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屋侗族鄉

銅仁市碧江區東南部鄉

瓦屋侗族鄉位於銅仁市碧江區東南部,距市區29公里、漾頭火車站5公里,是湘黔兩省四縣(區)7鄉鎮交界地,東與湖南芷江縣大樹坳鄉接壤,西與萬山區下溪鄉、敖寨鄉及碧江區六龍山鄉毗鄰;北與麻陽縣堯市鄉、拖沖鄉及本市漾頭鎮相連。主要民族成分:侗族,土家族;所轄村:瓦屋村,克蘭寨村,丁家溪村,蘭坪村,溪坎村,司前村;鄉政府駐地瓦屋,地理坐標為東經109°23′、北緯27°38′,海拔248米,距銅仁城的公路行程29千米,與漾頭火車站點相距5千米。東西長12.5千米,南北寬15.5千米,境內海拔最高點(米公山)1149米,最低點(客蘭寨瓦屋河)240米。主要河流有瓦屋河、南坪河等,平均流量分別為7.91和0.9立方米/秒,人口6176人(2020年)。

歷史沿革


簡介

瓦屋鄉屬中低山丘陵地貌,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土地肥沃,土層深厚。年平均溫度16.6℃,1月平均溫度5℃,7月平均溫度28.1℃。全年無霜期281天,年降雨量1298毫米,年日照1171小時。耕地面積8800畝,其中:田5100畝,佔耕地面積的57.9%;土4700畝,佔耕地面積的42.1%;林地面積153383畝。轄1個社區、5個行政村,總區域面積115.25平方千米,總人口11376人,共3209戶,主要居住著侗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佔88﹪。
瓦屋侗族鄉
瓦屋侗族鄉

自然資源


瓦屋鄉是個典型的農業鄉,擁有銅仁市第一大壩、全區第二大壩——司前大壩,主產稻穀和油菜籽,主要經濟作物有油菜、李子、桃子,是銅仁市糧、油、木材的主產區之一。
瓦屋鄉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其中錳礦、礬礦、碧玉石、硫鐵礦等儲量較大,品位較高,礦點集中,易於開採,可開發利用量均在儲量的80%以上,經濟效益十分顯著。截止2010年底,共引進外來企業6家,投資資金過億元。企業分別是天利礦業有限公司,主要產品硫酸錳;重山礦業有限公司,主要產品碳酸錳;長行坡礦業有限公司,主要產品碳酸錳;聚能礦業有限公司,主要產品碳酸錳;長城礦業有限公司,主要產品鉛鋅礦。截止2021年,天利礦業有限公司、長行坡礦業有限公司已初見效益。

人文歷史


瓦屋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少數民族風情濃郁,700餘年土司文化源遠流長,有戲劇活化石之稱的儺戲在這裡一代代傳承。瓦屋鄉總人口3346戶11330人,其中,80%以上為侗族。克蘭寨村2014年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是全國傳統村落第五批省級重點保護單位,境內有劉元晃宅、忠順第等1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寨內現保留並傳錄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陽戲、龍燈、霸王鞭民俗文化及財糖、竹編等手工技藝。

農特產品


瓦屋菜油、精製臘肉、柴糖、召田黑皮土雞、高山葡萄、蜜柚、生態山羊、生態蜂蜜、精品食用菌、優質鹿肉製品等物產豐富、味美純正,深受遠鄉近鄰青睞。

脫貧攻堅


瓦屋鄉屬省級二類貧困鄉鎮,有深度貧困村2個(丁家溪、溪坎),其中丁家溪村於2017年出列,溪坎村於2018年出列。於2018年8月順利通過國家第三方評估檢查。截至2021年,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656戶2424人。2014年來,全鄉共脫貧656戶2424人,貧困發生率從19.87%降至0%,已全面完成脫貧清零。

產業發展


2017-2020年,共爭取財政扶貧資金1722.8萬元,實施產業項目19個,依託司前大壩省級現代高效農業園區,打造了丁家溪村梅花鹿養殖基地,現養殖梅花鹿300餘頭;培育發展了溪坎村蜜蜂養殖基地、克蘭寨村白枇杷種植基地、蘭坪村生豬養殖、司前村菜油加工廠、瓦屋社區木柴加工廠。2019年,我鄉積極圍繞500畝壩區申報項目,共申報扶貧專項資金項目7個,東西部協作項目1個。共爭取資金705萬元,其中產業扶貧項目5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個。2020年現階段共批複財政扶貧專項資金4個,爭取資金168萬元,涉及其中產業項目3個。

旅遊


瓦屋鄉人文底蘊深厚、民俗風情濃郁、自然風光秀麗、生態環境優美、田園風光旖旎醉人。每年陽春三月,萬畝司前大壩金燦燦的油菜花海香氣襲人,吸引八方遊客前來觀賞遊玩。近年來,瓦屋鄉立足鄉情,充分挖掘本土自然、歷史、文化資源,念好“山字經”、做足“水文章”,打好“文化牌”,推進農旅、文旅深度融合,圍繞“全域園區化、園區景區化”目標,高標準定位、高起點謀划,加大項目爭取,不斷完善旅遊配套設施,加快景點挖掘及景觀打造力度,著力打造“西南地區最大的農業公園、銅仁懷化城市後花園、湘黔邊貿重鎮”。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五屆油菜花觀光月暨山地旅遊活動,其中鄉級層面一屆,區級層面三屆、省級層面一屆。
人口
2021年6月15日,銅仁市碧江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瓦屋侗族鄉人口數為6176人。