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業科技學院

四川工業科技大學二級學院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SichuanInstituteofIndustrialTechnology)是一所以工學為主,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法學、文學協調發展的全日制應用型本科高校。學校位於成渝經濟區重要區域中心城市——德陽市。

據2021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羅江、綿竹兩個校區,佔地面積1995畝,館藏紙質圖書138萬冊,電子圖書數字資源228萬餘冊,紙質期刊500餘種。設有智能製造與車輛工程、建築工程、電子信息與計算機工程、財經、管理、食品、體育、教育、護理、繼續教育、航空學院、國際學院12個二級學院,70餘個本、專科專業。在校學生1.8萬餘人,教職工近千人,副高及以上職稱佔比37.2%,碩博研究生佔比53.3%。

學校建有124個校內實驗實訓室和333個校外實訓基地。成立了中國科學院顧秉林院士工作室、車輛工程研究所、建築工程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李調元研究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中心等研究和實訓機構。學校承擔了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四川省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和四川省特色重點專業建設項目,重視科研和應用技術創新,近年發表科研論文近千篇,獲得專利近百項。

歷史沿革


1995年,成立劍南學校;
2004年,學校升格為專科院校並更名為四川警安職業學院
2012年,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為四川工業管理職業學院;
2014年5月28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准,由原四川工業管理職業學院升格為本科院校並更名為四川工業科技學院。
2017年1月18日,學校被四川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認定為四川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區
2018年5月10日,學校順利通過四川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四川省教育廳組織專家評審,同意增列四川工業科技學院為學士學位授予單位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概況

截至2020年6月,學校設有智能製造與車輛工程、建築工程、電子信息與計算機工程、財經、管理、食品、體育、教育、護理、繼續教育、航空學院、國際學院12個二級學院,70餘個本、專科專業。
院別本專科序號專業名稱
智能製造與車輛工程學院專科1汽車運用與維修技術
2機電一體化技術
3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
4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5汽車營銷與服務
6智能交通技術運用
7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
8飛機機電設備維修
9新能源汽車技術
10工業機器人技術
11無人機應用技術
12汽車電子技術
本科13車輛工程
14汽車服務工程
15機械電子工程
16機器人工程
電子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專科17計算機應用技術
18計算機網路技術
19電氣自動化技術
20物聯網應用技術
21電子製造技術與設備
22數字媒體應用技術
23大數據技術與應用
24通信技術
本科25
電子信息工程
電子信息工程(飛行員特色班)
26軟體工程
27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
28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
財經學院專科29會計
30農業經濟管理
31金融管理
32投資與理財
33審計
本科34財務管理
35金融工程
建築工程學院專科36工程造價
37建設工程監理
38建築工程管理
39建築裝飾工程技術
40建築室內設計
41室內藝術設計
本科42土木工程
43工程造價
44藝術設計學
管理學院專科45物流管理
46電子商務
47商務英語
48市場營銷
49工商企業管理
50旅遊管理
51酒店管理
52國際經濟與貿易
本科53物流管理
54國際經濟與貿易
55電子商務
56酒店管理
57旅遊管理
食品學院本科58釀酒工程
59食品質量與安全
護理學院專科60
護理
護理(老年護理)
61
體育學院專科62休閑體育
63社會體育
64民族傳統體育
65健身指導與管理
本科66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67休閑體育
教育學院專科68法律文秘
69幼兒發展與健康管理
70學前教育
航空學院專科71
空中乘務
空中乘務(民航安檢)
72
73物流管理(機場運營與管理)
74飛機機電設備維修
75高速鐵路客運乘務

師資隊伍

截至2020年6月,學校有教職工千餘人,其中省級教學名師4人,教授、副教授等職稱佔比37.2%,碩博研究生佔比53.3%。
省級先進個人盧淑梅
四川省教學名師傅成華
四川省民辦高校優秀教師宋文正

