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浦鄉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縣下轄鄉

荷浦鄉是江西省吉安市新干縣下轄的一個鄉。位於江西省贛中地區,贛江中游,新干縣西部,是國家商品糧基地和副食物基地。轄區內自然資源豐富,素有“糧倉、林海、桔鄉”之美稱。全鎮總面積39.9平方公里。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荷浦鄉常住人口11476人。使用贛語,均為漢族江右民系。

新干縣荷浦鄉歷史悠久,文化名勝多,自然風光秀麗,擁有多處旅遊景點。該鄉交通設施優良,經濟發展迅速。

政治


有黨支部21個,黨員687人。

未來發展規劃

新班子到位后,面對荷浦鄉基礎差、底子薄、資源少的現狀,我們堅定事在人為的信心,下定排除萬難的決心,團結帶領全鄉上下艱苦創業、攻堅克難,推動了全鄉各項工作的有序開展,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
一是綜合考評進位爭先。在上一年考評排名前移七位的基礎上,榮獲全縣鄉鎮綜合目標考核第二名。
二是發展實力得到提升。2014年,全鄉克服了經濟下行的巨大壓力,大部分指標較2013年均增幅明顯。全鄉國內生產總值達5.86億元;工業總產值達12.18億元;農業總產值達21691萬元;全年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7億元;招商引資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103.86萬元;向上爭資實際完成5474.64萬元;完成協稅護稅2837.9萬元,歷史性超額完成任務,榮獲鄉鎮招商引資先進單位,企業幫扶工作和汽車貨運物流發展獲得全縣第一名。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進一步推進,湧現出新時代千畝蔬菜基地、黃板楊梅基地、張坊千畝蓮籽基地、巷口500畝商洲枳殼基地等一批特色富民產業,農業工作在全縣鄉鎮排名第四名,農業招商引資工作榮獲全縣第三名。
三是鄉村面貌有新改善。在財力極為困難的情況下,近兩年收儲下官河土地近120畝,強力運作墟鎮土地開發,成功拍賣了一宗老農貿市場土地14.48畝,廣籌資金近千萬元,先後建設了迎賓大道、愛蓮公園、金牛廣場、三條道路網架,搭建了臨時農貿市場,打造了三角地帶景觀工程、墟鎮街景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成為2014年墟鎮面貌變化最大的鄉鎮。我鄉已建成巷口、南頭陳家兩個全市新農村建設先進綜合示範點,莒洲、巷口、南頭村被評為全省生態村,莒洲村還被列為全國生態建設示範點。2014年,投入500餘萬元,全面啟動涉及11個自然村的新三線通道改造工程,並投入500餘萬元集中打造了市級美麗鄉村示範點巷口楊胡山村、塘下古溪村和張坊黃板村,形成美麗鄉村示範帶。2011年,我鄉獲全省人居環境<範例>獎(全縣唯一一個鄉鎮)。
四是民生事業凸顯成效。我鄉中小考成績多年名列全縣前茅,2014年,荷浦中心小學榮獲全縣農村小學目標考評第三名,荷浦中學榮獲江西省平安示範校園和吉安市平安校園榮譽稱號;社會穩定水平提高,2014年綜治工作榮獲全縣第二名、機關效能工作榮獲全縣第一名;全鄉每年為群眾辦實事好事5件以上,並創新推行村組黨員幹部為民辦實事“321”工程,群眾生產生活保障得到加強。
五是黨的建設水平提升。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紮實開展,得到原省委副書記尚勇、市人大副主任劉帶煥等領導肯定。同時,我鄉在全省率先創辦了“村官論壇”,調動了村組幹部工作積極性,井岡山報、新華社江西分社、江西日報對此先後作了專題報道;全面推進了村級活動場所建設,2014年全鄉村部建設和改造可全部到位;在全鄉各村創新開展了黨員“十戶聯創”活動,實施了各村問題公開、措施公開、結果公開“三公開”制度,形成了創先爭優的良好局面;在全鄉開展“五民好班子”活動,加強了班子成員和村兩委幹部與民溝通交流的能力,增進了我鄉干群融洽關係;我鄉在巷口村率先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增強了村民的素質,營造了良好的村風民風,巷口村黨支部被評為全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我鄉黨建工作榮獲全縣第二名。
荷浦鄉
荷浦鄉

歷史沿革


荷浦鄉位於贛江中游,歷史悠久,農耕自然風光秀麗,因其鄉村有大片的荷塘,每至夏日遍村遍野的荷花盛開,美妙至極,取詩經中“彼澤之陂,有荷有浦”而得名,荷浦“月映荷塘夜,風拂青陽牆”,顯示荷浦鄉新農村建設的美麗景色,形成了“村在園中,園在村中”的人間仙境。荷浦古稱青沂市,河畔建有小碼頭,故名河埠,后因河道東移,此處碼頭不再泊靠商船,遂以街旁有百畝荷花池塘而改為荷浦。清末辟鄉地,1958年與界埠合併成立界埠人民公社,1961年划設荷浦公社,1984年改為鄉。

代表人物


鄉境內有岳飛點將台,位於荷浦南面,距墟鎮1.5公里處,南宋紹光年間岳飛領兵到此築台點將,並題詩伏魔寺壁(后更名為新修寺)。荷浦鄉人傑地靈,有明萬曆年間兵部尚書侍郎朱孟震、清光緒年間九門提督李隆寶。迄今為止,全鄉在外從政經商人士6000餘人,其中在雲南廣東經商的人士就達5000餘人。荷浦鄉人傑地靈,剛剛卸任的國家環保部副部長周建、中國人民解放軍桂林陸軍學院原政委(少將)周琨光、北京城建集團董事長徐賤雲、省政法委常務副書記劉和平均系荷浦籍人士。

