黎的電影中經常出現的千篇一律的浪漫和名勝,蒙馬特高地、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之類的場景恰恰是影片所不願耗費筆墨之處,沃克曼要展示的是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另一面,陰暗沉悶的一面。
按照設想,2054年的巴黎將會停止擴張,在有效遏制城市膨脹之餘,是極其窮盡的開發地下空間,由此地下幾百米深度內不計其數的隧道多如迷宮。為了更好的完成影片中的城市布局,創作小組請來了建築師阿爾弗萊德·弗拉扎尼,在設計中借鑒了法國建築大師埃菲爾和吉爾馬的設計風格及法國18世紀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潮影響。
作為本片創作的核心技術,“動態捕捉”精準而真實的記錄了演員現實中的動作和表情,由此為3D人物賦予生命。據導演說,如果影片全部啟用真人實景拍攝,拍攝投入將達2億歐元,而在動態捕捉和3D技術的應用下,只需人物和布景就可以將神話變為現實,拍攝預算縮減到1500萬歐元。
為了讓影片中的黑白顏色搭配的更為協調,動畫師們利用瑪雅軟體製作了一種特殊的光罩。但儘管如此,還是單純的黑白兩色還是無法表現出景深,玻璃的反射光以及透明效果。因此,動畫師們沒有採用簡單的模糊處理,而是將背景模糊后,採用適度曝光的方法來獲得以上效果。影片中的交通工具也是亮點之一。製片人沃克曼剛開始將警探卡拉斯的座騎設定為雪鐵龍DS,但是後來發現這款車子的顏色對比度極高,在片中很難呈現出好的效果。於是雪鐵龍公司建議使用他們最新研發的概念車型,這款車有著夢幻般的外形,最後片中所呈現的效果堪稱完美。
《復活》的出現讓動畫合成與真人實拍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看起來明明是動畫的風格卻又給人一種不同於以往動畫片的感覺。這是一部很難分類的影片,也許正是一種新流派的誕生,數字技術帶給我們不同的視覺體驗。
視覺激賞 很難用隻言片語概括《復活》的風格,動畫、動作、劇情、科幻、驚悚,如此繁多的類型融合,顯然多元文化的時代產物。從直觀上看,《復活》很接近於弗蘭克·米勒的<罪惡之城> ,不過導演沃克曼顯然不希望自己的作品與《罪惡之城》被劃歸一類,他坦率的說雖然自己也難免被《罪惡之城》的新銳風格所吸引,但其間充斥的大量的暴力和性讓他不敢恭維,除了形式之外幾乎乏善可陳,而他對《復活》的滿意之處正在於外在與內涵的和諧統一。
從科幻驚悚片的角度看,《復活》充滿了久違的黑色警匪題材氣息,雖然故事有些老套,卻融入了時下人類日益擔憂的話題--克隆和基因試驗。儘管這是一部動畫電影,但明顯受眾遠離兒童,沒有趣味橫生的寵物和家庭倫理,只有充滿主觀表現主義的被冷酷現實所包圍的未來城市。動態捕捉的大量運用讓影片生動可信,於是觀眾很快會忘記對技術的關注而聚焦於情節發展。再加之高反差的純粹黑白畫面,長久的視覺衝擊難免讓雙眼疲憊,但同時會在大腦留下深刻烙印,以致走出影院都將縈迴不去。
就像法國人很少會買好萊塢的帳一樣,這部標新立異的法國動畫大片呈現出有別於美日動畫的另類風格,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震懾了世界影壇,在當今由技術主導的動畫界,成為摒棄時尚的利器,用違背主流的影像,徹底征服了觀眾的眼球。
·影片從2004年開始拍攝,2006年製作完成,攝製組最繁忙的時候,現場人數曾達到170人。
·在影片未拍攝之前,麥恩斯帶領他的小組已經根據故事板製作了影片的全3D版本,這為影片的拍攝工作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影片的拍攝一共用了9個星期的時間,拍攝的地點位於盧森堡公國的一個租賃倉庫;而後期的建模繪製工作則用了6個月的時間。
·為了讓動畫角色的臉部更為真實,Attitude工作室研發了一套可以精確捕捉人眼細微運動的設備。
·《復活》中共出現了90個不同巴黎布景,120個角色,40輛汽車以及200多種其他事物。
評論一:
如果長生不老,那麼生命還有什麼意義?每個人都想長生不老,而中國從古到今也在流傳著類似的神話。其實,真的長生不老后,生命會有意義嗎?生命的意義在於它的有限性,正是由於有限,才會有無限的可能,才能體會生命帶來的快樂。如果和電腦遊戲一樣,能夠不斷的重複,那麼用不了多久,生命也就會變得毫無意義。失去了生命的意義,那麼長生不老有用嗎?