人才培養

辦學特色
國防教育展特色
國防教育展特色
該校堅持以“立足德陽、服務四川、輻射西部、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的辦學定位,秉持以“自強不息”、“止於至善”的辦學精神,堅守以“擔當社會責任的教育,培養擔當社會責任的人才”的辦學理念,全面創新改革,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引領性的應用型本科大學。學校立足四川區域經濟需求,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輸送優秀應用技術型創新人才,建校24年來為社會培養10萬餘名各類人才。學校堅守學生全面發展、和諧發展的大德育觀,將“三品兩化五環節”、“自信、自尊、自律、自治”的德育模式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通過“早誦經典、晚習武術”等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感恩、責任、儀禮”等優良品德。
學校高度重視國防教育工作,舉行全國首屆國防教育特色積極創建“國防教育學院”,將國防教育內容有機融入課程學習中,將軍事訓練和國防教育考核納入學生學分體系,嚴格要求任課教師在教學中有目的、有內容、有記錄的上好國防教育課,使學生認真完成軍事訓練和國防知識學習,全面樹立學生“崇文尚武、情系國防、感恩勵志、報效祖國”精神。建立“四川省學生軍事訓練基地警安分基地”,組建了一支以退役軍人為主體,選拔、培養優秀大學生為補充的教官隊伍,採用大學生助理教官的模式,在完成本校學生軍訓和國防教育的同時,承擔其他高校的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任務,在軍事技能訓練中,重點突出規範化訓練,抓好責任落定,增加“學會共處、團結協作、感恩勵志、素質拓展、徒步拉練、訓養結合”等可持續性的教育內容,全面有效提高受訓學生的軍事技能和國防意識。 

獲得榮譽


學校部分榮譽
◆全國教育改革創新示範院校;
◆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
◆中央電視台微電影品牌頻道四川製作中心;
◆全國軍事課教學展示(無線電測向)突出貢獻獎;
◆“漢語橋·2017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優秀組織獎;
◆全國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藝術表演類一等獎;
◆全國第五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優秀創作獎;
◆四川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
◆四川省高校德育工作優秀單位;
◆四川省五四紅旗團委;
◆四川省高等學校先進基層黨組織;
◆四川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先進集體;
◆四川省第八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榮獲戲劇類一等獎;
◆四川省優秀創新創業實訓基地;
◆四川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區;
◆四川省勞務培訓基地和四川省創業定點培訓機構;
◆四川省抗震救災先進集體;
◆四川省高校園林綠化工作先進集體。
學生部分獲獎情況
★2017漢語橋.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我的中國情緣”短文大賽2名留學生,分別榮獲第一名、第五名;
★第二屆“大智慧杯”全國大學生金融精英挑戰賽20名學生,分別榮獲一、二、三等獎;
★第六屆“外研社杯“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四川分賽,分別榮獲一、二、三等獎;
★第九屆全國旅遊院校服務技能(飯店服務)大賽,分別榮獲雞尾酒調製項目一等獎,中、西餐擺台項目二等獎,中式鋪床項目三等獎;
★全國排舞大賽總決賽,榮獲一等獎;
★全國大學生企業經營管理沙盤模擬大賽全國總決賽,榮獲二等獎;
★中國首屆大學生移動網際網路創業大賽,榮獲第三名;
★四川省高校大學生武術套路比賽分別獲男子刀術第一名,男子拳術第五名,第七名;
★四川省高職院校會計技能大賽會計手工與信息化業務處理比賽,榮獲一等獎;
★四川省第四屆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暨全國高職高專英語寫作大賽四川選拔賽,分別獲特等獎、一等獎;
★四川省高職院校會計技能大賽,榮獲二等獎;
★四川省高職院校會計技能大賽會計手工與信息化業務處理比賽,榮獲二等獎;
★戲劇節目《大學生村官的星期六》榮獲“天翼杯”四川省第七屆大學生藝術節藝術表演類,榮獲二等獎;
★2014年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教社”杯英語口語賽項暨“第十屆全國高職高專實用英語口語大賽”四川省決賽,榮獲四川賽區三等獎;
★四川省高校會計技能大賽,榮獲二等獎;
★十三屆“挑戰杯”四川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榮獲三等獎;
★四川省高職院校“工程造價技能大賽”,榮獲三等獎;
★2015年四川省大學生電子商務技能大賽,榮獲三等獎;
★2015年全國“高教社”杯英語口語大賽四川複賽,榮獲三等獎;
★四川省第二屆高校中餐主題宴會設計大賽,榮獲三等獎;
★畢業生楊楠榮獲中國大學生村官榜樣、四川優秀大學生村官;
★學生社團“銀杉特訓隊”被授予四川省大學生百佳魅力社團。