地理環境


荷浦鄉地處新干縣西部,東臨贛江,北靠三湖鎮,南連界埠鎮,西與新余樟樹市接壤,民間有“商貿金三角”美譽。
地處江西省吉安市新干縣西部,東臨贛江,北靠桔鄉小南京三湖鎮,南連界埠,西與新余、樟樹相接,因其鄉村有大片的荷塘,每至夏日,遍村遍野的荷花盛開,美妙至極。取《詩經》中“山有扶蘇,隰與荷花。”“彼澤之陂,有蒲有荷”而得名荷蒲。
據《珠溪劉氏八修族譜》記載,劉南壽於宋祥興年間(公元1278年),因游淦邑玉笥過珠溪,見其平廣爽塏,山秀水清,遂於元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由新余荻斜遷荷浦肇家珠溪,為最早開拓合浦者。
全鄉南高北低,多為平原,東側贛江江心有一面積達4.5平方公里的莒洲島,素有“千里贛江第一島”之美譽,島上風光秀麗,有原始次森林、千年古樟、環島沙灘、觀光農業帶、清代九門提督李隆寶故居等,是全縣重點旅遊開發推介項目。境內濱江一帶地勢低洼,修築了贛江西大堤、莒洲堤和江仔口堤,可抵禦贛江、袁河洪患。

氣候特徵

境內地勢由西向東逐漸傾斜,鄉境大部分地勢部為中低丘陵區,主要分佈丘陵紅壤,東南部贛江沿岸為河谷平原區,主要分佈潮沙泥土。全境地處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年平均降雨量1571.8毫米,年平均氣溫17.60C,年平均積溫64000C,年平均日照數1684.8小時,全年無霜期為273天。

自然資源


本鄉土質以潮沙土為主,土層深厚,耕作性能和通氣性能良好,有利於柑桔、棉花、花生、油菜大豆等經營作物的生長,經濟以農業為主,現有耕地面積27099畝,農作物主要有水稻、柑桔、蔬菜、花生、中藥材等,其中紅桔、商洲積殼久負盛名,暢銷全國各地。烏鳳雞養殖基地,烏鳳雞營養豐富,具有滋補、健身強體等多種功效。

交通


柑橘果園
柑橘果園
東西兩面分別與105國道和贛粵高速公路和京九鐵路隔水相望,新(干)三(湖)柏油公路經界埠通往荷浦鄉和三湖鎮,境內各村亦有簡易公路相通。。橫跨贛江的莒洲大橋順利通車,標誌著莒洲村民結束了長達700多年靠渡船出行的歷史,也為莒洲島開發生態旅遊,儘快融入大井岡旅遊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郵電通信事業發展進一步加快,新型業務不斷出現。郵電業務總量穩步增長,住宅電話發展迅速,電話用戶、行動電話用戶不斷增長。
鄉境距贛粵高速公路南安出口僅16公里,新三線油路穿境而過,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有一條水泥路(鄧朱線)通新余;建有莒洲大橋,將墟鎮與莒洲島連通。

人口民族


總面積39.92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48個自然村,74個村小組。
根據新干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荷浦鄉常住人口11476人。

經濟


全鄉以農業經濟和務工經商經濟為主,2014年農民人均收入10050元,現有耕地面積約2.7萬畝(其中水田1.9萬畝,旱地0.8萬畝),農作物主要有水稻柑桔蔬菜花生中藥材等,其中紅桔、商洲積殼久負盛名。
全鄉以農業資源為主,主要生產水稻、柑桔、中藥材、蔬菜、花生等,紅桔、商洲枳殼面積達5630畝,其中道地藥材商洲枳殼具有1700多年的栽種歷史。森林資源較少,只有部分山地。地勢平坦的水稻田及旱地非常有利於機械化生產。
鄉情特點
1、人多地少,土地矛盾突出;
2、自然資源貧乏,鄉村組集體經濟較為薄弱;
3、群眾貧富兩極分化較重,留守老人小孩多,青壯年農民外出務工經商多,務工經濟佔全鄉農民收入一半以上。

社會


新農村建設

該鄉自開展文明新鄉村創建活動以來,荷浦鄉的幹部群眾圍繞創建目標,充分調動幹部群眾積極性,發揮全鄉村民力量,大力推進文明鄉村建設,2008年至今全鄉自然村全部修通進村水泥路,家家用上潔凈廁,看上有線電視。俯瞰該村,只見房舍與桔樹相互輝映,形成“村在園中、園在村中”的人間仙境。

旅遊


莒洲島

千里贛江第一洲島,莒洲島
千里贛江第一洲島,莒洲島
位於贛江新干荷浦段江心,東西兩面分別與105國道和贛粵高速公路和京九鐵路隔水相望,總面積4.5平方公里,享有“千里贛江第一洲”之譽。莒洲島與岳飛點將台隔河相對;下游3公里處為曾坊洲島,全島遍植各種水果;順江而下,東西岸分別為青銅文化遺址公園和“中國紅桔之鄉”三湖的數萬畝紅桔。島上贛派古村落、寺廟、古牌坊舊韻猶存,全島80%為次原始森林、桔林和古樹覆蓋,樟楮茂盛,河水清澈環繞,洲灘千濤相依。環島長堤外有3.5公里長的千畝優質沙灘,沙質潔白而細膩,是天然的淡水沙灘浴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