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南谷村的結果 展開

南谷村

雲南省普洱景谷縣永平鎮南谷村民委員會

南谷村民委員會,屬於山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35.00公里,國土面積19.58平方公里,海拔1340.00米,年平均氣溫17.20℃,年降水量1530.00毫米,適宜種植糧食、甘蔗等農作物。有耕地3659.00畝,其中人均耕地2.07畝;有林地25630.80畝。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40戶,有鄉村人口1858人,其中農業人口1697人,勞動力1279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250人。2014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56.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40.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4年底,全村有440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440戶通電,有438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43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3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48戶。該進村道路為土路;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35.0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02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全村擁有汽車11輛、農用運輸車36輛、拖拉機273輛、摩托車357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1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357戶。該村到2014年底,有28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有236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7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住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659.00畝(其中:水田1284.00畝,旱地2375.00畝),人均耕地2.07畝,主要種植糧食、甘蔗等作物;擁有林地25630.8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0畝,主要種植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0.00畝。

農村經濟


該村2014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56.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40.00萬元,佔總收入的56.9%;畜牧業收入55.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89頭,肉牛84頭,肉羊8頭),佔總收入的7.3%;林業收入190.00萬元,佔總收入的25.1%;第二、三產業收入11.00萬元,佔總收入的1.5%;工資性收入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40.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4.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9人,在省內務工26人,到省外務工3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茶葉、甘蔗、松脂,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76.0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茶葉、甘蔗、松脂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40戶,共鄉村人口1858人,其中男性974人,女性884人。其中農業人口1697人,勞動力1279人。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974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70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5.0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44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659.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0元(人均0.00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2.00萬元,有固定資產3.5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南谷小學,中學生就讀到景谷二中。該村距離小學校0.50公里,距離中學35.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95人,中學生27人。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32人,少數民族黨員19人,黨員中男黨員30人,女黨員2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9個村民小組。團員24人。

新農村建設


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目標,以發展糧食、松脂生產,以烤煙、茶葉、畜牧業養殖為主導產業,積極開發種植烤煙、甘蔗產業、以增加經濟收入,加強全村各小組村容村貌整治,著力拓寬社內道路、硬化路面、建公廁、排水溝、籃球場、陀螺場、文化室等公共設施建設,創建文明村寨。村民主要搞好土坯房改造、庭院建設等,逐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過上富裕安康的生活。

人文地理


南谷村委會駐地距永平集鎮35公里,轄9個自然村。屬漢族、傣族、彝族雜居的山區村落。海拔高1340米,年均氣溫17.2℃,年降水量1530毫米。擁有耕地面積3659.00畝,林地面積25630.80畝,經濟林果面積0.00畝。農業總戶數440戶,總人口1697人。長期以來,各民族團結,共求發展。主要依靠發展糧食、甘蔗、松脂、茶以及畜牧業來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位於村外3公里的大石岩,是少有的風景點,是登山旅遊的好去處。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差,制約了經濟的發展。產業較為單一,沒有支柱產業,農產品的輸出渠道較少。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完善道路、電力、水利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改善村民的居住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文化水平。加大科技興農的力度,形成規模性的茶葉、甘蔗產業,並大力發展畜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