就業創業


學校積極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發展戰略,以創新創業教育為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的突破口,樹立先進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學校被確定為四川省優秀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四川省勞務培訓基地和四川省創業定點培訓機構。
學校廣大畢業生以“綜合素質高、敬業精神好、動手能力強、上崗適應快”而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就業率連年保持在96%以上,位居全省同類高校前列,多次被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授予“四川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和“創新創業教育先進高校”稱號。

科學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0年6月,學校建有124個校內實驗實訓室和333個校外實訓基地。
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項目:交通學院汽車實訓中心。
四川省科技創新苗子工程項目:高集成度FPGA嵌入式系統研發實驗室。
其他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顧秉林院士工作室、車輛工程研究所、建築工程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李調元研究會、電子商務創新創業中心等研究和實訓機構。

學術資源

截至2020年6月,館藏紙質圖書138萬冊,電子圖書數字資源228萬餘冊,紙質期刊500餘種。

科研成就

截至2020年6月,學校承擔的各級各類科研課題50項,其中省(部)級36項。發表文章340篇,出版教材32部。科研成果獎26項,其中四川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獲得授權和受理專利100項。
學校還承擔了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改革“四川省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和四川省特色重點專業建設項目。學校重視科研和應用技術創新,近年發表科研論文近千篇,獲得專利數十項,出版高質量學術著作和實施多項科研成果轉化。
四川省民辦高校優秀科研成果獎:留守兒童心裡熱點問題系列研究(2020年)、智能上肢力量訓練器對提高大學生引體向上成績的研究(2020年)