其實這部片子最動人的不是劇情,而是畫面。作為一部動畫片,而且是黑白兩色的動畫片,帶給人的視覺衝擊遠比劇情要強的多。整個畫面就是被黑和白兩種對立的顏色所統治,但你絲毫看不出有任何的彆扭。良好的畫面和不錯的劇本,使這部片子產生了和諧的統一。
評論二:
這不是一部英雄戰勝邪惡的公司,贏得愛情的電影;也不是一部講述龐大的公司的無處不在的網路可以滲透一切的電影。《復活》(Renaissance)講述的是一個疑問,對於“永恆”的追求是否真的是美好的,“長生不老”是否也意味著永遠的黑暗,《復活》(Renaissance)中的人物各自做出了自己的選擇,各自都執著於自己的追求,但是,電影卻沒有揭曉答案,電影的開始,是因為這個被推遲了40年的答案終於又來到了被揭曉的邊緣,電影的結束,這個答案的揭曉則又被推遲了,也許要等到這一天需要現實的我們去面對時才能真正的揭曉。
影片只有黑白兩色,讓人置身其中時,感到無比的壓抑,彷彿世界上的一切,都被某種力量支配著,這似乎就是那幾乎籠蓋了一切的黑色的背景,當這層背景解開時,面對的,確實一種人類自身的矛盾——生與死的矛盾。
影片叫做《復活》,也可以翻譯成《復興》,一方面指影片中阿瓦隆公司的研究計劃,另一方面,也隱喻了一個被封閉多年的答案的再次出現,而更深一層,“復活”確實帶有問號的,當人類克服了死亡之後,人類可以克服由此而來的一系列問題嗎,人類的未來是災難還是永恆的幸福?一部分人,永遠去迴避這個問題,把答案藏起來或是消滅掉,習慣於死亡的人類可以繼續的發展;而另一部分人則執著的追求,堅信“永生”是美好的。
這就是面對這種兩難問題的人類的選擇,也許真的沒有答案,不再有這種選擇時候,也就是因為不再有那個問題的時候。
《復興》從內容上來講,是一部典型的科幻類型片,屬於那種在未來某個商業公司壟斷了全球人類的某種生存需要,而改公司的總裁正力圖得到一種秘密技術,從而獲得前所未有的統治,而人類世界將從此再無寧日。某個英雄人物偶然介入這個事件,慢慢地了解全過程,最終拯救了所有人。這樣的類型片有<撕裂的末日> 、 <機器公敵>等等。從形式上來說, 《復興》運用了先進的動態捕捉技術來繪製二維動畫。據說這部電影如果用真人拍攝或者不用捕捉技術的話要花上億歐元,實際上只用了1500萬歐元。類似<幽靈屋> 、 <極地快車>也運用了類似的技術,但是真正的區別在於其顏色,《復興》完全拋棄了顏色的運用,除了幾秒的彩色塗鴉鏡頭以外,全片基本就是沒有過渡的黑與白,偶爾會在白天的時候看到一定灰度的區域。高光部分就是純白色,而陰影部分是黑,物體輪廓也是黑的,除了被光打到的地方。如果用“停格”來研究的話,每一幀畫面就是一張極其精緻的版畫。
這種形式的選取與影片所表現的後現代的機器城市相得益彰,高反差下的畫面給人強烈的衝擊,所能關注得是由光的照射形成的白與黑之間透露出來的物體的性質,尤其影片大多數時候是表現夜晚的內容,於是在正常影片,縱使是夜幕我們也能看的很清楚的情況,在這裡不復出現。我們關注到的是光線的變化。
夜幕下的巴黎完全像一個不為人們熟悉的鋼鐵巨獸,垂直層次的彎拱鋼結構分別營造出城市的貧富區域,高處總是金碧輝煌,低處若隱若現的路燈暗示著無盡的危險。尤其注意到建築幾乎是清一色的一致,屋頂都是圓拱,除了簡約的直線,建築里很多拱的結構,而這些結構都是作為支撐左右來承受建築的重力,儘管實際上還有其他結構在受力,然而在影片中這種圓與直線的結合相當多,尤其是在阿瓦隆總部建築的表現上。
自然水道消失了,對水道的改造,變成了船在橋上游,人在橋下走。
右邊的大型建築類似於一種權力中心的代表,在影片中似乎沒有詳細的交待。
阿瓦隆總部類似一個半拱,中間有極大的空間,建築學上叫門洞,這個大型門洞讓人想起一個是CCTV央視新樓,還有一個是歐洲之門。而阿瓦隆總裁的辦公室就在半空連接兩頭的一條長長的“梁”上,而且中間辦公室部分全是玻璃結構(至少是透明的結構),對於建築其他部分來講,只有這個部分是能夠透視到外部的。進了阿瓦隆總部,如同進入了一個大型的迷宮,雖然光線照明充足,但卻給人封閉恐怖的感覺。
到了白天,未來的巴黎又回到了現在2006年的情況,我們也看到在晚上沒看到的自然河道。
尤其在對未來巴黎的描繪中,導演拓展了城市的地下空間,很多高速路,還有地鐵,地下城市廣場都在鏡頭中展現,而地下與地上交接的界面不再是鋼筋混凝土,而是透明的玻璃,於是密閉的地下空間一下子被擴展到了無限大,電影里,也有很多利用這樣的空間構造特點拍攝的場景戲,例如,男主角的拍檔與男主角剛剛交接了信息告別後,就被敵人襲擊,儘管他能從透過玻璃看到男主角在地鐵站里,然而卻沒辦法聽到他的呼救了。
穿黑色大衣是男主角,注意他的頭部的部分所對應的地面,一個人被另一個人按倒在地,那個正是男主角的拍檔。
《復興》這部片子由於採取了一種極致的形式,縱使在一個老土的故事之內,也完全煥發出全新的氣息。少了一些顏色,更多的是高壓縮下的黑白光影,使得我們能夠集中注意力去關注不在陰影裡面的一切動作。這種簡約雖然有時候少了一種真實,卻多了幾分耐人尋味。
人的眼鏡所看到的世界跟果蠅看到的世界截然不同,物理上的不同起從於眼鏡構造,據說小狗小貓所看到的世界就是黑白的世界,感謝導演製造了一部這麼別有新意的動畫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