學術交流

國際交流與合作
國際交流與合作
學校先後與德國、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家的教育機構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合作機制。聘請德國前副總理兼外長菲舍爾為高級發展戰略顧問。廣泛開展中德兩國行業協會間的職業教育合作,推進職業教育相關資格證書的互認,共建“中德(四川)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中德汽車學院”,共辦“校中廠”,“校中校”,積極引入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理念和汽車維修與服務、自動化技術等領域的先進技術教育資源,為培養新工科高端人才創造了有利條件。
留學生教育
為響應“一帶一路”國家教育政策,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引領性的應用型本科大學。早在2013年10月,四川工業科技學院便與國家重大戰略“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寮國南塔省教育廳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寮國人民共和國南塔省教育廳教育合作協議》,每年提供全額獎學金招收寮國留學生,免費培養國際化人才。該校現已共招收五個年級寮國籍留學生。首屆畢業生已在寮國政府機構、中資企業就業,成為中老經濟發展、文化傳播的紐帶。學校現有寮國、泰國留學生46名,正在寮國南塔省籌建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寮國南塔分校。近年來,學校還將擴大留學生招收範圍和規模,在繼續招收寮國籍留學生的基礎上,還將招收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留學生。2018年,該校相繼與泰國梅州大學、非洲迦納攝政大學、庫馬里西理工大學、馬來亞大學等高校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內容涉及學生專升本、留學深造、師生互訪、學術交流、科學研究等各個方面,並已逐步啟動各方面工作。建立了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國際學院、留學生服務中心、對外合作交流中心等。四川工業科技學院留學生代表隊首次參加2017“漢語橋·全球外國人漢語大會”系列比賽,獲中央電視台邀請,與復旦大學等36支全球一流團隊共同角逐團體賽桂冠。2016年,四川工業科技學院承接四川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建設項目之“職業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該項目在2017年初的項目階段性考核中,獲得評審專家的一致肯定。其項目成果《契合“一帶一路”倡議免費培養寮國留學生》入編《四川省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第一、二批)階段成果集》。
國際合作項目
2014年12月,四川工業科技學院與德國柏林職業教育集團簽訂了《中德汽車學院合作建設框架協議》;2015年3月,與德國柏林職業教育集團合作建立“中德(四川)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和“中德汽車學院”;2016年9月3日,與德國CDBB職業與教育培訓有限公司就“中德智能製造德陽跨企業培訓教育中心”項目建設進行交流。截至2016年,該校先後派出兩批教師赴德,就德國雙元制職教理念及教學法,汽車機電技術等內容進行培訓學習。
2017年4月,四川工業科技學院與加拿大航空學院(原哥倫比亞太平洋航空學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無人機、航空機械維修、空中乘務等領域開展培訓、教育、科研合作,並籌建“中加航空學院”,將在無人機、航空機械維修培訓、教育、科研等方面為德陽、四川低空領域市場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2017年5月,在德陽市人民政府的推動下,四川工業科技學院與博導國際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聯合舉辦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博導國際學院,共同設立國際職業技能培訓認證中心,合作開發教學資源和項目,開展多層次職業教育和培訓,培養地方發展急需的各類應用型人才,推動學校向國際一流的應用型高校發展。雙方將在學生留學、互派師生、學術交流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該校已先後與十多個國家(地區)的教育機構和高等院校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合作機制。
2018年4月,四川工業科技學院與日本醫療大學締結成為友好學校。當天,該校與對馬醫療福祉集團共建的對馬國際醫療福祉班正式啟動,雙方將共同合作培養高級護理人才。
2018年6月,寮國宋沙瓦·凌沙瓦、教育部副部長貢希·線瑪尼一行到四川工業科技學院進行全方位的考察交流。在四川省教育廳的見證下,雙方在教育合作協議上鄭重落筆,擬在寮國萬象投資建立一所綜合性高校,共同續寫中老高等教育合作的新篇章。
2018年11月,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項目落地該校。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授權預科學校—格拉豪預科學院院長BettinaZolsmann女士一行,到訪四川工業科技學院位於成都銀泰中心的國際學院,並就合作交流簽訂了備忘錄。該校重點就與德國高校、企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情況進行了闡述,希望通過務實合作,共同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2019年1月,韓國白石大學國際處處長崔東星一行到訪四川工業科技學院,並與學校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院校就重點在酒店經營管理、商務貿易、財務會計以及空乘等專業開展合作,共同培養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同年2月,四川工業科技學院與韓國白石大學簽署了校際合作協議。
2019年3月,美國瓦爾多斯塔州立大學國際處長IvanPetrovNikolov和英語學院院長DavidLyleStarling到訪四川工業科技學院,並在國際會議中心進行了交流座談,雙方達成合作辦學意向,兩校將開設專升本(2+2)和本升碩合作模式。
2020年7月2日,由68所高校組成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藝術聯盟成立,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加盟。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名單
黨委書記張繼華
校長張小南

地理位置


(羅江校區)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大學路59號郵編:618500
綿竹校區)四川省德陽市綿竹新市經濟開發區郵編:618209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學校校徽: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

精神文化

學校校訓:明德博學篤行
學校精神:自強不息止於至善
辦學理念:擔當(以擔當社會責任的教育,培養擔當社會責任的人才)
辦學定位:立足德陽、服務四川、輻射西部、面向全國、放眼世界
德育模式:“三品兩化五環節”、“自信、自尊、自律、自治”
學生組織
學生組織:學生會、社團聯合會、二課中心、青年志願者協會、大學生藝術團、校團委創新創業部、校團委秘書處、校團委組織部等等。

校園環境


校園活動

2020年10月1日,校團委於國慶期間開展了“我和我的祖國”系列活動。
2020年6月6日、7日,學校開展第二批次學生返校工作。為方便廣大學生快速有序返校,校團委積極組織青年志願者開展第二批返校復學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